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第二任妻子金維映,李鐵映的母親,犧牲於蘇聯衛國戰爭中

鄧小平的第二任妻子金維映,李鐵映的母親,犧牲於蘇聯衛國戰爭中

一個人的一生究竟怎樣才算是波瀾壯闊?與一位足以影響一國之命運的「大人物」來一段「舊日情緣」,成為別人口中「傷害」偉人的「罪魁禍首」,又或者一直堅定心中信念,為革命事業付出大半輩子?一如金維映。

旁人提起她的名字,話語中總會帶着「她的前夫是鄧小平」、「她在鄧小平最痛苦的時候離開」、「她的兒子是李鐵映」等等形容語句,卻鮮少有人知曉,在褪去「前夫」、「兒子」所帶來的光環以後,金維映又是怎樣一名女子。

金維映的故事,說不上多麼傳奇,只讓人心有憾然。

圖:金維映

01從海島走來的姑娘,堅信黨的事業肯定能成功

1904年夏末,金維映出生在浙江岱山島一戶平凡清貧的家庭。她的父親喚作金榮貴,是一個客店小職員,稍稍認識幾個字。金榮貴給女兒取名「愛卿」,希望這個女孩子能夠平安順遂地長大。

然而世事實在艱難,金維映6歲那年,岱山發生了一場嚴重災荒,導致金榮貴的米行倒閉,一家人的生活愈加困頓。金榮貴無奈,只得把金維映送回鎮海,讓年紀小小的她跟着母親、叔父一家靠着製作紙花和錫箔勉強糊口。

1912年,金維映到了該上學的年紀,金榮貴把她接回定海。次年,金榮貴販賣了家中傢具,湊足學費,令金維映得以進入縣立小學學習。

小學校長是一位愛國人士,金維映在其教導下,變得愈加優秀。校長欣賞金維映的品行和才華,在她小學畢業後,親自把金維映送到寧波師範學校讀書。

1919年,「五四運動」風潮湧向華夏大地,進步青年金維映自然不甘示弱,不只參加了演講隊到街上宣傳,而且當選學生會主席。不久後,金維映完成學業,更名「志成」,成為女校一名教員。

1925年,金維映響應上海「五卅」運動,組織全校及其餘院校師生成立聯合學生會,實施罷課、罷工、罷市活動。

1926年,中共組織代表來舟山進行宣傳工作,金維映憑藉突出表現,於當年10月正式入黨。次年年初,她又在國共合作期間加入國民黨,並利用宣傳部長的身份聯合中共黨員在定海發起工人運動。

在金維映的努力下,不只定海人民積极參与鬥爭,沈家門等地同樣紛紛響應號召,奮起反抗。金維映的弟弟金水定亦受姐姐影響,成為金維映一手創立的定海總工會骨幹成員。

鹽業是舟山人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岱山作為舟山第二島嶼,自然未有例外。但由於成品鹽皆由政府低價收購,遂鹽民的生活無比凄慘,金維映想為他們做點兒什麼。

那一年,22歲的金維映帶着弟弟等人乘小船來到岱山島打算實施一個號召鹽民抗爭運動的計劃。她積極了解當地情況、遊說鹽民,可現實卻比她預料中更加困難,飽受壓迫的鹽民多數不願意相信這個女孩可以帶領他們戰勝兇狠、慘無人道的官兵。

金維映沒有輕言放棄,努力聚集一部分鹽民,準備親自做思想工作。她告訴鹽民們:「一根筷子容易折斷、兩根筷子同樣如此,可倘若是10根、20根筷子呢?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就一定能夠打破往日抗爭失敗的『魔咒』,打倒敵人!」

鹽民們為金維映言語所觸動,決心跟隨她一起反抗官府。金維映利用月余時間,建立了10餘個鹽民協會,領導岱山、衢山等島嶼鹽民「重新站立起來」。

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政變,定山黨部遭到右派勢力衝擊。他們以「宣傳共產主義」等罪名,剝奪了金維映等人國民黨黨籍。

金維映在別人的幫助下,提前躲避出去,可她的父親金榮貴及母親、弟弟等親屬卻均被右派勢力抓捕。右派勢力幾次嚴刑審問金家親屬,皆未得到金維映下落,只能把他們放了出來。

圖:金維映

未想,剛剛回到家的金家親屬又聽聞了金維映入獄的消息,金榮貴非常焦急,迅速變賣家產,趕到寧波想要解救女兒。

獄中的金維映則意外同中共成員胡焦琴「碰面」,傷痕纍纍的胡焦琴誇讚金維映:「你是個好姑娘,堅持下去,革命需要火種。」

金維映鄭重地點點頭,回答:「我相信黨的事業一定可以迎來勝利的曙光。」

那年6月底,胡焦琴微笑着與金維映告別,毅然走向刑場。隨後,金維映在金榮貴的多番努力下重見天日。

圖:胡焦琴

歸家的金維映難得「安分」了幾日。就在金榮貴以為女兒放棄「夢想」時,她突然告訴父親:「我想去上海。」

金榮貴不安地問她:「你去做什麼?」

金維映笑笑:「教書賺錢。」

金榮貴根本不相信金維映的說辭,但他亦知道女兒的志向,只能放任金維映自由追尋心之所向。

02兩段婚姻:阿金從未對不起任何一個人

走入上海城的金維映,歷經磨難尋到黨組織。她在一所小學找到一份教書工作,一邊教授小孩子知識,一邊繼續地下革命事業。黨組織成員都很喜歡她,親切喚她「阿金」。

1928年,金維映接任江蘇省婦女委員會書記一職,併兼任女工夜校教員,日夜辛苦宣傳馬克思主義。她告訴那些生在尋常家庭中的女工們:「婦女深受千年禮教束縛,理應覺醒了。我們團結起來,一起打破舊體制和舊禮教,建立婦女尊嚴,爭取自己的利益!」

女工在金維映的引導下,漸漸對未來和鬥爭都充滿了信心。

圖:女工夜校

同年,金維映在周總理和鄧穎超的支持下,領導絲廠女工們同穆志英展開搏鬥。為了方便工作,金維映把母親虞阿英接到上海,請她幫工作人員煮飯燒茶、看門放哨。

虞阿英的見識不如金維映高遠,卻也深明大義。她很支持金維映的「夢想」,亦十分心疼她的辛勞。對虞阿英來說,她不在乎什麼自身安危,只希望女兒和她的同伴們能夠順順利利。

可惜,革命事業註定充滿坎坷。1930年,李立三的錯誤路線使得剛剛恢復的白區革命力量再度遭受重大損失。

次年,金維映的弟弟特地跑來上海向姐姐傳達喜訊,他希望姐姐可以回家參加他的婚禮,但金維映因革命正當緊要關頭拒絕了他。

同年7月,結束上海地下工作的金維映,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與鄧小平相伴踏上了前往江西瑞金的道路。他們裝作商人夫妻,從上海十六鋪搭乘前往汕頭的輪船,又在一位中共成員的護送下,乘坐火車抵達潮州。隨後自茶陽渡溯江到清溪,再沿着山路往長汀趕。

敵人的緊迫巡查、路途的艱辛,加深了兩人感情,讓他們的心漸漸走到一起。然而,不待兩人表明心意,興沖衝進入瑞金的他們,卻被眼前一片肅殺景象震驚了。

圖:鄧小平

鄧小平同金維映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底濃濃疑惑。他們沒敢出聲言談,靜靜並肩繼續往裡走。一路上,除卻農田裡正在勞作的農戶及幾個宛如驚弓之鳥的行人,再不見其他人。

組織負責放哨的成員呢?蘇維埃的幹部呢?心底湧現不妙預感的他們在城內同善社居住下來,聯手開始巡視調查。

幾番周折後,找到了隱藏在瑞金城內的中共特委,並從書記謝唯俊的口中得知,因為戰事影響,瑞金早就和中共領導等人斷開了聯繫,短時間內無法恢復。

圖:瑞金蘇維埃遺址

再加上瑞金城內正在進行一系列「內鬥」,勾起了人民心底恐慌。瑞金當前處境並不理想,急需扭轉局面。

金維映與鄧小平嘆息一聲,決定扛起這份重擔。他們積極奔走,聯合戰士和群眾,揭發李添富罪行,推倒「惡勢力」,率領瑞金人民走回正確路線。待到一切正常,心意相通的二人在眾人祝福中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其後,金維映繼續同鄧小平一起投身革命事業,積極為國家、人民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好景不長,1933年,鄧小平遭到有關人士蓄意打壓,被定義成「反派小組領袖」,解除一切職務,派到鄉下接受改造。

千里迢迢來探望丈夫的金維映「傻」了,她不相信丈夫會是那些人口中的「反派分子」,但她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微弱,完全不能改變什麼。

憔悴的金維映看着憔悴的鄧小平,黯然無語。鄧小平笑笑,主動向金維映提出了離婚。

在關押鄧小平的狹窄陰暗房間,昔日誌同道合的革命夥伴依次簽下離婚證書。金維映步履顫抖地告別鄧小平,陷入迷茫。她問自己,我真的要這樣和他分手嗎?可不與他離婚,我又能做什麼?

圖:李維漢

幸而繁忙的工作,令金維映沒有太多時間沉浸在這種思緒中。次年,她結識了一個名叫李維漢的黨組織部長,並與他走入婚姻圍城。

他們的婚禮非常簡單,又簡短度過一個幾乎沒有清凈時日的蜜月,便匆忙開始新一段征程。同年10月,金維映調入中央休養連擔任政治指揮員,跟隨紅軍隊伍,踏上2萬5千里的漫漫長征路。

組織照顧女同志,給金維映配備了一匹代步馬。可金維映卻常常把馬匹讓給傷員。她的堅強和堅韌,打動了無數和她共事的戰士們,讓他們愈加佩服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

03,生命戛然而止:37歲那年她犧牲於異國他鄉

1936年9月,成功抵達陝北11個月的金維映在保安生下一個兒子。那裡沒有正規醫院,也沒有醫生和護士,是賀子珍、劉英等女同志為金維映接生的。孩子誕生後,興奮的李維漢給兒子取名「羅小金」,以此來感謝金維映的辛苦和付出。

月余後,他們一家遷居延安,在楊家嶺的窯洞中安了家,結束漂泊艱苦的日子,開始一段安定美滿的生活。

次年年初,金維映調至抗日大學擔任女生區大隊長。她重拾舊業,積極管理、照顧女同志們的生活、學習及思想教育等諸多方面。學生皆很喜歡她,親切喚她「阿金老師」。

圖:李鐵映(原名羅小金)

1938年,黨組織成立陝北公學,李維漢擔任黨組書記,金維映則出任政治部主任,繼續竭盡全力培養抗日軍政幹部。

同年春天,歷經重重磨難的金維映身體愈加虛弱,黨組織決定安排她和蔡暢等同樣抱恙的同志到蘇聯養病學習。

離開延安前,與金維映相熟的同志特地把她的兒子羅小金抱來給媽媽送行。小小的孩童緊緊摟住母親,問她:「您要去哪裡呀?」

金維映溫柔笑笑,沒有答話。她將腦袋埋入羅小金帶着奶香的懷中,悄悄哭了片刻。隨即,金維映告訴羅小金:「媽媽很快就回來,小金要聽話,等媽媽回來,天天陪你玩,給你做你喜歡吃的東西。」

圖:李鐵映(原名羅小金)

羅小金睜着一雙童稚的雙眼,認真地點了點頭。金維映再也忍不住心頭感傷,輕輕放下兒子,迅速轉身離去。

她並不知道,這將是她此生最後一次同兒子見面,最後一次抱抱小小的羅小金……她這一去,即是同祖國、同李維漢、同羅小金的永別。

蘇聯的生活,遠比延安更舒服。但金維映的心中一直牽掛着親人和兒子、牽掛着祖國的革命事業,無法安心放任自己「躲」在異國他鄉享受「安逸」,常常感到苦悶。

1939年年末,原本身體尚佳的金維映突然病重,且日漸惡化。1940年,黨組織把金維映送入醫院治療。1941年,德國向蘇聯發動閃擊戰金維映所在的醫院遭遇法西斯飛機轟炸,年僅37歲的她因此壯烈犧牲。

由於國內局勢同樣緊張、混亂,金維映的家屬和黨組織沒能及時收到她的死訊,致使金維映犧牲的具體情況成為了永久的謎團。

十餘年後,金維映唯一的兒子羅小金更名李鐵映,亦加入中共組織。他秉承父母志向,積極投身祖國建設事業,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

金維映的一生,是艱辛的,也是光榮的。她用她的自身經歷告訴世人,女子一樣能在世間博取一片天地。她理應得到世人的敬重和欽佩,是當之無愧的優秀革命女先輩,不該只籠罩在前夫、兒子等人的陰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