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鐵飯碗」迎來新熱潮,國家下發通知,薪資或將往上調

考公和考編的熱度只增不減,這很大程度上是受當前經濟形勢的影響,比如說教師這份職業,工資待遇、工作環境和時間、社會地位等等都是比一工作要有誘惑力。

還有就是醫生這個職業,工資待遇、受尊重程度都要比教師更有優勢,當然工作時間是比較長的,畢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有時候可能隨時被叫到手術室,因為每個病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對時間是沒有固定的安排。

又一「鐵飯碗」迎來新熱潮,國家下發通知,薪資或將往上調!

但深入地了解教師職業以後你會發現,這項工作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有很多,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都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像教研、活動、培訓等更是佔據了每天大量的精力。

再加上這幾年疫情的影響,老師們還多了很多的測體溫、演練等工作,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老師的工作有時候得不到理解,工作壓力還是挺大的。像大家認為的工資待遇這一塊,也是有大家不了解的一面,據有關部門報告,教師的平均工資達到了8000元左右,但卻有不少老師卻表示自己的工資根本就沒有這麼多。

原來教師工資也是與每個地區的經濟收入有關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老師的工資待遇自然很低,甚至有的地方只能達到2000—3000元左右,工資差異還是很大的。

這幾年,針對教師工資待遇這一工作,教育部門也在不斷的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說要求教師工資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看來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漲工資已經勢在必行。

當然,這項政策並不是適用所有教師,是只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而大學老師和高中老師則沒有,這對廣大教師來說真是一個好消息,尤其是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工資太低的地區。

同時,城市教師與鄉鎮教師還是有不一樣的待遇,鄉鎮老師有特殊的補貼和福利,再加上國家所提出的對於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保護政策,那麼意味着教師這個職業又受到重視,成為大家眼中的香餑餑,尤其是以下幾類教師。

1、 鄉鎮教師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待在鄉鎮,由於其工作環境不如縣城,但工作強度又大很多,所以國家拿出更大的力度來提高鄉鎮教師福利待遇。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在基層,提高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更是為了基層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所以漲工資成為定局,

2、 奮鬥在一線的教師

一線教師指的就是那些常年擔任教學第一線任務的老師,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將自己投身於教育行業,樂此不疲地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由於常年工作在一線,他們的工作強度也是很大的,甚至一些老師為此還落下了一身的職業病,頸椎病咽炎等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問題。

多勞多得一直就是工作原則,為了回報這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老師們,這類老師的工資待遇也要進行調整。

3、 班主任

班主任是教師行業中最辛苦的一批人,他們除了要擔任班級的教學任務,其他繁瑣的工作也要照顧到。比如與特殊學生的溝通交流,處理班級大大小小的事務,溝通各任課老師與學生間的活動,開班會等等都充斥着班主任每天的生活,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早來晚歸,負責學生的安全問題。

有時候學生會不太理解老師的嚴格,都希望老師能夠寬容一些,學生所理解的寬鬆有時候就是放縱,其實老師都是比較寬鬆的,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不良行為都是不容鬆懈的。

比如說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果不能夠及時制止並改正,對今後的成長是很大的阻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端正,將一生受用。老師在情感方面對學生是比較寬鬆的,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當同學之間出現矛盾對他們進行恰當的引導,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等等。當然,有的教師有時候會存在「偏心」的情況,對優生的關注要遠遠的大於差生,這是錯誤的行為,一視同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才是老師正確的做法。

總結: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好自己,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想要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那麼自己就要先成為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