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江山愛美人,愛德華八世,王室的一代傳奇明星國王

愛德華八世,一個身負盛名的明星國王

一是因為他太過優越的顏值、生性浪漫多情的天性和在媒體上頻繁的曝光率,又加上他曾在多次政治會議上大放異彩,深入調研民情,為民眾真心考慮,讓他成為了第一位世界級偶像,靠個人魅力贏得了公眾的讚許,獲得了民眾的支持,成為他當時在位時期最負盛名的偶像級明星。

二是因為他主動提出要放棄自己王位,這可是在英國歷史上唯一提出這種要求的國王,在最後簽署自己的退位公告並在BBC上發佈通知,距離他繼位僅僅只有325天!他的一系列做法,更是為後人留下了一段為自由放棄權貴,為美人放棄江山的佳話。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傳說中的偶像國王,見證這位明星國王不羈而又浪漫的一生。

有一張拍得很棒的照片記錄了青年時代的王子大衛,那時他的頭銜是威爾士親王。頭微微傾斜,嘴唇緊閉,一臉嚴肅,梳着整齊的短分頭。他的眼光略微向右,頭部略微下垂,皮膚非常白皙,幾乎沒有深色的斑點,平滑得如同大理石一樣。最令人着迷的是那雙眼睛,以及那樣的眼神。嚴謹剛毅、自信驕傲,卻又有些多愁善感,近乎憂鬱。如此英俊的一張臉,配上如此深邃的眼神,會讓每個看到他的人都不由得怦然心動。

愛德華八世

作為愛德華八世的他在繼承王位僅僅325天之後,就簽署了退位公告。整個事件的原委如今已是盡人皆知:國王只能在王位和女人之間做出抉擇,最終愛情獲得了勝利。對於英國王室來說,這是一段溫馨的佳話。在愛德華八世的這段故事中,愛情是至高無上的。

1925年6月1日,大衛受邀出訪南非。據記載,他當時為了南非加入英聯邦而親自拉選票。此時,英國對於海外附屬國的統治已經是岌岌可危。在開普敦,他對着兩院議員發表演說。

人們聽到王子的演講並沒有什麼新意讚美和褒獎在座的聽眾,強調南非與英國之間保持緊密關係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兩國共同擁有的財富和相同的價值觀念。

然而,就在演講即將結束之時,王子的舉動讓在座的聽眾們大吃一驚。王子用南非當地方言說了結束語。這一舉動表明了,大英帝國自從南非布爾人戰爭以來,就一直關注着那裡的人們。王子的講話獲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當地那些原本反對英國人的民族主義者被王子的行為所打動,並為他唱起了讚歌。在隨後舉行的盛大晚宴過後,各個黨派的人士都湊在一起,互相攀談,其樂融融。在過去幾十年里,由於黨派之間彼此對峙,從來沒有過如此和諧寬鬆的氣氛;王子的到來,讓大家有了這樣的機會。

"南非之行讓威爾士親王走向了神壇。"菲利普。齊格勒這樣寫道。"在接下來的10年里,雖然也有過很多經典時刻,然而對於他來說,這是唯一一次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取得優勢,並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持續產生影響。"

大衛出色地履行了作為王子的義務。其實他本人並不喜歡南非當地的布爾人,他認為這些人野蠻、愚昧,活着都是多餘;然而,他裝作像是非常關注這些人的樣子。說到底,這就是他的工作。雖然違心,但是他幹得不錯。

愛德華八世

1936年11月18日,也就是南非之行過去11年之後,此時的大衛已經是愛德華八世。他離開倫敦,前往威爾士南部的道萊斯。走下專車的他置身於一片荒野之中,他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過去7年在經濟危機中度過的艱難歲月。此刻,他的眼前是成千上萬的災民饑寒交迫、破衣爛衫、面色憔悴、苦不堪言。在已經關閉多年的鋼鐵廠的廢墟上,人們歡迎着國王的駕臨。

國王的目光中也露出些許絕望,他停頓了幾秒鐘之後,才恢復常態。人們群情激昂地唱起威爾士的國歌,目光中充滿了對國王帶領大家重整山河的渴望。愛德華八世參觀了當地的工廠,得知這裡的失業率已經高達75%,還了解到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後果。"一直以來,這些鋼鐵廠帶給人們很多希望。"必須採取行動,重新開工,恢復生產。""必須採取行動",國王的這句話出現在了當地報紙的頭版頭條。

在一個早已失去希望的地區,人們的內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種。遠在倫敦的英國民眾也都被國王的這句話所鼓舞。人們萬眾一心,熱切響應國王的號召。如此這樣一個國王,如此關心社會最底層的民眾的疾苦;對此,執政黨也不能袖手旁觀了。國王在他第一次廣播演講中這樣說道,"現在的我雖然是以國王的名義在和你們說話,但是我還是以前的我;我的經歷使我明白,我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努力,造福全體人民。"

愛德華八世在閱讀

他比父王做得更出色,因為喬治五世費盡心思也沒能真正走近他的臣民,體恤民間的疾苦。他更是超越了他的祖父,因為愛德華七世根本就不曾想過要與南非的布爾人妥協,或是關心什麼失業的鋼鐵工人。王子大衛,無論是在威爾士親王時期,還是當上了國王,他的心始終牽掛着勞苦大眾,為民眾着想,與他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與他的前輩國王相比,大衛更看重與各個階層人民的交往,並把這看作是自己的職責。"我希望大家把我看作是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什麼威爾士親王。在過去的這場戰爭中,以及隨後的日子裏,我有機會結識了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人們。"

在大銀幕上,最受人歡迎的就要算是系列片《五萬英里環遊世界--跟隨威爾士親王出訪》,一部展示大英帝國王子風采的宣傳片。通過這部片子,每個觀眾都認識並喜歡上了這位"帥哥王子"。傳記女作家蘇珊威廉斯曾經搜集了長達282頁的史料,都是當時看過影片的觀眾對於王子的讚美之詞。然而,媒體總是目光短淺,並不希望人們對王子的太多過關注追捧。其實,蘇珊威廉斯最終也明白了,那些《新聞剪報》的觀眾,那些熱情洋溢地給王子寫信的"粉絲",那些在街道兩旁為王子搖旗吶喊的人們,直到1936年12月2日那一天,才真正認識了愛德華八世:一代偶像的另外一面。

愛德華八世與妻子

在王室內部,早在1925年成功的南非之旅之前,並不是每個人對於大衛王子的舉動都感到歡欣鼓舞。喬治五世就曾經批評大衛,說他不願意遵從禮數,不能安分守己。當然,這些批評大多是不公正的,而且也就是說說罷了。人們推斷,大衛骨子裡有種我行我素,甚至叛逆的性格。"從來不肯承受任何的負擔"。

齊格勒引述了那些不贊同王子作風的人們對他的評價。或許,他們的看法是對的。在大衛的書信和回憶錄中,很少能夠讀到有關強制性變革的願望,為了改革進行權力鬥爭或是類似的想法。在他的筆下,大多是對於"王子身份"的厭倦,或是抱怨宮廷生活中總是和"許多想法過時的傢伙們打交道"以及"遵守各種無聊的宮廷禮儀"。

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必修課,他參加了各種形式的舞會、招待會和出訪活動。在描述這些活動時,他經常使用的字眼是"糟糕。此外,父母給他的壓力就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

愛德華八世

戰爭也在他的成長經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他的內心一直渴望擺脫刻板的宮廷生活。在他看來,與首都倫敦的普通社交生活相比,王室宮廷被逐漸邊緣化(他的想法很有道理),所以王室成員必須主動出擊,重新建立與時尚社會的緊密聯繫。當然,大衛不時在半公開的場合刻意表現出一種叛逆的姿態,與宮廷生活的奢華和庸俗風氣大唱反調,與那些膽小怕事,卻又處心積慮的宮廷要員有所不同,大衛的舉動完全是隨性所致,沒有什麼深謀遠慮。

他顯然認為,有限度地改造宮廷生活還是會受到大家歡迎的。但他漸漸覺得宮廷生活是"一種十分愚蠢的浪費時間的方式"。他想擺脫這種生活,因此產生了叛逆的想法。

1936年12月10日,愛德華八世當著幾個弟弟的面,正式簽署了退位公告。然後,他驅車前往母親的寢宮,向母親道別,但是母親對他的決定深感失望,對他的態度極其冷淡。下午,鮑德溫在下議院的全會上正式宣讀了國王的退位書。與此同時,愛德華本人來到了英國BBC廣播公司,通過電台廣播向他的臣民發佈這一消息。

一代風光無限的明星國王就此落幕。回歸到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民生活,令人嘆息。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宮廷生活無疑是令人艷羨的,高貴、華麗、優雅都與他們息息相關,大英帝國國王的位置更是很多人做夢都想要得到的。但是,正如我們中國的古話說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對於愛德華八世來講,古板的、被束縛着的宮廷生活,戴着面具的、每天都需要去扮演一個君主的角色的生活,每天都需要被迫去出席自己不喜歡的場合的生活,未必就是好的,這些生活讓本身就帶有不羈和浪漫色彩的他感到疲憊與不屑。

他自小的叛逆與性格註定了他與拘謹的王室生活格格不入。活出自己,活得快樂,嚮往自由可能才是愛德華八世所追求的吧。他永遠像一隻鳥兒,張開雙臂,追逐天空的遼闊!永遠進行自由的頌歌。

參考文獻:《溫莎王朝:帝國巔峰與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