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漁船在水下3000米拖網行進,遇上40噸重抹香鯨,會發生什麼?

導讀:1、抹香鯨是地球上最大的掠食性動物嗎?最大的抹香鯨有多大?2、人類用底拖網技術在3000米水下拖行,遇上了抹香鯨會發生什麼?3、人類是否已經破壞了深海的海底環境,將其變成了不毛之地?4、曾經儲量巨大的長壽魚,在經歷過度捕撈之後幾近滅絕,原因竟然是它們能活一百歲?5、大王烏賊究竟有多大?它們就是傳說中的大「北海巨妖」克拉肯?

鯨魚媽媽曾經引領年幼的抹香鯨冰棒,在洋流中尋找能夠指引它們,到達食物豐饒之地的信息。冰棒多次跟隨鯨媽媽往返大西洋中脊多次,它那動物界中最大的大腦,不可能沒有受到洗禮,所以,它對此路線是如此輕車熟路;也正因為如此,抹香鯨幾乎在人類面前是隱形的,人類很難發現遷徙中的抹香鯨。

最大掠食動物抹香鯨

但此時,世界各地捕魚船都用上了新工具。這些漁船能一次下放2萬隻漁鉤,下放深度超過3000米,新型捕魚船會像聯合收割機一樣掃蕩海底眾多無辜的生命,收割了大型鯨魚的食物。


最大掠食動物抹香鯨的遷徙之路。

人類的捕獵技術直接侵犯了抹香鯨的地盤,但是,它們的大腦袋也不是擺設,大西洋鯨魚冰棒從來自太平洋的朋友那裡,學會了新的技巧。它們發現捕魚船發動機的聲音就像是個訊號,預示着一輛巨大的「壽司手推車」,將會把新鮮的魚兒從深處送上來。不過,學會這招兒的還有其他種類的鯨魚,虎鯨也出現了。

在任何大洋,虎鯨和抹香鯨都是一對歡喜冤家。冰棒仍然記得妹妹出生時,自己遭受攻擊時受到的傷害,還有外祖母和阿姨們的流血犧牲。冰棒現在的體型是成年雌鯨的2倍,也是虎鯨體重的5倍有餘,而且不像雌性抹香鯨,冰棒有一口令人生畏的牙齒,牙齒的尖利程度也豪不遜色於冤家對頭。

玩耍中的虎鯨

今非昔比,冰棒不再像多數抹香鯨一樣,遇到對手儘可能選擇灰溜溜地逃走——就算是不報復這些仇敵,也要欺負一下這些討厭的表親。冰棒呲牙咧嘴,氣定神閑地穿過虎鯨群。對於虎鯨來說,身長18米、體重40噸的雄性抹香鯨的個子太大了,而且它的牙齒能傷害到自己,所以,識時務者為俊傑,它們主動迴避了;而且,虎鯨的心思不在冰棒身上,「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填飽肚子才是正事。」虎鯨群正在追蹤鯷魚群,它們心無旁騖,乘風破浪而去。

冰棒游泳最快時速僅是30公里,而虎鯨在追蹤獵物時50公里的時速,讓冰棒望塵莫及。

在多米尼加海域,海水徑流離開美洲大陸,在海底蝕刻出了一條深達2000米的海底峽谷。從陸地帶來的營養物質,造就了一處富饒的深海地區,就像是一處吸引生命的磁場,也是鯨魚下潛的指示燈。

冰棒只用了十數天就來到這裡。但是,雌鯨好像反應比較遲鈍,遲遲不見露面——事實上,冰棒不知道它們已經潛往別處。雌性鯨魚因為飢餓,遠離這裡,另覓新天地。

抹香鯨「冰棒」一樣的體型

抹香鯨與藍鯨和座頭鯨不同,它們有明顯的性別二型性:像冰棒這樣的雄鯨,身體巨大而又肥碩,方形的頭部和軀幹,後方拖了一根小尾巴,就像是一根特大號的「冰棒」,雄鯨冰棒也因此而得名;而雌鯨身型更像是一個巨型蝌蚪,頭大而身體後半段漸細。

強大的冰棒充分換氣後,準備潛入深海。在肌肉中儲存充足的氧氣後,它高高地翹起三角形的尾巴,像深水炸彈一樣急速而下。

抹香鯨是齒鯨,和藍鯨這樣的鬚鯨不同,它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掠食性動物。成年的冰棒擁有地球上最大的大腦,巨大的頭部佔了整個身軀的三分之一,其中含有一個巨大的腦油器和一套複雜的聲納裝置。不僅抹香鯨生活的環境和人類截然不同,就連它們了解世界的方式和人類也完全不一樣:人類通過視覺看世界,而冰棒則是通過聲音「聽」世界。這確實很裝X,而且它們使用聲音的能力超群。


冰棒又是如何「聽」這個海底世界的呢?

在所有鯨類中,抹香鯨是最有價值的,超過三分之一的鯨體都是油脂,僅在著名的腦油器中就含有一千升鯨腦油。鯨腦油又稱為鯨蠟,是一種白色的蠟狀物質,當初發現時被人誤以為是抹香鯨的精液。與一般的鯨油相比,鯨腦油的品質更高,用途也更廣,被視為重要商品。液體狀的鯨腦油是很好的燃料,固體狀的鯨腦油可加工成無煙蠟燭、上好的肥皂和化妝品添加劑;後來主要用於潤滑精巧的機械裝置,包括瑞士鐘錶。對於捕鯨船來說,鯨腦油的價值可以用黃金來衡量。

使用了抹香鯨腦鯨油的瑞士鐘錶

為抹香鯨帶來災難的腦油器與鯨腦油的功能,目前人類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抹香鯨可能會藉助增加局部血流量,或吸入冰冷海水的方式,讓腦油器中的鯨腦油融化或凝固而改變比重,作為深潛與上浮時的浮力調節器;也許腦油器可能有類似透鏡聚焦的功能,與抹香鯨發射超聲波束,以及接受回聲有關。

人類一度認為抹香鯨是最沉默的哺乳動物。但事實上,抹香鯨雖然不像白鯨和座頭鯨那樣會「唱歌」,但它們也並非完全沉默。17世紀的捕鯨人聽到抹香鯨,發出一連串「咔咔」聲,就像木匠用鐵鎚在敲打船上的釘子,於是稱其為「木匠魚」。

抹香鯨群發出的「咔咔」聲有4種類型,最常見的一種聽起來像開關變形木門「咔咔咔……」的聲音,聽起來很難受,而這被抹香鯨用作遠程聲納。當靠近獵物準備捕食時,它們就會發出這種連續的「咔咔」的聲音;冰棒也能發出一種慢速「咔,咔,咔……」的聲音,這是和雌鯨的交流方式,就像是寫情書或是唱情歌,「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外,還有兩種不同的由「咔」組成的綿長「尾音」,用於聊天,在抹香鯨成群交流的時候經常出現。不同群落的抹香鯨,有着自己特定的「尾音」,就像不同區域的人擁有自己的方言一樣。「尾音」的使用很廣泛,可以覆蓋數千公里的海域,被成千上萬的個體所共用。

同一群落的成員不一定有血緣關係,但都會使用這種「方言」。抹香鯨的「尾音」,不僅在不同群落間有差別,甚至在不同個體間也有細微差別,因此「尾音」在鯨群的社會裡,代表着每個抹香鯨個體的名字。抹香鯨不同的聲音,就像群落間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存在於抹香鯨的社會中,成為群落成員間交流的信息。一隻抹香鯨發出其他抹香鯨獨特的簽名哨音,就像是在喊對方的名字,「喂,冰棒,你過來啦,老娘要給你訓話了!」此時,潛水遊戲的冰棒就知道老媽在喊自己,自己又犯錯了。

抹香鯨聲納的工作原理

下潛的雄鯨冰棒和同伴們利用聲音,進行聯繫和交流。在漆黑的深海中探測周圍的環境,為其指引覓食方向,甚至運用聲波束捕獲獵物。但這種聲納並不用於導航。

在陽光無法照射到的1000米深的海底,冰棒要依靠回聲定位系統,在漆黑的海洋中尋找獵物。它在尋找體型最大、而且最難找的目標——巨型烏賊,要不,肚子吃不飽。巨型烏賊往往在深水出沒,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陽光可穿射到那裡。

在無邊黑暗的深海世界裏,冰棒利用迴音定位法「看見」它的獵物。它頭部的前端會產生強烈的超聲波,這些超聲波碰到物體後會反彈,引導它游向獵物。抹香鯨很像潛艇,能夠解讀回波,籍此判斷物體的形狀與位置,準確找到自己需要的巨型烏賊,比如,大王烏賊。但這裡沒有獵物。

隨着下潛深度增加,周圍已經一片漆黑,沒有陽光可以照射到這裡。冰棒鼻腔發出的「咔咔」聲,可以鎖定遠在500米外的目標。這是一種聲波迫擊炮,能讓獵物肌肉麻痹,甚至癱瘓。聰明的烏賊,能感覺到抹香鯨的聲納活動,但是卻沒有辦法判明獵人的方向。因此,冰棒在黑暗中只需利用腦油器,將超聲波集中成聲波束,發出突然一擊,就能吃上一頓美餐。但逃竄蝦群發出的磷光,泄露了抹香鯨的行蹤。大王烏賊巨大的眼睛,能發現頭上哪怕是蝦群最微弱的陰影。烏賊警惕起來,搶先設置下陷阱,等候獵人自投羅網。冰棒知道那裡有東西。當它靠近獵物時,烏賊觸手上帶鉤子的鋸齒形吸盤開始發威了,它擊中了冰棒的眼眶上方,留下一個圓形血窟窿,然後靜悄悄地溜走。


深海捕撈,大型底拖網將海底刮成了不毛之地

再深潛一點就完全黑暗了,沒有一絲陽光能穿透到。這麼深的地方,這裡的食物非常稀少,沒有任何生物願意浪費能量,像冰棒一樣四處閑逛。冰棒的身體里儲存着充足的氧氣,它可以下潛到2200米深的海底。這裡壓強是地面的220倍,海雪落到這裡也需要3個月的時間,而冰棒要在那裡停留一個多小時。

巨型烏賊等海洋動物都喜歡生活在海底附近,因此抹香鯨會潛到如此深度捕獵。當冰棒越過滿是岩石的海底陸地邊緣,前面便是廣闊的海底平原,綿延幾千公里,逐漸向下蔓延。

底拖網捕撈船

但下面的進食地區安靜得有點奇怪,人類已經首先到達這裡,一艘艘底拖網捕撈船破,壞了曾經繁榮的捕食地點。密集捕撈犧牲了成千上萬的魚兒——這些是多餘的捕撈之中的廢品,或正好是在漁網中擠壓致死的魚,白白喪生的魚橫屍海底。

由於表層的存儲量消耗殆盡,人類搜尋得越來越遠、越來越深,拖網漁船能下網超過3000米深,盲目地捕撈了人類幾乎一無所知的動物群體。對於捕魚者來說,「底拖網捕魚法」是一種新的大刀闊斧式捕撈方法,單單一張網就能包住3架大型噴氣機,大部分魚類都是這樣被捕撈上來的。這種技術摧毀了一處處抹香鯨所知的寥寥海洋棲息地,每一年都有相當於美洲2倍面積的海底區域,被碩大的漁網刮成不毛之地。

有史以來,人類捕魚的範圍多半局限在半淺海和近海,許多深海魚不會游到這些海域,因此免於成為海鮮的命運。但20世紀後期的科技,讓深海漁業變得可行,這時正好多數近海和傳統漁場的漁獲量,出現長期緩慢下降的趨勢。因此,漁夫希望能在深海捕撈,彌補漁獲的不足。貪婪的人類把漁網投到水深500米處,接着是1000米處,甚至是3000米的地方——他們甚至還不清楚會有什麼收穫,或是哪裡有好漁場,就這樣盲目掃蕩了。

新西蘭外海水深約1000米處的海底山,漁夫挖到金礦。科學家早在19世紀後期就知道大西洋胸棘鯛,又名長壽魚,或是橙棘鯛,它們已經不受打擾地存活數千年。但直到1970年代中期,長壽魚在查塔姆海隆東邊的新西蘭海域被發現。

大西洋胸棘鯛,又名長壽魚

長壽魚具有絕佳商業價值,這種清淡白肉魚的結實口感,不受冰凍和解凍影響——看來深海或許真能解決淺海漁獲減少的問題,尤其是其他海域也發現大批長壽魚,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於是,多國漁船展開深海淘金比賽,其中多數人都沒有捕撈限額,漁船出海大肆掠奪。當漁獲量超出需求,大量珍貴的長壽魚就被當成廢物丟棄;而漁船持續大規模地撈捕了5年後,漁獲量超乎預期地急速下降。這個噩耗,對新西蘭衝擊特別大。

長壽魚已經成為這個小國的經濟支柱,政府決定讓長壽魚成為永續資源,因為新西蘭漁夫的漁場幾乎都在本國領海,政府可以規定補撈限額,有計劃地捕撈長壽魚。為了執行規定新西蘭派出空軍定期巡邏,追緝和嚇阻違法者;北部的西班牙、法國和加拿大等,許多臨海國家也採取同樣做法。但即使能確定漁夫沒有違反捕撈限額,漁獲量還是在持續下降,並幾近崩潰,而科學家對長壽魚幾乎毫無所悉,除了它們會聚集在水深800至1200米的海底附近。

捕撈限額,是根據淺海漁業的經驗設定,但這顯然出了問題。首要任務是確認長壽魚的壽命和繁殖率,是可以通過看骨頭確定它們的年齡。它們的骨頭像樹一樣有年輪,魚骨也一樣有,所以能用來測量年齡。

通常選用的骨頭是位在腦部後方的內耳骨,取出內耳骨然後切片,接着用顯微鏡檢視年輪。結果顯示,長壽魚壽命約為100年——這結果起初引發很多爭議。魚的壽命通常是20到30年,可以活100年的魚在當時是前所未聞。但這其實就是破解長壽魚之謎的關鍵。

確認壽命事關重大,因為壽命短的動物,繁殖速度比長壽動物快許多。壽命短的魚每年被捕撈2成,對漁獲量或許不造成凈效應,因為它們能通過自然繁殖補足數量——但長壽魚類每年繁殖率可能只有1成,捕撈2成會導致其族群迅速縮減。等到政府和漁業界不情願地接受科學證據時,這對全球多數漁場來說已經太遲,因為長壽魚的漁獲量早就崩盤了。

吃貨促成了長壽魚的瀕危

澳洲已經禁止撈捕,只剩下一處小漁場;智利也禁止撈捕,歐盟禁止捕撈長壽魚,納米比亞的漁獲量大幅縮減……因此,許多人認為為時已晚。不論如何,即使魚群已見恢復,新西蘭長壽魚族群縮減問題,不只出在過度捕撈問題,還有一個次重要的問題,就是深海棲地被破壞了。

魚類或許安全了,但是它們居住的環境岌岌可危。在深海捕撈長壽魚的漁網十分巨大,重約3噸,無論什麼樣的生物一律撈起,因此對珊瑚和海綿等珍貴動物群造成重大衝擊,數百歲的珊瑚及海綿,從海床上硬生生被撈起,然後被拆下丟棄,破壞了長壽魚的棲地環境。

拖網的確會如此,尤其是在深海。漁網都集中在海洋山上,那裡都是堅硬的石頭,所以網上裝有巨大的釜球。釜球直徑大約是半米,全綁在一條巨大的地索上,漁網則以5公里的時速拖曳着,在海底敲碎石頭和觸碰到的一切,敲,敲,敲,漁網就這樣被拖着,刨起遭遇到的所有東西,連根拔起,再將它們丟到網後——就這樣珊瑚和海綿就完了,死光了,絕對不可能繼續活下去。

在深海底下的破壞人們看不到,但是如果是在陸地上進行這樣的操作,任何人都會被嚇壞的。這就像是在陸地上抓牛,將一張巨網吊到直升機上,再順着牧場拖拽過來,而抓到的就不只是牛,還有狗、拖拉機、農作物,甚至還有農夫的老婆,範圍內本來不想抓的東西,也都會被抓。

巨大的黑珊瑚,它是柳珊瑚的特殊品種,但它在700多歲時,一具漁網撒下將它硬生生從海床拉起而死亡,不在了。

如果把深海漁網所有的副產品集合起來,可以堆到海床以上3米高,相當於一座水中森林。這樣的東西從海床上被拆起,真是一件悲哀的事兒。

深海中的海綿動物

黑珊瑚從前在700到800米深的海域是很常見的,但就像其他物種一樣,它們是很脆弱的,如果讓釜球直接從上碾過,它們就會被壓成碎片;而許多深海烏賊,在人類尚未發現之前就這樣逐漸消失,更別說了解它們了。有一個品種的烏賊從前在新西蘭北島沿岸十分常見,但是現在都不見了,甚至抓不到一個樣本。

而這些動物消失的唯一理由,實在愚蠢至極,因為它們的動作慢,對任何東西都沒有殺傷力。它被拖網所吸引,而拖網在同一區域來回太久,居然就讓這種動物絕種了!

全體人類的未來依賴於了解以及與海洋合作,海洋蘊含的礦物質、食物、能源和空間,是人類未來擴張所需的一切,而不是近太空,除了一片貧瘠真空和壯觀風景,近太空還有什麼?


極其珍貴的深海資源,是抗癌新葯產生的途徑之一

海綿雖是動物,但它們卻是固定在海床上的。如果有東西要吃掉它們,或是要長在它們上面,它們跑都跑不掉——所以它們會製造化學物質,來驅離掠食者或是其他要在此生長的海綿。這些化學物質,是海洋學家的興趣所在,面臨的挑戰是怎麼發現新葯。而海洋生物學家則是要找出,它們分泌這些物質的原因,然後再應用這些知識,找出這些新葯的適應症,也就是那些化學物質的適應症。這些物質可以抑制人體細胞成長,是一種會攻擊特定癌細胞的東西,所以它會對某些癌症有特定作用。

這種研究的成果相當不錯,所以科學家相信它會成為治療某些癌症的利器,但目前為止人類只探索了深海的2%,可能有在尚未發現它們之前,就錯失許多珍貴物種的危機。

海底山山坡不像會隨季節出現明顯變化的農地,依陸地標準來看,深海的溫度和光線強度,幾乎不會出現波動。數千年來不受干擾,這些珊瑚和海綿從來不需適應性地改變;有些深侯賽因瑚礁已經成長了數千年,但這些珊瑚的成長率很低,每年只有幾毫米,因此如果真有復原的可能,速度也會非常緩慢。

長壽魚的故事還沒結束,但已經帶來明確的教訓:在不了解深海的複雜性之前,就貿然取用這裡的資源,會讓地球最大的生態系統陷入危機。如果人類失去深海的物種多樣性,接着失去化學物質多樣性,也就失去了發現新葯的機會。


深海巨人的回家之路

人類對海洋的索取無度,而抹香鯨對食物的搜尋似乎也永無止境。業已成年的冰棒現在是齒鯨中的巨人,它還在繼續長大,但前提是它要吃飽肚子,然後體型就像是地鐵車廂,儼然是地球上最可怕的食肉動物。

這種龐大的食肉動物每天會吃下近一噸的食物,它的喉嚨大到能吞下一個大活人。不過,這種巨獸不會捕食人類,人類也不會去深海海底閑逛。當然了,人類的漁網也不可能網得住30到40噸重的抹香鯨。

抹香鯨冰棒專吃魚和烏賊,利用兩排20厘米的牙齒咬住獵物,並將它們整個兒吞下。無論誰有這樣的飯量,都必須不停地找飯吃,而覓食地卻在一年年減少,回家之路因此變得艱辛而漫長。但對冰棒這樣的執着強者來說,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擋它回家的決心。

幸運的是,大海不僅廣闊,而且具有包容性,它無私的付出不可能被人類全部據為己有。

而像冰棒這樣的強者,沒有誰能阻止它成功覓食。

深海中的怪物,尖牙魚

大西洋海底泥沙中也有細微的蹤跡,海膽在這裡收集並過濾漂流物;蝦用腳尖優雅地站着,很挑剔地選擇最吸引它們的食物。

不過,海底也和其他地方一樣,既然有吃素的,肯定有吃肉的。

深海鮟鱇魚即燈籠魚,幾乎和周圍的沙子融為一體,既然有引誘獵物過來的誘餌,何必浪費能量四處追趕獵物呢?但它可能要等上好幾天,直到合適的獵物出現。

像冰棒這樣的獵物或許太大了一點,琵琶鮫可以等待,必要的話等幾天也行,一定要等大小正好的獵物出現。

吞噬鰻示意圖

食腐動物則需要到處尋找食物,蜘蛛蟹可以從水裡嗅聞到,從上面落下的屍體的極細微的氣味,並以此追蹤到食物;吞噬鰻已經率先在這裡進食,餐桌上擺的是一頭潛入深水致死的抹香鯨屍體;40厘米長的巨海虱,也在忙着撕扯和進食腐爛的肉。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這些食腐動物會盡情分享這份大餐。

冰棒的不幸同類在五個月前死亡,現在除了粘附在骨頭上的鯨脂外,已經沒什麼東西了。鯨魚屍體滋養了方圓幾里的生物,但盛宴很快就要結束了,寬達一米的蜘蛛蟹仍在奔走相告,來這裡採集最後的殘羹剩飯。因為食物非常缺乏,一點能量都不能浪費。再過幾星期,20多噸重的鯨屍,除了骨頭外什麼都不會留下。蜘蛛蟹必須儘快吃完,直到有下一個受害者落下,它才有下一餐。


抹香鯨利用聲納裝備捕食大王烏賊

深海里的大部分掠食者是烏賊,而不是面目猙獰的深海魚。大王烏賊就生活於黑暗之地,它們是這裡的主人。烏賊也是一群強盜,誰個兒大,誰當老大。最大的烏賊甚至比一輛房車還要大,僅是眼珠就有籃球大小。它們雖然它個頭不小,但卻是抹香鯨的最愛。

大王烏賊標本

現在,冰棒與大王烏賊在海底再次狹路相逢,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命中注定。冰棒因為幼時的經驗教訓,不再魯莽地給烏賊纏繞自己的機會,它利用自己強大的超聲波束,擾亂大王烏賊的陣腳。海底傳來「咚咚咚……」戰鼓一樣的聲音,這並不是普通的叫聲。與其他動物相比,抹香鯨在捕獵時發出的叫聲是最大、最響亮的,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叫聲比雷聲還要響亮。聲音從冰棒的鼻子里發出來,首先向後傳播,碰到頭前部容納鯨腦油的袋囊後,被反射回來,然後彙集成一道聲波束,像一束聲波激光,刺穿海水。

大王烏賊無處躲藏,被聲波束擊中。

冰棒從上方俯衝而下,打算乘亂咬斷烏賊纏人的觸鬚,再伺機咬掉它的頭,然後吞咽下烏賊整個身體;大王烏賊也不甘示弱,臨危不亂,利用靈活的腕足和觸手抵擋冰棒的牙齒,將觸手上的吸盤深深地陷進冰棒的皮肉,深達5厘米。它的另一隻長觸手,還在冰棒頭部左側摸索,試圖堵塞冰棒的出氣口,置對手於死地。

成年的冰棒已不再羸弱,毫不畏懼,用力翻滾自己的身體,讓烏賊的吸盤無法固定在自己頭上。勇敢的抹香鯨漸漸獲得機會,咬掉了烏賊的一隻8米長的腕足。

抹香鯨和大王烏賊生死搏鬥示意圖

大王烏賊用犧牲一隻腕足的代價,獲取了堵塞冰棒出氣孔的機會;而且,它的腕足會重新長出來。這是大王烏賊常用的招數。#頭條本地通##頭條幫忙##頭條熱榜##頭條##南極#

冰棒司空見慣,它早有對策。

冰棒毫不慌亂,不斷地用聲波束痛擊對手。烏賊此時想要逃走,但冰棒緊追不捨。黔驢技窮的烏賊漸落下風,長達5米的軀體,最終被冰棒以吸食的方式吞入口中,橫吞下去,再利用胃磨碎獵物。事實上,抹香鯨是有牙齒的掠食者,只不過牙齒的用途不在磨碎食物上。

最後,重達一噸的大王烏賊真的存在嗎?還有,它就是著名的「北海巨妖」克拉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