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嘉定區「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嘉定工會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上,經過嚴格評審,裴玉春、鍾建峰、王俊席、王文強、胡輝剛等5人獲評2021年「嘉定工匠」稱號。嘉定區融媒體中心將推出系列報道,詳細介紹這5位工匠開拓創新的事迹。
今天,我們來認識上海汽車博物館藏車管理部主任胡輝剛
「古董車修復保養與社會車輛的維修,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我們是本着修復文物的信念,不僅要修舊如舊,還得確保每輛車恢復當年的出廠面貌。」這是上海汽車博物館藏車管理部主任胡輝剛,常掛在嘴邊的話。
這裡的古董車90%具備行駛功能在維修間,記者看到,胡師傅正彎着腰,鑽在引擎蓋下,對博物館內的一輛1965年生產的opel rekord進行日常維保。
不同於4s店的維修保養,胡師傅說,在這裡,零部件就算壞了,也無法直接更換。「原配件很難找到,如果換成現在的,就失去了展示的意義。」除了用眼看、拿手摸外,有着15年維修經驗的胡輝剛,還會用耳朵去聽這些零部件。「好的和壞的零部件聲音會有不同,像這個化油器明顯不清脆了,拆解後你看,裏面已經鏽蝕了。」胡師傅隨即用噴砂機對其進行噴砂處理,並用細顆粒的磨砂紙手工打磨。不一會兒,化油器底座托盤就亮麗如新。
目前,上海汽車博物館內有100多輛古董車,90%都具備行駛功能。日常維修保養是每天都在做的事。「這些車大多都是上個世紀的,因為不常開,就很容易氧化或者出現其他問題。」胡師傅的徒弟吳強,以前在4s店做維修工。剛進博物館時,他自信地認為可以輕鬆上手。「4s店做一趟保養維修也就一兩個小時,但這裡可能要5-10天,而且每三個月就得做一次,發現問題就得全部拆下來,重新做,還好胡師傅帶着我們。」
為古董車上蠟「內里」確保萬無一失,「表面功夫」也必須做好。「這裡有近40多種蠟都是用在不同車上的……」在胡師傅的倉庫里,記者看到,琳琅滿目的蠟品擺了里三層外三層。每個蠟品的用途,用在哪輛車上、哪個部位,他都一一做了注釋。藏車管理部保養人員姚艷梅坦言,一開始她還不理解,但當她發現胡師傅保養的汽車,不僅光彩亮麗,而且可持續時間長,才意識到這些步驟的重要性。「這些古董車的構造都很複雜,以前是一種蠟品管一輛車,但不同部位用不同蠟品後,可以有效地延長受損、氧化的時間,比原先長了差不多6個月。」胡師傅說,這些都是他和團隊多次赴國外與行業人員交流學習得來的經驗。修復古董車就像「打怪獸」修復一輛車幾乎要一整年,胡師傅風趣地將它比喻成「打怪獸」。「我以前雖然也是做汽車維修的,但那都是現代車的維修,修復古董車我基本也是屬於『摸着石頭過河』。」胡師傅回憶說,2007年上海汽車博物館開館時,國內從事古董車修復的專業人員和培訓機構還屬空白,自己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上海牌」修復前
「館內展出的基本都是汽車百年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車型,每個年代,每個牌子,基本就那麼一輛。」在一樓展廳里,最具人氣的當屬這輛上海牌SH760型轎車,它是1958年上海自主研發的第一批批量生產的中高級轎車。「這車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保存得這麼好,看到它,感覺像穿越了一樣。」特地從市區趕來的古董車愛好者張先生激動地說。光鮮背後,是胡師傅近一年的辛苦努力。他坦言,剛見到這輛車時,由於年代久遠,且被改裝得面目全非,只能先將車「活體解剖」,拆解下來有1萬多個零部件。
胡師傅笑着說,修復還原的過程就像「找茬」遊戲,錯一個都沒法通關。「到處去找廠商要資料,先得確認是哪一年生產的,因為每一批的工藝、配件可能都不一樣,再來找對應的資料比對,判斷這些零件是否是原配。如果實在找不到,就得按照當年的資料複製,開模製作。」胡師傅說,往往一個地方不對,就必須從頭再來。
「上海牌」修復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這輛裝載着上海人滿滿回憶的車,經過悉心的「治療」後,基本修復完成。但胡師傅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坐進去的時候,發現這輛車內有出風口,但不確定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在詢問了幾位老工人後,他得知,那個年代的上海牌,其實已經用上了暖風設備。於是,他又輾轉多地,終於找到了這最後一把「鑰匙」。要讓自己成為一位「雜家」精進業務的同時,胡師傅還得跨行學習。「許多古董車因為當時的歷史定位,還融入了不少其他領域的工藝。」
「紅旗」修復後第一代國產高級轎車——「紅旗」CA-72型轎車,作為1959年的國慶閱兵車,車內裝飾採用了景泰藍、福建大漆、杭州織錦等,整體奢華精緻。「別看它現在那麼好看,當時拿過來的時候,基本都壞了。我們去杭州、福建找修復方法,但都沒有結果,後來就想到去北京碰碰運氣。最終找了一位以前在故宮修文物的老師傅,讓他教我們修復。」
「紅旗」修復前「新本事」學好後,胡師傅便自己摸索、嘗試,近半年的時間裏,不斷地推倒重來。最終,老一輩工匠們的心血再一次重現在這輛車上。「過程很痛苦,但也是在走訪中,了解到這輛車是全國技術人員和工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每個細節都是手工打造,做得那麼精緻,就會覺得很有動力,這就是工匠精神。」胡師傅堅定地說。即使由於長期彎腰、趴在地上工作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手指變形,但他依舊沉迷於此,一晃就是15年。一年修一輛,他和團隊已經修復了15台。「還有4台正等待着我們修復。」
「修一輛古董車往往比買一輛車的成本更大。」胡師傅說,嘉定是培育汽車市場和文化的沃土,多年來,他能安心去做好這件事,多虧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古董車的奧妙,汽車博物館還開設了體驗課堂。「修理的過程中,你能看見這些年汽車工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修復『文物』雖然乏味和枯燥,但這就是我們汽車人的理想,我們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進來。」來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