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就在蘋果即將發表2019年最新款的iPhone產品前夕,蘋果主要代工廠鴻海也公布了營收數字,仍是維持穩定小幅成長,這也是這2年來,鴻海在3月到8月的淡季營運中,都交出持穩的數字,說明了鴻海體質已順利擺脫蘋果的影響。
根據往例,蘋果大約佔了鴻海每年營收的50%,換言之,蘋果營運的淡旺季,也會直接影響鴻海的表現,以2017年為例,3月到8月的6個月當中,鴻海營收最低的是5月的2798億元新台幣(單位下同),最高是3月的3416億元,其他月份大約是3100-3200億元之間,高低差波動達22%。
不過到了2018年,鴻海3月到8月營收表現,最低的是4月的3439億元,最高的是8月的3967億元,高低差波動已經縮小到15%,甚至4月到8月還是逐月成長。今年鴻海的3月到8月營收更是穩定走升,從3766億元,一路上升到3988億元,不僅高低差波動僅剩5%,還是逐月緩增。
淡季營收走揚 通訊、非蘋是關鍵
依照鴻海的產品營收粗略分類,包括通訊、消費及運算,其中蘋果iPhone主要是歸類在消費性產品。而根據鴻海內部所給的營收表現,從今年3月到8月這6個月當中,通訊在5月及8月居三大產品表現之冠,至於另外的4個月,消費雖然表現也很強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蘋果iPhone淡季之際,鴻海的手機營收依然穩定成長,證明了鴻海手機產品組合已經進行不小的質變。
在貿易戰的衝擊下,今年全球智能手機環境相當混亂,尤其是中美貿易戰遲遲未有結果,尤其華為更成為被夾殺的重點大陸廠商,原本外界一度傳出,鴻海也主動減產華為智能產能,儘管鴻海方面並未對於相關華為消息回應,不過從鴻海營收數字也可以證明,華為遭禁售的影響,似乎並沒有那麼大。
再分析一下鴻海的營收組合,消費性產品甚至還在傳統淡季中有數個月居主要產品首位,換言之,非蘋手機已經能夠在iPhone銷售低潮的淡季里,成為挺住鴻海營收的中流砥柱之一。
另外一個關鍵產品則是與5G相關的通訊產品,眾所皆知,雖然華為遭到美國禁售,但是相較於美國,其他國家依然積極規劃5G,而且並沒有封殺採用華為,也讓身為華為5G通訊產品代工廠的鴻海,得以持續受惠。
入股夏普擴大零組件布局 鴻海穩吃蘋果
相較於其他主要電子代工廠,鴻海最大的優勢就是上下游整合完整,除了半導體以外,鴻海在組裝及相關零組件的配合,至今仍沒有其他對手可以匹敵,產業人士指出,現在的狀況很明顯,當鴻海在2016年入股夏普後,夏普包括面板等零組件也補上鴻海所缺的部分,更讓鴻海經過2年的調整後,擺脫過度一來蘋果所造成的淡旺季波動。
不過產業人士也認為,蘋果iPhone的全球市佔率大約就是維持在20%左右,但是就算蘋果再怎麼調高售價,基本上的市佔率也沒太大變化,依然相當穩定,但是調高售價的同時,也讓組裝廠的代工費用得以增加,這也鴻海營收能夠走升的關鍵。
這樣的體質調整,其實也讓鴻海的經營團隊得以順利交替,原本市場一度擔憂,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退居第二線之後,將會有一波陣痛期,但是就目前來看,郭台銘已經為鴻海體質打下轉型的基礎,讓後續接班梯隊,有效縮短磨合期,也讓公司營運不致於因為高層更迭而有所影響。
現在隨着蘋果又將發表新機,產業人士預期,接下來又會見到蘋果爆發力,雖然蘋果產品將在12月15日被美國加徵關稅,不過可以預期的是,從9月開始到11月,在非蘋持穩、以及蘋果新機加持下,鴻海單月營收表現將會交出比去年同期更加令人驚艷的數字。
圖片來源:芯科技
(校對/h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