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到底能不能買退燒藥?近日,有廣州市民向南都記者反映,其在線上買葯平台購買退燒藥但失敗,「付了錢平台又說『因為你發燒所以不能買退燒藥』」,希望線上買葯平台優化購買流程。
寶媽網購退燒藥,在填寫了用藥人的體溫後,平台提示,無法在線購買。
寶媽為發燒寶寶緊急買葯
在線上平台購買失敗
近日,張女士1歲多的寶寶生病了,夜間發燒到39度多,她計劃第二天再帶孩子去醫院看發熱門診,夜裡先退燒、觀察,讓寶寶先休息好,但家裡的退燒藥用完了,她緊急通過美團的買葯平台線上購買了周邊一家藥店的退燒藥美林,誰知,付過兩次費,葯也沒買成。
「付過款後,頁面提示要提交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健康碼、體溫,誰知,因為我填了用藥人的體溫是發燒狀態,平台顯示因為體溫過高,不能購買退燒藥,問題是,如果不是發燒,我為什麼會買退燒藥呢?」張女士很疑惑。
據了解,張女士準備購買的退燒藥美林,並不是處方葯,而是兒童退熱時常用的一種OTC藥物,也是很多人的家庭常備葯,張女士這次正巧遇到家裡的藥用完了,沒想到通過網上補充購葯這麼困難。
寶媽準備購買的是兒童退燒常用藥美林。
付款後平台提示發熱人員不得網購限售藥品
寶媽:可以在付款前提示限售規定嗎?
退燒藥的網絡限售,與疫情時期的特殊政策有關。據美團買藥方面解釋,不向發燒市民出售退燒藥,是依據廣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哨點監測工作專班關於印發《廣州市零售藥店「哨點」監測工作指引》(第十版)的通知規定:藥品網絡銷售企業不得向體溫≥37.3℃、健康碼為「黃碼」或「紅碼」的購葯人銷售《目錄》(《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藥品,企業應設置相關提示,確保購葯人體溫正常、健康碼為「綠碼」。不得通過網絡銷售方式為發熱人員代購《目錄》藥品。而退燒藥美林正是上述《目錄》中的一種藥品。
不過,張女士表示,疫情時期,退燒藥的網絡限售是為了讓潛在感染者儘快去發熱門診看病,這個她理解,但她希望,網上售葯平台可以在銷售流程上進一步優化,把審核的環節往前放,不要讓消費者付了款之後又遭到拒絕。
「孩子發高燒,我們家長是很着急的,在美團這樣的即時送葯平台買葯,就是想先解燃眉之急、給孩子退燒,能付款就覺得葯已經買成了,但付完款之後又說不能買,讓人覺得像被耍了:付了錢又說『因為你發燒所以不能買退燒藥』?這不是搞笑嗎?」張女士說。
京東、叮噹快葯:先登記核驗
阿里、美團:先付款、後核驗
其他線上購葯平台如何設置疫情防控期間的用藥人核驗環節?南都記者嘗試了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叮噹快葯平台。與美團買葯一樣,阿里健康大藥房也採用了先付款、再審核用藥人信息的流程,京東健康自營藥房、叮噹快葯則將用藥人信息審核前置到了提交訂單、付款之前。
南都記者在京東平台搜索到美林,放入購物車,在點擊「提交訂單」時,頁面跳轉至「疫情防控購葯登記」,提示「因疫情防控要求,購買防控藥品前需先登記並審核通過」,點擊進入登記頁面後,要求錄入用藥人的身份信息和體溫、癥狀、所在地址等,在填寫用藥人信息並審核通過後,才能進行後續的購買流程。▼
在京東健康購買美林時,提交訂單前即需進行購葯登記。
在阿里健康平台,南都記者在提交訂單、付款後,頁面跳入信息登記頁面,要求填寫用藥人身份信息、體溫、癥狀等,並提示「根據廣東省防疫政策,發熱(體溫大於或等於37.3度)不能線上購葯,發熱用戶請線下就醫」,同時,如果24小時內未填寫的話,訂單將自動關閉,款項也將退回。▼
在阿里健康購買美林時,支付完成後,再進行疫情信息登記。
在叮噹快葯平台,南都記者在選好藥品後,點擊「確認提交」時,頁面彈出提示「因法規要求,請填寫用藥信息」,須填寫鏈接中的「疫情防控藥品登記」表後才能繼續提交訂單,需填寫的內容包括健康碼、體溫等信息。
在叮噹快葯購買美林時,點擊「確認提交」,平台即彈出提示框,要求先填寫用藥信息。
對於平台如何執行《目錄》藥物的相關查驗工作,今年7月19日發佈的《廣東省零售藥店哨點監測工作規範指引(2022年第二版)》中並無關於流程、環節的詳細規定,只提出監管要求:「藥品網絡銷售企業銷售《目錄》藥品,應當按照『線上線下一致』原則銷售,查驗並確保購葯人員的身份證件、電話號碼、居住地址、健康碼、體溫、可疑癥狀等信息真實有效,留存查驗證明,不得通過網絡銷售方式為發熱人員代購《目錄》藥品;無法確保以上措施落實到位的,不得通過網絡銷售《目錄》藥品」。
張女士告訴南都記者,她也嘗試過在京東健康為孩子買退燒藥,但在填寫用藥人信息時就被「攔」住了,沒能下單,遂放棄了網絡購葯,「希望各個平台都能把用藥人信息核驗環節前置,已經付款但又因信息審核不通過而被拒絕售葯,即使能退款,這種流程也是不合理的」。
采寫:南都記者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