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台灣就業人員「平均月薪為44251新台幣」,約為9965元人民幣

經歷了2021年的瘋狂上漲後,我國台灣地區就業人員的薪酬收入漲幅在最近幾個月出現了停滯。如果剔除商品、服務價格上漲因素,就業人員薪酬的實際購買力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出現了下降。

就業人員前5個月的薪酬收入數據分享

我國台灣地區統計部門公開的數據顯示:就業人員在今年1月份的平均月薪為44356新台幣,按當前匯率換算成人民幣約為9989元;2月份的平均薪酬下滑至43943新台幣,約為9896元人民幣。

就業人員3月份的平均薪酬為44368新台幣,約為9991元;4月份的平均薪酬為44356新台幣,與1月份一致;5月份為44233新台幣,約為9961元人民幣。前5個月平均為44251新台幣,約為9965元人民幣。

報道稱,在績效獎金等福利增發推動下,就業人員的薪酬收入創下新高。但由於通脹率更高,就業人員薪酬實際購買力反而出現了0.2%的縮減,並且是最近六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不利於經濟的持續上漲。

南生注意到,我國台灣地區6月份的CPI漲幅為3.59%,創下了自2008年9月份以來的新高,並使得就業人員的薪酬實際購買力下降了0.2%。其中,蛋類及肉類價格上漲29.11%,水果價格上漲25.31%。

水產品及外食費在今年6月份分別上漲6.99%和6.38%。換言之,與居民生活關聯最為密切的「食品類」價格漲幅要高很多,居民生活成本支出壓力更大。薪酬實際購買力的損失,遠遠不止0.2%了。

除了薪酬購買力下降外,還有另外兩大危機

在就業人員收入「表面上創下新高的同時,還隱藏着另外兩大危機」。首先是就業人員數量開始縮減。報道稱,4月份的受僱人員減少了6000人,5月份的受僱人員減少幅度擴大到8000人。

考慮到疫情影響仍未完全根除,國際經濟形勢開展走向低迷,預計6月份的就業人員數量還將會縮減。而且這種縮減將主要集中在「住宿、酒店和餐飲,休閑、娛樂,批發零售等低薪行業」。

由於上述行業的薪酬遠低於平均數,疊加通脹帶來的購買力下滑,受僱人員數量縮減等因素,普通居民家庭的收入將會出現較大損失,貧富差距預計會進一步擴大,進而影響消費支出和經濟發展。

其次是高薪崗位不足,人才流失。以半導體行業為例,雖然台灣地區仍佔據較大優勢,但我國大陸地區的發展形勢更快,多家企業給出了更具吸引力的薪酬結構,數千名工程師已跳槽至大陸企業。

台媒稱,知識型工作者除了追求成就導向,需要被尊重、被看見外,還需要更加優越的薪酬。如果台灣企業留不住這些人才,企業發展失速,不僅沒有辦法提供更多的高薪崗位,還將損害關聯產業的發展。

點評:我國台灣地區就業人員的平均薪酬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的某個時候實現1萬元人民幣的突破。但如果不能有效抑制通脹的影響,居民實際生活水平卻在下滑。這種反差現象,值得關注。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