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弊端逐漸顯現,歐洲也已經飽受其害,天天都在為缺少天然氣而發愁,特別是冬季越來越近,解決缺氣危機已經迫在眉睫。最開始的時候,北溪1號的6台渦輪機送到加拿大維修,在修好後,本應送回俄羅斯,可是加拿大卻以制裁俄羅斯的理由,拒絕將渦輪機送回,導致北溪一號的輸送量一降再降。我們知道,北溪1號是俄羅斯向歐洲供氣的主要管道,但是目前,北溪1號的供氣量只有飽和狀態下的20%,對他們的日常需求來說,數量遠遠不夠,以現在的供氣量,德國很難在冬天來臨之前,也就是12月之前達到90%的儲存量。機器多次的修修補補,也讓俄羅斯會不會直接關閉輸送管道這個問題,成為歐洲人的心病,再加上,天然氣的缺失導致價格瘋漲,讓很多企業難以維持正常運營,最後讓這些資本外逃。
毫不誇張地說,整個歐洲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這種情況,讓德國明白,在生存面前,面子根本算不了什麼,他們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須早日解決這個問題。前不久,德國總理朔爾茨結束了訪問加拿大的行程,在他的「苦勸」之後,加拿大終於鬆口了,同意歸還所有的渦輪機。同時,加拿大表示,這次同意歸還渦輪機是為了不想給俄羅斯任何理由,中斷或者減少北溪1號的供應。不得不說,加拿大這次是在國際社會上狠狠地丟了一次臉,本來想用制裁這個借口,拿捏住俄羅斯,最後卻害到了歐洲,不僅白忙活一場,甚至還要被西方陣營所記恨,如今朔爾茨都親自來了,自然要給他這個面子。
不難看出,天然氣早就成為俄羅斯反制西方的最強王牌,甚至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這張牌的威力就越大。雖然說,這次西方已經開始向俄羅斯妥協了,但是目前的局勢已經和之前大不相同了。當初,糾結的是德國或者說是歐洲,一方面,繼續制裁俄羅斯,讓缺氣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另一方面,停止或者放鬆制裁,就是在打自己的臉。但是現在掌握着主動權的是俄羅斯,只要是俄羅斯不想收,那歐洲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就算收下了,只要俄羅斯想停止供氣,就能找到其他的理由。
以現在的狀況來看,如果俄羅斯收下這幾台渦輪機,加大對歐洲的輸送量,既能穩定國內的經濟,又能緩解與歐洲的關係,還是比較有利的。如果拒絕接收的話,可以讓歐洲嘗到制裁俄羅斯的苦果,考慮取消對俄制裁,還能迫使德國重啟被叫停的北溪2號。總而言之,歐洲遭到制裁反噬是自食惡果,是不值得同情的,這批渦輪機是收還是不收,就看普京接下來怎麼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