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鴻口腔上會前一天撤回IPO申請:業績下滑「踩紅線」實控人同學低價入股引爭議

中國網財經12月30日訊(記者 蘇萌)欲衝擊「假牙第一股」的深圳市家鴻口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家鴻口腔」),IPO上會前一天卻突然撤回上市申請。

12月23日,創業板上市委2021年第73次審議會議補充公告稱,鑒於家鴻口腔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國信證券撤銷保薦,按照相關程序,此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取消審議家鴻口腔發行上市申請。

排隊一年,歷經三次問詢的家鴻口腔突然撤回上市申請,背後的原因雖然並不被外界所知曉,但就其經營業績暗踩「358紅線」、客戶及自然人「低價入股」等事件來看,此次撤回上市申請或許並不令人意外。

2020年營收凈利雙降 暗踩「358紅線」

資料顯示,家鴻口腔成立於2001年12月27日,前身為深圳市家鴻義齒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家鴻義齒」),由王蓉、王登均出資成立,王蓉為家鴻義齒的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隨後因引入財務投資者、股權激勵等原因,導致王蓉持有公司股權比例不斷下降。2014年12月,家鴻義齒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鄭文,由張勇乾、王蓉、謝金龍分別向鄭文轉讓部分股權以實現控制權的讓渡。

實控人變更一年後,2015年7月,家鴻義齒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家鴻口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12月,家鴻口腔登陸新三板;2017年5月開始上市輔導;2020年12月報送創業板IPO申報稿。

據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稱,「家鴻口腔IPO此前審核進度緩慢,主要原因之一則是歸咎於其報告期內出現了大幅波動,尤其是在最近一期的業績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已經觸碰到了30%的紅線」。

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50億元、3.10億元及2.9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85%、24.16%及-4.20%;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42億元、0.44億元及0.32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95.98%、5.98%及-26.47%;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7億元、0.41億元及0.2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2.13%、11.39%及-29.18%。

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報告期內業績高點的2019年,其扣非凈利潤也僅僅錄得4000萬出頭,而在其IPO報告期的最近一個報告年度中,出現了營收凈利雙降的情況,扣非凈利潤僅為2895.92萬元,同比下滑已經達到29.2%。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3月,業內開始盛傳監管層制定IPO審核內部的「358紅線」口徑,即要求IPO在審企業,三年不低於1個億的扣非凈利潤,且在最後一年中,申請主板上市的需達到扣非凈利潤8000萬元以上,申報創業板則需達到5000萬以上,否則將不允許上市。

儘管所謂的「358紅線」未被官方證實,但從過會企業的業績來看,一般均在紅線之上。

「如果按照註冊制實施前的標準,家鴻口腔IPO是應該沒有機會獲得上會資格的。」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雖然註冊之下,凈利潤的要求門檻早已發生變化,但對於報告期內尤其是最近一期業績的異動依然留有「警戒」,「一般如果同比下滑超過30%,將審慎推進審核,如果超過50%,則很可能被中止甚至勸退。」

主要產品銷售均價下滑 「毛利率」陷危機

今年上半年,家鴻口腔實現營收1.90億元、凈利潤0.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9.10%、92.91%。一方面因疫情之後經營恢復,另一方面則因去年同期基數較低。2021年全年的經營業績較2019年能否有明顯增長,還存在不確定性。

最新一版招股書顯示,預計公司2021年1-12月營業收入為39500.00萬元至41000.00萬元,同比增長 33.08%至38.14%;預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200.00萬元至5500.00 萬元,同比增長 60.02%至 69.25%;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00.00萬元至5300.00萬元,同比增長72.66%至83.02%。

值得注意的是,家鴻口腔提示,該業績預計數據是公司假設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等不發生大幅波動情況下初步測算的結果,業績預測數據不構成發行人所做的盈利預測或業績承諾。

因此,有投行人士表示,這類業績還是以當年年報數據為準,現在所預計的業績不具有說服力。

據招股書顯示,家鴻口腔主要從事固定義齒活動義齒和正畸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以及口腔修復類醫療器械產品經營銷售等業務。其生產的產品主要為定製式產品,用於牙體缺失、缺損的修復以及牙列不齊時的矯正等用途。

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49億元、3.06億元、2.91億元及1.85億元,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9.74%、47.58%、43.21%及44.52%,呈下滑態勢。

其中,報告期內固定全瓷類義齒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13億元、1.23億元、1.12億元和7,231.98 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43%、40.20%、38.55%和39.03%,是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第一大來源。

然而,記者注意到,近年該「第一大收入來源」平均銷售價格在不斷降低、銷售成本不斷升高,以至於其毛利率在不斷被壓縮。

2021年上半年,公司固定全瓷類義齒的平均銷售價格由2018年的314.7元/顆下降至304.83元/顆;平均銷售成本由2018年的113.12元/顆增加至125.34元/顆;毛利率由2018年的64.06%下降至58.88%。

此外,除了「第一大收入來源」業績不佳外,公司其餘產品的毛利率及銷售價格均有或多或少的下滑,尤其是銷售均價。2021年上半年,除了正畸產品,家鴻口腔其餘產品的銷售均價都在或多或少下滑。

原材料陷「問題漩渦」 產品銷售無合同保障

作為一家「義齒製造商」,其經營業績深受產品價格、生產成本影響,但其產品質量、銷售質量亦不容小覷。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家鴻口腔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佔比分別為55.79%、60.81%、60.61%、68.08%,存在對主要供應商依賴情形。

記者注意到,公司原材料和種植類產品的前五大供應商中包括登士柏西諾德牙科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登士柏(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義獲嘉偉瓦登特(上海)商貿有限公司深圳愛爾創口腔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傲丹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而這些公司均存在違法、違規行為。

其中,登士柏(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曾因經營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醫療器械等被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款3萬元,沒收批號為130B-14732的不合格超聲波潔牙機產品1台;登士柏西諾德牙科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曾因發佈未經審查的醫療廣告被罰0.94萬元。

義獲嘉偉瓦登特(上海)商貿有限公司曾因構成商業賄賂的行為、未按照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籤標示的要求運輸醫療器械和未經許可從事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的違法行為等被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3次。

上海傲丹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曾因未經許可生產未取得註冊證的第二類醫療器械的行為,被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行政處罰。

此外,登士柏(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登士柏西諾德牙科產品(上海)有限公司因產品存在問題,都發生過召回產品事件。

供應商在經營、廣告發佈、產品質量等方面頻繁出現違規行為,家鴻口腔採購「問題」原材料,也被質疑其質量問題,對此,中國網財經致函家鴻口腔,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而銷售方面,家鴻口腔亦存有異常。

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擁有深圳市人民醫院、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無錫口腔醫院、泰康拜博醫療集團有限公司、PAN-AMDENTAL INC.、SENTAGE CORPORATION 等粘性較高的中高端客戶,業務覆蓋了境內主要大中城市以及歐美主要國家及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中,僅有拜博醫療為中國企業,其餘的均來自美國及法國地區,收入佔比較高。

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境內收入分別為7927.76萬元、1.17億元、1.25億元及8702.73萬元,分別佔主營業務的31.80%、38.18%、42.91%及46.97%;境外收入分別為1.70億元、1.89億元、1.66億元及9826.70億元,分別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68.20%、61.77%、57.09%及53.03%,佔比均超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與境外客戶開展業務合作時,境外客戶並未與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或框架性銷售協議,而是通過與牙模一同郵寄的方式下達訂單,公司在收到訂單後進行生產。

自然人無本謀利被質疑

另外,自然人吳迪低價入股家鴻口腔一事也被業界所質疑?記者注意到,2016年2月,家鴻口腔實施定增,泰康拜博認購9288萬股,剩下的300萬股被吳迪包攬,定增價格也為4.57元/股,出資1371萬元。不同的是,吳迪所認購股份無限售。

公司在問詢函中透露,吳迪為公司實控人鄭文的同學,主要從事房地產投資,因看好醫療器械行業而投資公司,且認購家鴻口腔股份所需資金1371萬元,是鄭文借給吳迪的。

一年後,吳迪開始減持套現。2017年3月,沒有任何限售限制的吳迪以14.52元/股價格分別向兩家外部投資者分享投資、杭州南海轉讓75萬股股份,合計套現約2178萬元。

更重要的是,吳迪此次轉讓的股票系其在家鴻口腔掛牌新三板後參與定增取得的股票,屬於非原始股,依據財稅〔2018〕137號無需繳納個稅。

「吳迪的入股非常奇怪,在過往的很多IPO貪腐案例中,就是通過同學、朋友等關係人士的入股形成了利益輸送,而背後真正獲利的並不一定是這些所謂的同學或朋友,亦可能還存在多起代持安排。」一位資深保薦代表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

對此,家鴻口腔解釋稱,在吳迪參與的2016年第一次定增中,公司定增的目的是引入戰略投資者且未簽訂對賭協議,因此公司在參考凈資產的基礎上將該次增資價格確定為4.57元/股,而在2016年第二次定增中,由於公司議價空間較大且主要為了融資,經與投資機構充分協商後確定定增價格為14.518元/股。上述兩次定增價格差異是因發行人定增目的及議價能力不同而導致,具有合理性。

但該解釋仍然受到市場質疑,參與家鴻口腔2016年第二次增發的都是4家投資機構,難道說幾個大的機構投資的議價能力還不如一個自然人?對此,中國網財經致函家鴻口腔,截止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責任編輯:安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