愛走神、小動作多、書看不進去……現在的孩子面臨更多的誘惑,注意力也較難集中。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有需要的家長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這些方法行之有效!
1.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整潔安靜的環境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做功課之前,讓TA先文具準備齊全,不需要臨時東翻西找;把書桌整理好,玩具收起來;房間里盡量不要有計算機、電視、電話等。同時,父母也不要變成「干擾源」,不要在門外大聲說話、走動,不要把電視、音響等音量開得過大,更不要一直探查「關心」孩子寫作業的進度。
2.制定生活和學習計劃。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幫忙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把起床、讀書、睡覺的時間都固定下來,周末可以稍做調整。爸爸媽媽還可以協助孩子提前定好每一天的學習計劃,孩子每做完一項就打勾。定計劃不僅可以讓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而且看到勾勾愈來愈多,TA也會有成就感。
3.上課勤舉手,看書寫筆記、劃重點。上課的時候經常舉手發言,讀書的時候養成寫筆記、劃重點、念出聲來的習慣,都有助於集中注意力。
4.有意識地逐漸延長專心時間。如果孩子的專註力特別差,父母可以帶TA做一些有益於提升專註力的遊戲。如果孩子開始只能專心10分鐘,家長可以鼓勵他「要不要再延長5分鐘」,慢慢可以延長到15、20分鐘。可以在書桌前放定時器或鬧鐘,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定力」。
5.讓大腦喘口氣。有專家指出,人要一直保持專心很容易覺得累,因此,要讓孩子每讀書半小時到40分鐘,就起來活動5~10分鐘。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也建議父母,與其要求孩子在書桌前坐得久,不如要求他們有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該做的事做完、做好。
6.及時驗收學習成果。著有《教出學習力》的台大化工系教授呂宗昕建議,當孩子「宣告」讀完書或做完功課時,父母不妨抽查、提問一下,如果發現孩子只是敷衍了事,應要求補齊。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專心念書只要用很少時間,心不在焉卻要付出幾倍的時間,聰明的孩子自然會選擇專心。
7.保持好心情。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大腦中負責注意力與情緒的部位接近,「情緒會直接影響注意力」。成年人如果情緒低落、煩躁、沮喪,就很難集中精神,孩子也是。因此,家長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幫他們排抑解郁,孩子的學習才會更有效率。
8.有趣學習,靜動穿插。老師、父母需要用點心思,讓學習變成有趣的事,例如通過戶外觀察、動手操作、遊戲等,把長的學習分段進行。同時,專家提醒,學習方式活潑固然可以引起興趣,但也不能太過頭,「靜態的學習還是有必要的,最好靜動穿插進行。」香港學界近年來實施開放教育,用許多闖關遊戲取代傳統教學,孩子玩得很高興,但到了高年級,卻發現他們缺少基本的讀寫、計算能力。
這些是注意力殺手!
1.遠離電子產品。計算機、電視、電玩雖不會直接導致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習慣了充滿聲光的刺激,就不易靜下來品嘗書本的知識。所以,要盡量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
2.拒絕「不專心」食物。吃得不對,可能也是造成孩子不專心的「兇手」。這些食物包括:(1)各種油炸食品,如炸雞、薯條、即食麵等,由於含有大量過氧化脂肪,破壞頭腦的靈活;(2)精製加工食品,比如甜飲料、蛋糕、糖果等;(3)還有含咖啡因飲料,如可樂、咖啡、紅茶等,少量咖啡因有提神效果,但過量會讓人躁動不安。
(網絡資料編輯整理)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陪孩子讀書」的微信號:read-together,「科普小知識」、「勵志小故事」都很好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