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水庫——漁船晚歸 唐明登 攝
塘家梯田——美在東安唐時輝 攝
東安武術文化節開幕式現場精彩的舞龍耍獅表演。
湘江第一灣——伍家灣 李新民 攝
瀟湘十景之一香潭淥水 文高平攝
廖毅剛 陳政忠
東安,取東方安寧之意。春秋戰國時為楚地,北宋(公元984年)始置東安縣,縣名沿用至今。
這裡有谷幽峰險,瀑布縱橫,熔岩壯麗的「湘南第一峰」——舜皇山。
這裡是追憶紅軍長征烽火歲月的旅遊勝地。
這裡是全國首個將德文化和武術文化融為一體的「文武雙全」縣,素有「舜風楚韻、武術之鄉」之美譽。
令人振奮的是,11月上旬,東安躋身於第二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
在中國共產黨東安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縣委書記馮德校明確提出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遊活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六大戰略,努力把東安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和全國知名的「微旅遊」目的地。
文武雙全
湘桂旅遊圈上的重要節點
東安,北枕崀山,西望桂林,湘桂高鐵穿境而過,是湘桂旅遊圈上的重要節點。
這裡鍾靈毓秀,風光旖旎。舜皇山,史載為舜帝南巡駐蹕之處。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瀑布氣勢恢弘、古木參天、花海絢麗。有湘南第一峰「舜峰絕頂」,有亞洲最長最高的「城牆石」,如巨龍騰空,氣勢磅礴。遊人無不感嘆:「徐福何處覓仙境,此處正是蓬萊山。」
被譽為 「湘江第一灣」的伍家灣,河道曲折蜿蜒,自古以來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人文歷史底蘊深厚。乘竹排順江而下,兩岸層巒疊翠,懸崖峭壁千姿萬態,群峰環列,江面寬闊,煙波浩渺,倒影幢幢,風光旖旎,猶如別樣的「桂林山水」。夏末秋初,夕陽西下,晚霞映照江面,遠浦歸帆,漁舟唱晚,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此外,紫水國家濕地公園、黃金洞省級森林公園以及籌建中的高岩平湖、蘆江平湖國家水利風景區,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點綴在東安的大地上。
東安縣內現存全國、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利橋、樹德山莊、吳公塔、禪德勝地沉香寺、斬龍橋、城牆石、兵書嶺等50多處風景名勝古迹。評選出的20個美麗鄉村,村村有景,處處可游。
在東安,您隨時都可能浸潤在「文」濤「武」海之中。
這裡深植於民眾的德文化基因和名人效應的影響令人神往。鬱鬱蔥蔥的山嶺下,百花德孝文化苑,粉牆黛瓦,馬頭牆角的徽式建築顯得格外的清凈、雅緻。這裡是東安縣最基層的德文化園地。此外,十里德文化長廊把東安人民的母親河紫水河裝扮得格外美麗。
12月18日開幕的中國·東安首屆武術旅遊文化周,把東安人民習武的熱情推上了最高峰。樸實熱情的東安人,崇德尚武,包容納新,表演的是武術,彰顯的是美德,讓人欣賞的是風景,感受的是文明。
在東安,還能品嘗一道國宴名菜「東安雞」。其色澤鮮艷,肉質鮮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膩,香、甜、酸、辣、嫩、脆六味俱全,令人聞之生津,食之不厭,這是最地道的「東安味道」。此外,本地飲食「十大碗」、黑山羊、山口鋪油豆腐、紫雲臘肉、紫皮大蒜、竹筍、蕨根等令人垂涎欲滴。
戰略引領
大力構築全域旅遊新格局
東安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旅遊活縣」戰略,堅持「全域旅遊,全景東安」理念,按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要求,打造全國知名微旅遊目的地,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到2020年,全縣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0億元以上。
東安縣充分利用豐富的旅遊資源,理順管理體制、強化部門協調、促進要素優化、推動資源整合,實現由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向微旅遊為主的全新階段轉變,由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由從小旅遊向大旅遊格局轉變,旅遊業快速健康發展。
今年東安出台了《東安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實施方案》,制定了《關於鼓勵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培育,把東安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規劃和建設。充分利用東安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等自然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稟賦,將歷史、文化、山水有機融合,規劃好旅遊項目建設。塑造「文韜武略、大美東安」的城市形象,構築「一圈兩心三片四帶」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即主動融入湘桂生態旅遊圈和湘漓同源文化旅遊圈,連接東盟,對接「一帶一路」;建好舜皇山、湘江、黃金洞三片區旅遊項目;形成從東安縣城東接永州、西連新寧、南通廣西、北至邵陽的四線旅遊帶,構建桂林、崀山、東安生態文化旅遊金三角,推動旅遊活縣富民。
東安依託厚重的歷史文化習俗資源、優美的生態自然山水稟賦,整合縣內資源,結合東安旅遊資源實際,迎合市場需求,點燃遊客興奮點,推廣旅遊標準化體系建設,打造出22個具有地域特色和自身優勢的微旅遊產品,即生態山水游、名勝古迹游、道德文化游、武術表演游、民俗風情游、特色美食游、古樹名木游、紅色文化游、採風寫生游、農業體驗游、溯溪探險游、鄉村休閒遊、名人故居游、古村古鎮游、觀光採摘游、避暑度假游、康體養生游、營地燒烤游、賞花聞香游、長壽養老游、工業文明游、體育賽事游等。
合作共建
狠抓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大處着眼,頂層設計的政策文件,高屋建瓴地規劃引領東安旅遊發展;小處入手,改進、推出各種措施,讓東安旅遊更具市場競爭力。
東安加強與旅遊規劃策劃專業團隊、旅遊投資開發公司和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的合作共建,通過不設標底的招標、招商引資、融資合作開發等方式,引進國內一流的旅遊規劃設計公司、景區投資開發公司、營銷團隊、推介專家,全面實施景區提檔升級工作,設立20億元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推行旅遊PPP投融資模式,有效突破項目建設資金瓶頸。
舜皇山投入1.6億元啟動全面提檔升級改造,建成四星級舜皇山度假休閑生態賓館,完成老山界景區改造,娥皇溪、女英溪完成游步道提質改造,新建遊客服務中心一座,改造漂流項目,新建滑道、溯溪項目, 新建、改擴建A級旅遊廁所6座。東安還投資3.2億元建設蘆洪市「一帶八景」建設。投資8000萬元的紫水國家濕地公園正在招標實施。大力發展星級鄉村旅遊點,興建86家民宿客棧,做到全縣旅遊景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功能完善齊備,能為遊客提供吃住行玩娛購「一條龍」服務。
目前,東安縣正大力開展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創5A,紫水濕地公園創3A,黃金洞森林公園和應陽古鎮創3A,創建3星級以上鄉村旅遊景點20個,建設湘江平湖、高岩平湖、蘆江平湖等一批水利風景區,讓山青水秀的東安處處皆詩畫,全域是風景。
旅遊景點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散落在各處,東安加大交通建設投入,把各景點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鏈。該縣投資1.82億元的207國道全線改造完工,投資8.6億元的新東蘆公路、冷東城際快線全面開工建設,投資3.2億元的冷東公路二期工程即將實施。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271公里,100%行政村實現通水泥路。計劃投資9200萬元修通連接崀山的省道S348,提質改造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進山公路。「十三五」規劃投資8000萬元修建黃金洞國家二級公路旅遊專線,開通縣鄉旅遊專線和跨縣區旅遊線路,投資1600萬元修建以縣城為中心的遊客諮詢集散中心,構建從高鐵站出發通往各景區景點的道路交通體系。
搭建平台
利用「互聯網+」打造智慧旅遊
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移動化、大數據、VR等不斷刷新着新的生產方式,東安縣與時俱進深入推進「互聯網+旅遊」,大力發展說走就走、快去快回、自助自理的微旅遊,以微旅遊為抓手,以發展全域旅遊為統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化生態休閑為主線,以重點項目建設為主導,以產業體系建設為支撐,打造美麗經濟。
建立旅遊導覽系統和信息服務平台,營造一個輕鬆的旅遊環境,讓遊客有美好的旅遊體驗。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時代,讓出行變得更便捷更自主,實現全縣所有景區WIFI全覆蓋,開發「手游東安」,完成東安APP平台建設,啟動旅遊大數據平台建設,開通微旅遊門戶網站、微信平台,O2O智慧旅遊信息管理實現精品景區全覆蓋,做成旅遊信息發佈,網絡營銷,微信導覽。
東安縣通過大數據對微旅遊進行精心管理,精準營銷,流量監控,應急處理以及對運營調度、業態管理、食品安全進行有效管理。目前,全縣建立旅遊微信公眾號12個,發展電商企業160家,開設網店、微店3820個,招聘創客220人,入駐電商企業80餘家。
共享富民
真正讓老百姓吃上「旅遊飯」
推動旅遊產業深度融合資本有了,如何推介出去?營銷是關鍵。
12月18日,東安第一屆武術文化旅遊節大幕開啟,12位全國武術冠軍、世界十大旅遊小姐傾力助陣。這一活動成為東安旅遊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東安縣利用既是武術之鄉又是德文化之鄉這一得天獨厚品牌,打造地域文化旅遊特色,採取「旅遊+文化」等模式,深度開發武術文化演繹和道德文化產品,挖掘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名勝古迹、風土人情、傳統節慶習俗、名人典故等文化習俗資源。
東安投資1.56億元重點規劃建設德文化館、十里德文化長廊,升級德文化「七大」宣教基地;正在招商引資建設蘆洪市影視城,籌建大型戶外印象東安文藝演出;推出《舜風楚韻》《文韜武略》《干戚之舞》等系列精品舞台劇和《東安武術》《美麗東安》等一批武術表演和娛樂節目,已上演130場次。該縣還積極開發特色旅遊文化產品。製作東安微電影,設計景區LOGO、標識牌,加快木刻花雕、銀杏製品、蝴蝶標本、民俗服飾、竹製品等旅遊文化產品設計和專業集約化生產,增強民間文化旅遊的吸引力。據統計,今年文化產品實現銷售額達8000萬元,僅雲生竹業有限公司,年實現產值3000萬元,創利稅150萬元。
發展全域旅遊最根本的目的是加快經濟發展,讓老百姓從中獲得最實際的好處。東安以旅遊拉動就業,提高群眾參與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以推動旅遊扶貧,採用「黨支部+旅遊公司+村民合作社+互聯網+農戶」旅遊扶貧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以土地、果園、林地、古房屋、勞動力等資源入股轉變為企業股東,走出一條「以旅扶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真正讓村民吃上「旅遊飯」。
目前,該縣有5個村成為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作重點村。全縣加入各種不同類型的合作社、旅遊公司的村民已經發展到2100餘戶,帶動就業人口2.6萬多人,人均年收入逾2.3萬元,實現旅遊脫貧人數達3萬人以上,全縣貧困村有望到2018年底全部實現脫貧。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今年「十一」黃金周,該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0.13萬人次,同比增長19%;自駕車近10萬輛;旅遊綜合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43%。據統計,今年1-11月,東安縣共接待遊客29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26%以上。2016年旅遊綜合收入佔全縣GDP的18%,占第三產業的76%。
我們相信,隨着旅遊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文化產品的深度開發、接待能力的持續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東安縣必將在全國「全域旅遊」建設中大放異彩,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東安美術家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