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能否改改烏克蘭悲催的國運?


本文2600字 | 閱讀時間大約6分鐘


這幾天,俄羅斯軍隊在奔往回國的路上狂飆,烏克蘭軍隊也在通往俄羅斯邊境的各大條大道上狂追,讓挺俄的和挺烏的人都一臉懵圈。

畢竟持久戰沒有多持久,烏克蘭就開始戰略反擊了。

這,有點出乎意料。

更出乎意料的是佔領區的俄軍幾乎都放棄了抵抗都在快速逃離,反而讓以拍抖音為主的小卡車臣部隊從督軍一夜之間秒變到斷後,這有點措手不及,損失很大。難怪,小卡非常憤怒,準備找最高領導人聊聊,畢竟私人武裝那是死一個就會少一個。

當然,還有出乎意料的是面對烏軍的追擊,俄軍居然沒有像之前說的整合出有生力量進行反擊,只是在用各種型號的炮轟擊烏克蘭的民用設施。

當然還有厲害的是烏克蘭一天襲擊了俄羅斯的6個目標。

俄羅斯本土別爾哥羅德州彈藥庫和舊奧斯科爾機場都遭到襲擊。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個彈藥庫被命中。甚至,烏軍還襲擊了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地區貝爾貝克機場。其中烏軍對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蒂莫諾沃地區彈藥庫的襲擊戰果最大。蒂莫諾沃地區距離邊境有150公里,在俄羅斯本土後方區域。

從死守基輔到越境作戰,你炸我電廠我就炸你彈藥庫,不在人員上消耗,瓦解其軍需裝備,目前就是要迫使俄羅斯全面撤軍,當然這個全面撤軍包括2014年被占的克里米亞。

一直比較悲催的烏克蘭,能不能靠這一次戰爭真正打出一個民族向心力,作為一個國家真正的崛起,就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

當然,這取決於普京,這取決於小澤斯基,更取決於俄烏戰爭的最終結果。對,最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

讓一直對土地都有極大興趣的俄羅斯放棄到手的土地,那就是徹底失敗。

不能收復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這屆烏克蘭政府給人感覺就算了「功虧一簣」,會留下「定時炸彈」的。

在漫長的烏克蘭歷史中,能否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揚眉吐氣一把,也在此一舉了。


面對對他國領土有特殊癖好的俄羅斯,烏克蘭是搬不走也離不了,真的太難。

為什麼俄羅斯總和烏克蘭過不去?

只能說,烏克蘭和俄羅斯挨得太緊,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縱觀近代烏克蘭歷史,又悲催又悲情。

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歐洲聯盟獨聯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

這麼重要的位置註定了別人打架,首先拿它開刀,至少都要濺一身血。

13世紀,蒙古西征大軍打到這裡,建立的金帳汗國統治着東部大部分地區,而西部地區被波蘭人佔據着。

這個西部後來形成1個國家——烏克蘭,不過就當時而言還只是地理概念,並沒有形成烏克蘭人。那時候的波蘭是東歐大國,貴族們殘酷壓榨這塊新土地,結果引發1648年的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起義,後者請求俄羅斯人幫忙。

脫離波蘭手掌的烏克蘭人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他們與沙皇簽訂《三月條約》實現聯合,但雙方的理解有些差異:烏克蘭人認為是和俄羅斯人建立聯盟,俄羅斯人認為是烏克蘭領土併入。

註定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糾纏不清的命運。

此後,鬧獨立、鬧饑荒。


1939年,蘇聯、德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出兵佔據波蘭東部,整個烏克蘭地區重新統一,全部納入蘇聯的治下。

烏克蘭看到了擺脫蘇聯統治的希望,一些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發表《烏克蘭獨立宣言》,表示願與德軍合作共同抗擊蘇聯。

可惜,蜜月的時間不是很長,很快烏克蘭人就遭受到德國人的迫害。原因在於希特拉對蘇聯戰役的不順,他需要掠奪烏克蘭的資源來維護戰爭機器,這樣一來烏克蘭人憤怒了。

很多烏克蘭人開始參加反對德國的活動……

有人說,二戰當中,烏克蘭人反對德國人的行為,情況比較複雜,有加入蘇聯反對德國的,有既反蘇又反德的,還有「三反」(反對親俄同胞、反對蘇聯、反對德國)的。

不管怎麼說,二戰後,烏克蘭又成為蘇聯的領土。

很鬧騰。

但烏克蘭憑實力在蘇聯一直處於核心地位。

蘇聯的主要造船廠都在烏克蘭,中國第一艘航母就是從烏克蘭買過來的(不過回程中被土耳其要了10億美元)。軍工重鎮也都在烏克蘭,擁有核設施。當時為了緩解烏克蘭的能源壓力,還特意把當時最先進的核電站修在烏克蘭。

這就是切爾諾貝利

非常悲情的切爾諾貝利。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1991年8月24日重獲獨立。

但繼續悲催着。


2014年9月,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成為特殊自治地區。

現在這幾個地區仍是各自為政,和中央政府對峙着。

當然,還有更悲催的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1783年被俄羅斯帝國吞併。

1918年,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即蘇俄)。

1921年10月建立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仍歸蘇俄管轄。

1946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發佈命令,將原「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撤銷建制,並降格為克里米亞州。

1954年5月,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俄羅斯、克里米亞地方政府之間就半島歸屬問題不斷產生糾紛,曾長期困擾俄烏關係。

2014年3月1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就自身地位舉行全民公投。全克里米亞半島超過96%的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

17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決定,克里米亞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命名為克里米亞共和國

同一天,普京簽署總統令,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

當時的烏克蘭總理阿爾謝尼·亞采紐克17日表示,烏方不會承認「所謂的克里米亞全民公投」。

目前看來,不管烏克蘭承不承認,俄羅斯是實際佔領了克里米亞。

烏克蘭,難啊。


一些重大事件要嘛發生在烏克蘭,要嘛就是別人打架血都要濺到它身上。

比如莫名其妙的空難,從天而降的核事故,領土被佔領。

其實從某種角度看,能不能讓烏克蘭浴火重生,未嘗不可。


如果沒有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準備一口吞的軍事行動,或許克里米亞不存在爭議了,烏東地區已經公投了,烏克蘭已經分裂了。

如果沒有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準備一口吞的軍事行動,或許澤連斯基因為國內經濟、疫情、腐敗等問題早就下課了,誰料到戰爭一起,沒有逃跑的澤連斯基「意外」成了英雄,民意支持率高達90%以上。

那麼這場戰爭會給俄羅斯帶來什麼呢?政治、軍事地位一落千丈,是不是會分裂不好說。有人調侃,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黑白電視機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那個曾經可以和美帝抗衡的蘇聯已經解體不復存在,那麼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經過這一仗在世界的「強國」形象已經崩塌,再給二十年能不能恢復元氣都難說。

戰爭造就了澤連斯基,誰說不能造就一個新烏克蘭呢?

毫無疑問,這個新烏克蘭肯定是親西方的,肯定會融入歐洲的,肯定會像脫離蘇聯的波羅的沿海三國那樣逐步成為發達國家的。

俄烏戰爭會成為烏克蘭的立國之戰,這應該是之前誰都不會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