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基納法索會與中國恢復邦交嗎?

撰文 | 董鑫

昨天晚間,布基納法索與台灣「斷交」的消息傳來。

一時間,辦公室小夥伴的嘴皮子都有些不利索:

「布基什麼?」「布基怎麼了?」「索哪兒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個名字有些拗口的西非國家陌生程度可不是一星半點。

為了讓大家更明白,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用了一天的時間去深挖了一下。

GDP不足淘寶一晚銷售額

布基納法索是西非文明古國,也是非洲最晚誕生的國家之一。它在公元9世紀建國,但在190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直到1960年才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

「布基納」取自該國民族語言莫雷語,意思是「尊嚴的土地」,「法索」在該國迪烏拉方言中則是「國家」的意思。

在布基納法索,一些家庭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丈夫日常在外打工,妻子們承包家裡農活和小買賣。

2014年,《環球時報》的記者去往布基納法索走訪發現,在該國首都瓦加杜古,許多人家晚上連鎖門的習慣都沒有。

但「夜不閉戶」或許是因為他們沒啥可偷的。

布基納法索的工業基礎薄弱,資源較為貧乏,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棉花是主要經濟作物和出口創匯產品。官方貨幣是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簡稱西非法郎。按照今天的匯率,1西非法郎差不多是0.00178美元。

布國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有多麼不發達呢?2017年,布基納法索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36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730美元。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有個很直觀的對比。

在去年「雙11」這天,天貓、淘寶平台交易總額為1682億人民幣,按照今天的匯率,差不多是263億美元,已經基本相當於去年布基納法索GDP的兩倍。

雖然經濟不發達,但布基納法索人一直以勤勞著稱,他們是周邊非洲國家主要的外來勞工輸出國。

政變幾成「慣例」

除了「不發達」、「勤勞」,「政變」也是布基納法索的關鍵詞。

從1960年宣告獨立至今,布基納法索經歷了8次政權更迭,有7次都是通過軍事政變實現的。

  • 1966年,軍隊發動政變,接管政權,陸軍參謀長拉米扎納出任總統。

  • 1980年11月,塞耶·澤博上校發動政變上台,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國家元首。

  • 1982年11月,讓-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少校和桑卡拉上尉聯合發動政變,韋德拉奧果任「拯救人民臨時委員會」主席兼國家元首,桑卡拉任總理。

  • 1983年8月,桑卡拉發動政變,任全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兼國家元首。

  • 1987年10月,總統府國務部長兼司法部長孔波雷發動政變,解散全國革命委員會,成立人民陣線,自任人民陣線主席、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

  • 2014年10月,已經執政27年的布基納法索總統孔波雷打算通過議會修憲延長其任期的計劃,引發了該國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孔波雷被迫下台,流亡至科特迪瓦。米歇爾·卡凡多由各方推選擔任過渡期總統,前總統衛隊副指揮官齊達擔任過渡政府總理。

  • 2015年9月,前總統孔波雷的親信、准將吉爾貝·迪安德雷宣布政變,成立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全國民主委員會」,自己任主席。不過,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介入調解後,卡凡多很快又重新執掌了國家權力。

△2014年10月31日,布基納法索民眾示威,要求總統孔波雷下台

布基納法索的現任總統是羅克·馬克·克里斯蒂安·卡博雷。這位名字很複雜的總統在2015年11月29日宣誓就職。

△現任總統

500億美元的天方夜譚

2014年7月24日,阿爾及利亞航空公司的AH5017客機從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起飛,50分鐘後失去聯繫。當天晚些時候,阿爾及利亞方面證實,這架客機已經在馬里墜毀,失事客機上共有110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無人生還。

當時的墜機事件讓布基納法索這個「默默無聞」的非洲國家變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但對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和國內大多數吃瓜群眾來說,布基納法索走入視野還是一年多前的「500億美元事件」。

△布基納法索婦女兒童,攝於2018年2月16日

2017年1月,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後,布基納法索的外長巴里(Alpha Barry)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曾有人提出要以500億美元換布基納法索與大陸建交,被他們拒絕,稱不會為了錢「背叛」台灣。

「500億美元」可是個相當引人注意的數字,畢竟布基納法索在2016年的GDP是116億美元,500億美元就差不多相當於他們四年的收入了。

不過,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當時對此事的回應是「我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布國的中國人

非洲大地上從來不缺少中國人的身影,布基納法索也不例外。

2009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畢業生郭林去往非洲闖蕩,在加納的店鋪里售賣淘金機械。

西非盛產黃金,對中國較為先進的淘金機械設備需求不少。加納的黃金產品排名第一,中國商人也因此大量湧入,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是產品排名第二的布基納法索,中國人卻很少,郭林看到了那裡巨大的市場潛力。

很快,他與人合資在布基納法索創立了第一家中國大陸人開的淘金機械代理公司,公司開張第一天就進賬了1萬美元。此後,郭林又創辦了第二家公司,半年就創下近500萬元的銷售額,凈利潤達100多萬元。

學者季夫·汗·默罕默德在2010年到2011年曾經對布基納法索的中布企業家進行實地採訪和考察,根據他的考證,當時布國大約有600名中國移民,絕大多數是私人業主。

而在新華社2014年的報道中,這個數字更為精確。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市中心大市場的溫州商人陳秀界告訴記者,約有300名中國商人在大市場經商,他們主要來自浙江、福建和湖南。

△瓦加杜古街頭,攝於2017年10月

十多年前,陳秀界剛到非洲經商時,每一個集裝箱運抵,商品都會很快就被搶購一空。現在,中國貨源充足,當地商人進貨渠道拓寬,再加上中國商人數量不斷增加,商業競爭明顯加強。

根據外交部官網的數據,現在,中國主要向布基納法索出口機電產品,進口棉花。

2017年中布貿易額約為2億美元,同比上升31.1%,其中中方出口額為1.8億美元,同比上升29.6%,進口額為0.2億美元,同比上升46%。

布基納法索與台灣

曾經,台灣與布基納法索的互動還很多。

馬英九就去過兩次。

2012年,馬英九首次踏上非洲大陸就去往了布基納法索,時任總統孔波雷率領官員以軍禮迎接。兩人在機場舉行聯合記者會,馬英九介紹此行是希望加強雙方在各方面的合作關係,孔波雷則感謝台灣對布國在經濟衛生等基礎建設方面的援助。

第二次去是2014年,馬英九任內再次訪問布國,只停留了五個小時,一走下飛機,就給了孔波雷一個大擁抱,迎賓隊伍還唱起了《阿里山的姑娘》。

到了蔡英文任內,往來還在繼續。

2016年5月,布基納法索總理曾經率團參加過蔡英文的就職典禮並贈送禮物;2016年9月,台灣「外交部次長」訪問布基納法索,曾承諾過未來兩年向布基納法索援助4700萬美元,涵蓋農業、教育、國防等多個領域。

△布基納法索總理與蔡英文

2017年6月,台灣還向布基納法索捐贈了2架台陸軍的「UH-1H」多用途直升機。

多說一句,「UH-1H」是美軍在越戰時最著名的直升機,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了延壽和繼續服役的價值,機體狀況也老化嚴重,台灣是將老飛機翻新之後,送給了布國。

這次,布基納法索「斷交」的消息雖然突然,但也不是無跡可尋。

台灣媒體就找出了兩個信號,一個是今年4月份,蔡英文「出訪」非洲,布基納法索的總統早就以有其他事情為由,拒絕了蔡英文到訪;第二個是在本周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布基納法索作為台灣「友邦」,未替台方發言,只是提案。

會與中國建交嗎?

先交代一下背景。

布基納法索在1960年建國時,國名叫做「上沃爾特共和國」,因在非洲西部沃爾特河上游而得名。上沃爾特共和國建立後,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陳毅就致電上沃爾特共和國總統莫里斯·亞梅奧果,承認上沃爾特共和國。

但兩國並沒建交,在1961年,當時的上沃爾特共和國與台灣「建交」。直到1973年9月,上沃爾特共和國與中國建交,第一次與台灣「斷交」。

在兩國保持外交關係期間,時任中國商業部長方毅、時任中國地礦部長朱訓、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都曾經訪問過上沃爾特共和國,中國還在那裡援建了醫院、政府辦公樓、體育場等項目,接受過23名布留學生,向布派出過9批醫療隊,共計163人。

1984年8月4日,上沃爾特共和國改稱「布基納法索」。

1994年2月2日,布基納法索與台灣簽署「復交」公報。兩天之後,也就是2月4日,中國政府即宣布中止與布基納法索的外交關係。

鑒於之前幾個國家跟台灣「秒斷交」之後就與中國「秒建交」,大家的關注點開始放在了中布的外交關係能不能恢復。

今天(25日)下午,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是這樣說的:

「對於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國際大勢,能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這些國家和政府,跟中國建立起外交關係,我想大家也不應該感到意外。」

而對於記者提問的中方是否會為布基納法索政府提供援助或者優惠性貸款,陸慷表示,中方願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互利合作。

「大家知道,中國同非洲國家有一個中非合作論壇,在這個框架下,中非開展了很多互利合作。如果有一天,中國和布基納法索也建立起了外交關係,能夠在這個框架下開展互利合作,相信這對雙方也都是有利的。」

資料 | 新華社、中國青年報鳳凰衛視、觀察者網、鳳凰衛視等

校對 |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