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那些被當做文士但實際上擔任過武官的人物,你知道多少

人們對謀士的印象通常都是身居帳中,運籌帷幄,君主有需要時便提供建議的文士。但實際上軍師的本職工作遠非如此簡單,他們在軍中有的要掌管文書,有的要掌管法律,各有分工,而且在文武分家還不是很明顯的漢末三國時期很多大家印象中的謀士實際上擔任的是武職,是要帶兵打仗的。本文就盤點一下那些常常被當做文士但實際上擔任過武官的人,另外,像諸葛亮、司馬懿、魯肅、馬謖這些眾所周知有統兵經歷的人以及徐邈、吳質、溫恢、桓階等知名度稍低的不在本文之列。

賈詡

賈詡在董卓手下先後擔任過平津都尉和討虜校尉,同時還有和李傕郭汜等人一同攻打關東聯軍的記載(牛輔遣李傕、郭汜、張濟、賈詡出兵擊關東,先向孫堅。堅移屯梁東,大為傕等所破。堅率千騎潰圍而去),是不折不扣的武官,後來李傕郭汜控制朝廷後賈詡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宣義將軍。但賈詡因為備受猜忌,加之想和董卓舊部保持距離,所以一直主動遠離軍權,後來在曹操帳下也是如此。賈詡晚年官居太尉。

賈詡

陳宮

陳宮因為富有謀略,常常被當作呂布的頭號謀士,但陳宮其實也是統兵的大將。呂布帳下的郝萌謀反時,健兒曹性曾向呂布告發陳宮也是同謀,但呂布因為陳宮身為大將,沒有追究,可見呂布對陳宮還是挺好的。

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

陳宮

鍾繇

鍾繇被當作謀士就比較冤了,他的實際身份相當高,三國志里的敘述是「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委之以後事,特使不拘科制。」也就是說,鍾繇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等於是曹操在關中的代理人,關中的軍政大權全部由他掌握。因此鍾繇多次率領諸將出征,討伐郭援、高幹時馬超、龐德等關中將領歸其統屬,討伐衛固、張晟等人時連曹操手下首席大將夏侯惇都要聽命於他,可見其權力之大。

後來鍾繇之子鍾會成為司馬昭的首席軍師,但眾所周知,滅蜀之戰的主帥就是鍾會擔任的,鍾會也不是個純文士。

鍾繇

程昱

程昱被當作謀士則更加奇怪,因為他長期擔任的都是武官。程昱歷任東中郎將、振威將軍、奮武將軍、衛尉,也統兵打過仗,曾被曹操讚揚膽識過人,死後更是追贈車騎將軍。結果不知道陳壽怎麼想的在劃分列傳時把他劃成了謀士,不能因為人家年紀大又不愛上陣衝鋒就強行把人當文官看啊。

程昱

董昭、劉曄、蔣濟

這三位和程昱同傳的人同樣有帶兵的記載。董昭在張楊手下擔任的是騎都尉,後來在曹操手下雖然也擔任過州牧這樣的大員,但其實是虛職,後來也沒帶過什麼兵,曹家人並沒有把他當武將用。劉曄也曾短暫擔任過領軍,掌過兵。蔣濟早年不掌兵,曹丕繼位後卻很喜歡讓他帶兵,不但封他做東中郎將,南征時還讓他和曹仁一起率軍攻打濡須。後來蔣濟歷任護軍將軍、領軍將軍、太尉,也算是成功地從文官轉型成了武官。

劉曄

沮授、郭圖、審配、逢紀

袁紹手下的謀士里,田豐沮授常常並稱。田豐倒確實沒什麼擔任武官和掌兵的記載,但沮授擔任的就是不折不扣的武職了,甚至連袁紹都覺得沮授的軍權過大了。另外總是以以小人形象出場的郭圖也帶過兵,不能算單純文官。至於審配逢紀二位也自不必說,審配曾經在曹操的進攻下防守鄴城半年有餘,也算是位守城高手。

審配

陳群

這位長期在光榮三國志系列霸佔政治數據前幾名的大佬,同時草創九品中正制的政治家,其實也是帶過兵的。曹丕南征廣陵時曾經讓陳群任中領軍,假節,都督水軍,後來曹丕託孤時陳群的職位也是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屬於典型的武官。只不過陳群並沒有正兒八經地真正帶兵和敵人交戰,不知軍事能力如何。陳群之子陳泰則是曹魏名將,曾經和姜維打過好幾次照面。

陳群

龐統、法正、黃權

這三位深受劉備信任的軍師和諸葛亮一樣也擔任過帶兵的武官,龐統任軍師中郎將,法正歷任揚武將軍、護軍將軍,黃權歷任偏將軍、鎮北將軍。而且這三位也有上戰場的記錄,龐統甚至是因帶兵攻城而被射死(演義里寫成落鳳坡中埋伏),此外黃權也實實在在帶兵上陣過,只有法正沒有帶兵廝殺的記載,但掌兵是毫無疑問的。

龐統

糜竺、孫乾、簡雍、伊籍

這幾位跟了劉備多年的釘子戶在劉備入蜀後一起被封了將軍,糜竺安漢將軍,孫乾秉忠將軍,簡雍昭德將軍,伊籍昭文將軍,全是劉備自創的名號。但是他們主攻方面倒確實不是軍事,劉備給他們將軍名號更多是彰顯這幾位的地位。

糜竺

楊儀、蔣琬、費禕、董允

楊儀一度是諸葛亮的首席幕僚,其才能得到諸葛亮肯定,而他也不止在政務方面輔佐諸葛亮,在軍事方面同樣有所貢獻,還得到了綏軍將軍的官位。蔣琬、費禕、董允三人同諸葛亮並稱蜀漢四相,不過這三人也同樣擔任着武職,蔣琬在諸葛亮死後先後當過大將軍和大司馬,一度鎮守漢中辦公,費禕則在蔣琬擔任大司馬之後接替了大將軍的職務,掌握着軍事大權,在他死後才由姜維接任,董允則擔任過輔國將軍,是費禕的副手。

董允

陳祗、黃皓

陳祗在董允死後接替了他的工作,雖然身為內侍,但同樣有武職加身。當然最令人大跌眼鏡的還是黃皓,估計很少有人想到這個死太監居然還擔任着奉車都尉的職務。

李恢

李恢就是演義里葭萌關之戰時孤身入敵營勸說馬超投降的那位說客,歷史上他也的確給馬超投靠劉備做了牽線搭橋的工作。不過除此之外李恢還擔任着鎮守一方的職位,諸葛亮平定南中時曾委派李恢帶領一路人馬進攻建寧,事後官拜安漢將軍。

張昭

張昭現在留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投降派老頭子,晚年天天和孫權吵架,實際上張昭先後征討過匡琦、南城、當塗等地,後來還加拜過綏遠將軍和輔吳將軍,手中是握有兵權的,然而在三國游戲裏他和陳群在政治爆表的同時,軍事數據實在有些慘不忍睹······

張昭

顧雍、諸葛瑾

顧雍同志出身吳郡大族,晚年官居丞相,但其實他在早年也有過帶兵討賊的經歷,還擔任過左司馬這種武職。

諸葛瑾更不用說,雖然諸葛瑾軍事能力十分有限,但他在孫權繼位後和陸遜、步騭、朱然是吳國軍方地位最高的四人,且諸葛瑾在四人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陸遜,雖然大家也知道這地位靠的是誰的關係...同時諸葛瑾還真不是普通的加武職抬高地位,他曾多次帶兵出征(雖然基本都輸了),後來呂壹案發,孫權責怪諸葛瑾等人不早點提醒自己時,諸葛瑾等人還向孫權解釋說自己是武官,不便插手政事,可見諸葛瑾這個武官當得還挺徹底的。

諸葛瑾

虞翻、陸績、周魴

虞翻就是那位罵于禁罵糜芳拐彎抹角罵孫權最後把自己罵到交州去的好漢,這位大爺知識淵博、口才出眾、多才多藝,會算卦和醫術,還開壇講學,然而他的官職是騎都尉。陸績則是演義里舌戰群儒時被諸葛亮點名的懷橘陸郎,他和虞翻一樣因為得罪孫權被扔到了交州(這倆壯士關係還挺好),此人也同樣多才多藝,星象曆法算術經典無所不通,三國志里寫他很神棍地算出晉朝統一天下的時間,這哥們官拜偏將軍,統兵兩千。

周魴是斷髮騙曹休攻打皖城的那位,因為這件事,周魴也常常以謀士形象在三國的相關作品出場,但周魴先後擔任過校尉和將軍,也曾在軍事方面有所表現。

周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