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獎金,憑什麼都給了那些特邀和專業選手!

剛參加完上馬,好久沒聊的朋友丟給我一則新聞,頓時樂了:《非洲學生中國跑馬「淘生活」:月收入可達兩萬元》。他調侃說,你可以噹噹體育經紀人。

最近馬拉松的爭議、負面新聞不少,很多媒體認為馬拉松虛火旺。理由之一就是馬拉松獎金動輒上百萬,數萬人的賽事每人報名費多達幾百元。其實,很多是誤解。不排除過去有一些高額獎金的極端案例,但中國田協對此有規範,獎金有封頂,而且年年會有調整。

01

獎 金

不是想發多少就多少

其實,對馬拉松賽事獎金設置與發放,中國田協在今年已經做出了具體規定。結合2015年中國馬拉松年會的討論意見和新形勢新特點,中國田協於今年6月更新發佈了一系列中國馬拉松管理文件,其中就有關於馬拉松賽事獎金設置與發放的專門文件。

中國田協規定的馬拉松賽事獎金設置

全馬賽事個人冠軍獎金半馬賽事個人冠軍獎金
中國田協金牌賽事不得超過45000美元不得超過20000美元
中國田協銀牌賽事不得超過20000美元不得超過10000美元
中國田協銅牌賽事不得超過10000美元不得超過5000美元

此外,中國田協對於個人冠軍獎金的成績標準還有限定,如果冠軍成績達不到規定的標準,獎金將減付50%。

與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標準距離結合的賽事結合舉行的其它比賽項目,比賽不宜設獎金,如有冠軍獎金上限不超過10000元人民幣。

02

冠 軍

能拿多少還要看成績

根據中國田協規定,上述個人冠軍的獎金是有成績限定的:全程馬拉松男子跑進2小時09分30秒以內;全程馬拉松女子跑進2小時26分00秒以內;半程馬拉松男子跑進1小時02分00秒以內;半程馬拉松女子跑進1小時11分00秒以內。

2016上馬設置的全程馬拉松冠軍獎金是4.5萬美元,破世界紀錄獎金達到10萬美元,破上馬紀錄則獎勵一萬美元,賽會為前8名設置相應獎金。上馬組委會規定,男子馬拉松冠軍的成績必須達到2:09:30以內,女子馬拉松冠軍的成績必須達到2:26:00以內。如冠軍成績未達到以上標準,獎金減付50%。所有獲獎運動員的成績在賽事官方網站公示10日後,並確認無興奮劑問題後再行發放。

最終,來自南非的莫克卡以2小時10分18秒獲得男子組冠軍,女子組冠軍被埃塞俄比亞選手貝克勒摘得,她的成績是2小時26分18秒。兩人的成績均沒有達到賽事規程的標準,4.5萬美元獎金自然是拿不到了。

2016廈馬組委會規定,男子冠軍在2小時09分以內、女子冠軍在2小時27分以內,可以拿到4萬美金,如果超過只能拿到2.5萬美金。而最終男子冠軍文森特·奇普魯托的成績是2小時10分18秒,錯失4萬美金。而女子冠軍成績為2小時24分04秒,則成功拿到4萬美金。

2016北京馬拉松,男子冠軍格布雷·阿耶紐烏成績是2小時11分09秒,女子冠軍比魯-門迪圖成績是2小時25分56秒。北馬對男子冠軍的要求是跑進2小時09分00秒(不含)以內,達標則是4萬美金,否則只有2萬美金,顯然格布雷·阿耶紐烏只能拿到2萬美金。北馬對女子冠軍的要求是跑進2:27:00(不含)以內,比魯-門迪圖則是成功拿到4萬美金的獎金。

所有的賽事規程都會規定,所有獎金將按照中國稅法規定,徵收20%個人所得稅。此外,還有興奮劑檢查等要求。

03

上馬冠軍

獎金減付後比亞軍的還少?

上馬結束後,突然流傳一個說法,因為男子冠軍沒達標,只能拿到22500美元的獎金,結果反而沒有亞軍25000美元的獎金多。然後,有人認為上馬的賽事規程寫得太奇葩。

果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是笑話,大家調侃一下,為了開心,倒也無妨。如果你當真了,就有點小麻煩。2016上馬賽事規程寫:全程馬拉松冠軍獎金是4.5萬美元。如冠軍成績未達到以上標準,獎金減付50%。確實,冠軍莫克卡的稅前獎金減半為22500美元。

中國田協的獎金設置與發放辦法規定:如果冠軍成績沒有達到成績標準,獎金減付50%。亞軍和季軍的獎金應低於減付後的冠軍獎金,具體成績限定及獎金減付比例,由各賽事酌情制定。也就是說,上馬男子亞軍原本25000美元肯定也是拿不到的,要按相應比例減付,要低於冠軍獎金的22500美元。具體減付多少,應該是上馬組委會來決定的。

04

六大滿貫

賽事獎金有多少?

現在是言必稱「六大滿貫」。「六大滿貫」賽事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獎金多。

橙光線的崔英善老師《為什麼柏林馬拉松有着世界上最快的賽道》一文中披露,「六大滿貫賽事」獎金情況是這樣的:

冠軍獎金破世界紀錄獎金
波士頓馬拉松15萬美元5萬美元
倫敦馬拉松5.5萬美元12.5萬美元(另有時間獎最高10萬美元)
東京馬拉松10.7萬美元約合29.19萬美元
芝加哥馬拉松10萬美元沒有破世界紀錄獎金,但有時間獎7.5萬美元
紐約馬拉松10萬美元沒有破世界紀錄獎金,但有時間獎5萬美元
柏林馬拉松4萬歐元5萬歐元

世界範圍內獎金最誘人的要屬迪拜馬拉松。男、女組的冠軍可以分別得到25萬美元獎金,破世界紀錄的話額外獎勵100萬美元。

不僅僅是馬拉松組委會會設置獎金吸引高手,而且一些國家為了金牌、紀錄也會特別設立誘人的獎金來刺激選手。在今年裡約奧運會前,日本就出台高額獎金政策。

比如,日本田徑協會宣布的政策是,如果日本馬拉松選手在里約奧運會上打破日本國家馬拉松紀錄,可以拿到1億2千萬日元的獎金;如能在里約奧運會上獲得金牌,選手本人及其教練將分別可獲得2000萬日元、600萬日元。這個獎金額度創造了日本奧運史上之最。

05

世界馬拉松

大滿貫冠軍50萬美元

WMM(World Marathon Majors),也就是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自2006年起設立世界頂級馬拉松巡迴賽,一個賽季橫跨兩個年度。它由每年都舉辦的六大城市馬拉松,以及兩年一度的世錦賽馬拉松和四年一度的奧運會馬拉松構成。每場比賽的前五名會獲得完賽積分,每賽季的男女組冠軍獎金均為50萬美元。

從2006年以來,WMM的男女冠軍基本被肯雅人包攬。今年柏林馬拉松亞軍基普桑曾在2014賽季獲得積分王,2015賽季的總冠軍則是基普喬格

目前查詢得知,本賽季男子積分第一位的依然還是肯雅的基普喬格,他在2016年已斬獲倫敦馬拉松冠軍、里約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積分已達50分。柏林馬拉松冠軍貝克勒以34分排積分榜第二。

06

獎金設置

應該更好地服務大眾選手

回到國內。過去,馬拉松賽事獎金設置與發放確實存在混亂的情況。有的地方政府不缺錢,為了馬拉松賽事不惜重金。砸重金的目的往往有兩個原因,一是想吸引高水平的特邀選手來參賽,重賞之下刺激選手跑出好成績,賽事藉此提高冠軍成色和含金量,二是通過邀請外國選手和賽事高水準,突出「國際」二字、申辦「金標」等級等。

不過,盲目砸重金的結果都是肥水流入了非洲特邀選手及其經紀人的腰包。這麼多年,國內賽事的含金量也沒見到多明顯的提升,業餘選手的服務上確實打折扣、偷工減料的倒不少。幸虧中國田協近年出台獎金設置和發放規定,及時剎住了一批不懂體育、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土財主們的歪風。

如今,國內賽事依然還存在獎金存在濫發、設置不合理等問題。比如半馬、10KM等項目,很多賽事真是土豪,捨得花錢。結果就是,在大型的全馬賽事,N多半馬選手削尖腦袋也要鑽到最前面出發,造成出發區域的混亂。專項的半馬賽事和10KM比賽,這麼做倒也無妨,在全馬賽事里也設置高獎金,結果只能是混亂。很多組委會又沒有能力與耐心去嚴格按賽事規程去處罰不按指定區域出發的選手,導致遵紀守法的老實人吃虧,也導致了糾紛、吐槽不斷,賽事口碑大打折扣。

可以說,國內很多賽事和舉辦方即地方政府,從沒想過要去真正服務大眾選手。他們設置重獎最終是為了貼金,為了政績,非洲特邀選手也只不過是一個抓手,一種機器。大把大把的獎金,不管是出自體育經費,還是來自贊助商,也從不會想到要花在大眾選手身上。一年幾百場所謂的國際賽事,最終吸引了多少外國人來舉辦地旅遊?來捧場的還不是我們眾多的國內大眾選手!哪些個境外媒體報道過這些賽事?我們在外面的口碑到底如何?還有那麼多的獎金也被國內專業選手拿走了,可這麼多年,國內馬拉松水準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專業運動員都顧着搶獎金,跟業餘選手爭利,都忘記了自己的正差了吧?

有人認為,國內賽事很難吸引外國高水平的運動員前來參賽,與獎金設置較低有關。這個觀點不全面,也不夠客觀。這次上馬的獎金也並不低,破紀錄獎也不少啊。何況,中國田協還規定,相關獎金設置標準等規定是動態的,每年賽季開始前中國田協會審定發佈。這並沒有一刀切。而且,賽事組委會還可以通過破紀錄獎等設置,來吸引和刺激高水平選手。

歸根到底,國內賽事想要真正像柏林、倫敦馬拉松那樣吸引國際高水平選手,先得抓好內功。比如,把金標賽事確實做成金標的水準,無論是賽事組織管理、服務質量、賽道等各個方面,都要能達到國內頂級、國際一流;還比如,我們國內的空氣質量確實要非常優良,賽事日期選擇合適的天氣,且給運動員留出合適的檔期;還比如,國內各大馬拉鬆動輒改期,連穩定的比賽日期都固定不下來,有的還在炎熱天氣里照辦不誤。實事求是地說,就沖這些,多數賽事的含金量跟獎金壓根就沒多大關係,即便你花比迪拜土豪還多的美金,人家照樣不來。

作者:丁丁ru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