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最近,我們在採訪卡友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問題。但要說卡友們聊到最多的,我想還是運價。說白了,咱們跑車都是為了賺錢,只要錢多點,家裡的媳婦孩子能過上好日子,那麼苦點累點真的無所謂。但疫情開始之後,好像真的運價就沒怎麼起來過。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運價的問題。
卡友問有關部門:運費低迷怎麼辦?
前不久,我們在中國政府網上看到了一條卡友的提問,卡友表示現今運費低迷,1550公里僅有2600元運費,還不夠油錢和高速費,再加上車輛迭代快,這樣下去對運輸行業非常不利。回想起我們之前採訪卡友的視頻,好像現在的運費確實讓人堪憂。
而這位卡友,也得到了交通運輸部的回應。交通運輸部表示,未來除了會貫徹「放管服」以外,還將加快健全道路貨運市場的運行監測體系,引導市場價格預期,並且推動貨主、物流企業、平台企業、司機之間的利益鏈條。而且在回答裏面,還提到了「互聯網+」這個概念。
在看到這個回答後,不少卡友們都在想,未來會不會推出國家統一的起步價呢?亦或者說,國家會不會對價格進行相應的管制來保護司機權益呢?經過我們的一番推斷之後,發現這可能還有點難度。但其實定價問題也並不是無解,並且在交通運輸部的回答里,就說出來了。
運價怎樣回到健康水平?還需從「病因」下手!
對症下藥,才能斬草除根。恢復運價也是一樣的,我們經過一番總結,找出了幾個運價低迷的主要原因:
1、超載車輛「搶活」,導致惡性循環
就像很多司機嘴裏說的:「在藍牌4米2面前,6米8根本沒優勢。」確實,4.2米藍牌輕卡不光是油耗低而且還按照一類車進行高速收費費用也低。在過去的「十噸王」面前,6米8根本沒有任何優勢甚至是活路。
市場空間被擠壓的6米8無奈之下只能去搞價格戰或者超載,而這樣就勢必會影響別的車型的生存空間。如此之下惡性循環,就搞得運價整體下跌了。
2、互聯網平台加劇「價格戰」
伴隨着互聯網平台的入侵,運價直接變得更加透明了。不僅如此,互聯網平台之間的補貼、競價,也直接讓卡友們不得不為了一趟貨打起了「價格戰」。而在這其中,貨主們也無形中養成了「只要低價車」的情況。甚至之前卡友跟我們吐槽過,平台上有的貨主直接說「只要回程車」。
同樣的,還有平台上的「一口價」訂單,這種訂單卡友們只能接了再聯繫,禁限行、裝卸費、進場出場費全都未知,可能等待自己的就是一個賠本買賣。
3、車多貨少,越是不賺錢買車門檻越低
雖然運價透明,但司機的生活其實並不透明。很多局外人,往往都認為貨車司機是一個賺錢又沒什麼要求的生計。伴隨着「零首付購車」噱頭的出現,不少人貿然進入了貨運行業,這一下就再次加劇了「車多貨少」的現象。
與此同時,近年來「芯片慌」等等問題從一定角度上來說,對經濟造成了一些衝擊。生產量的波動,也決定了貨源的減少。雙重刺激下,運費自然會降低。
4、公轉鐵大勢所趨,產業結構有待調整
除此之外,伴隨着高鐵的快速發展,鐵路應用面正在愈發完善。在前不久小編提車的時候,就發現自家轎車已經專為鐵路運輸了。而在我跟同事的交談中發現,現在快遞也走上了「鐵路」。這樣一來,公路為主的運輸產業,必然要適當調整結構。
只有當公路、鐵路得以平衡,才能實現均衡的發展。簡單地說,就是鐵路發揮運力更大的特長,而公路走綠通、偏遠地區等等,去解決更加特殊的情況。這樣才能一起,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
回歸正題,運費如何才能「高起來」?
既然運費低迷的問題我們總結出來了,那麼其實解決辦法也就出來了。首先我們要解決超載問題,只有全部標載了,運輸環境才可能從根本上回歸正軌。我相信嚴查超載這件事情,也是大多數卡友都會鼎力支持的。畢竟這,才是穩定運價的基石。
此外,貨車數量和貨主數量我們無法解決,但我們相信有關部門能夠解決互聯網平台的相關事宜。並且有關部門,也在不斷的着手去做這件事情。
在「互聯網+」的時代,通過平台去做大數據,進行全國的貨運需求與運力分析、匹配,不斷的面向司機發佈運力、運價指數,併合理調配讓卡友們去缺車的地方拉貨,疏解車多的地方空閑的車輛,我相信這足可以緩解運力過剩的問題。
此外,如果有關部門能夠聯合平台,對貨物細分,實現統一定價,或者統一起步價的話,這樣又能解決不少關於運價的紛爭或者爭端問題。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互聯網平台,對運價、車源、貨源進行監管,實現合理的分配,保證貨主、司機、平台、國家等等多方面的利益均等,實現真正的良性發展。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其基礎都是標載合規運輸,因為嚴格的貨車分類,不同的車裝不同的貨,才是合理化的基石。你們覺得呢?
● 編後語
其實貨運路上,還有很多細節問題,很難執行或者很難考量。現在我們說的「上漲運價」都是建立在理想基礎上的。所以,運價上漲可能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我們堅信只要這樣去做,貨運市場的環境一定會轉好。(文/袁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