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謝茂
6月16日上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確定,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與此同時,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將加註推進劑。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把3名航天員送到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生活工作3個月。
按照載人航天的慣例,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目前已入住航天員區的核心建築——問天閣進行短期生活和訓練,等待飛天一刻。
問天閣
航天員在發射前在問天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又會做什麼訓練?極目新聞帶你揭秘問天閣。
生活
航天員入住後進入三級隔離狀態
問天閣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試驗指揮區的西南側,有一處白色和橘紅色相間的建築群,綠樹藍天,彷彿一個世外桃源,這裡就是航天員公寓——問天閣。它的名字源自屈原的《天文》和蘇軾的「把酒問青天」,寓意航天人不斷探索宇宙奧秘的理想追求。
公寓客廳
問天閣是一處現代化的功能性建築群,設有中央大廳、會見廳、航天員公寓、餐廳及健身房,以及醫監醫保的檢測室等,生活和訓練設施一應俱全。
航天員入住之後,問天閣就會進入三級隔離狀態。工作人員進入要穿戴防護服、戴上口罩、測量體溫和消毒,這些動作對經歷疫情的人來說都不算陌生。但問天閣自2003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這樣的場面只有6次,如今,正在經歷第7次。楊利偉、景海鵬、聶海勝等11名航天員在這裡完成最後的準備。一位航天員開玩笑說:「雖然我們身體比大多數人都強壯,但受關照的程度和大熊貓一樣。」
餐廳
問天閣一樓主要是餐廳、會見廳和醫監醫保室。航天員的餐廳分為就餐區和備餐間兩部分。就餐間非常簡單,一張桌子,幾個凳子,均為黃色的木質材料,就是日常的普通桌椅。
給航天員專供的食物都要嚴格的監測規定。此外,還有專門的營養師進行調配。據神九、神十航天員乘組信息,航天員吃的是自助餐,八個熱菜、四個主食、四個湯。為了保證航天員身體萬無一失,即使夏天也是不準備涼菜,以防「鬧肚子」。
中國人的種菜技藝在航天城也沒有落下。「航天員吃的部分蔬菜還是我們自己種的。」2012年6月,時任問天閣航天員接待站主任的楊金栓說,這裡吃的都是家常菜,「要讓航天員在這裡有家的感覺。」
航天員的公寓位於二樓,是三室一廳的套間,一般每次執行任務的同一梯隊的航天員會住在同一公寓內,他們既擁有獨立空間,又可以隨時交流溝通。客廳設有沙發和電視等,訓練之餘,可以進行一些休閑活動。
訓練
跑步機和各類器械幫航天員保持狀態
航天員入住問天閣之後還有滿滿當當的訓練安排。在此期間,他們會進行發射演練訓練、飛行手冊的複習、體育鍛煉、心理放鬆等訓練。
2008年8月29日神舟七號航天員在問天閣種植紀念樹
當然,每次載人航天任務的「規定動作」——升國旗儀式、種植紀念樹、瞻仰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等也不會落下。
種植紀念樹時,往往還有少先隊員參與,用系有紅布的鐵鍬種下松樹,歷年來航天員種下的紀念樹已成為一片鬱鬱蔥蔥的小樹林。
在問天閣的健身房,航天員可以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也可以使用器械鍛煉腰、腹、胸肌和臂力等,保持最佳身體狀態。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一號對接任務時,航天員在問天閣中還會拿一個一比一的桌面便攜式對接裝置進行練習。
面臨載人航天的「大考」,航天員也需要複習。複習飛行手冊是航天員在問天閣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飛行手冊可以理解為載人飛船的「使用說明書」,也是航天員的行動指南。飛行手冊不僅是起飛前複習,在飛行過程中航天員也必須經常翻閱查詢。
最重要的訓練是全系統發射演練的專項訓練,即航天員要「真槍實彈」的進行登艙、出艙演練,做到對發射塔、駕駛艙、返回艙、逃生通道等了如指掌。以及參加人、船、箭、地聯合測試,聯合測試時,航天員要像真正執行飛行任務那樣,身着艙內航天服,從整流罩的登艙口進入飛船,並模擬起飛,航天員要完成整個飛行過程中的關鍵操作動作,並及時彙報完成情況。
出征
門上寫下名字和時間作紀念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通常在飛船發射的前一天,工作人員要對航天員進行一次細緻的體檢,並進行洗腸,楊利偉在自傳《天地九重》中對其形容為「令人不舒服的工作」。
據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消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於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發射前5小時左右,航天員開始進行各項出發準備。
在此期間,航天員會在餐廳進行一次會餐,在此期間,他們不能吃粗纖維的食物。楊利偉在自傳中回憶,吃早飯時,成為備份的翟志剛和聶海勝還和他「把酒問青天」,楊利偉以水代酒,舉杯相慶。
航天員在離開公寓前,他們還會在這裡進行一項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就是在客廳門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和出征時間,留作紀念。下次進駐的航天員會在寫有前輩名字的公寓內完成又一次出征準備。「我當時住的房間門上寫的是翟志剛的名字。」神州九號航天員劉旺回憶道。
航天員會在二樓穿好航天服,通過專用通道進入一樓會見廳的玻璃罩內。整個會見廳被玻璃罩隔離成了兩個區域。玻璃罩內的面積約為10平方米,掛着國旗,設有簡單的平台。將航天員隔離在玻璃罩內是保護航天員的一種安全措施,防止航天員接觸到外界的微生物、細菌。玻璃罩外的大廳里,國家領導人和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與航天員會進行壯行和話別,時間大約5分鐘。
圓夢園
問天閣前的圓夢園廣場,這裡是每一任航天員出征之地,出征儀式在此舉行。廣場後方的牆上,會張貼着此前所有上過太空的航天員照片,神舟十二號的3名航天員也將在前輩們的「注視下」完成同樣流程的出征儀式。
屆時,廣場右側會站滿了前來歡送的群眾,並拉着橫幅。左側則是媒體記者,他們的鏡頭等着記錄下歷史性的一刻。
會見廳的壯行活動結束後,航天員會穿着宇航服、手提外部循環交換機,在軍樂和「向航天員學習,向航天員致敬」的歡呼聲中,從會見廳側門緩步走到廣場中央的話筒前,向航天該次航天任務的總指揮長彙報。
2016年,神舟十一號出征儀式上,「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景海鵬。」景海鵬中氣十足地彙報。伴隨總指揮長一聲鏗鏘有力的「出發」,號角響起。航天員邁步向前,在一片歡呼聲中,走向停在人群旁的考斯特,並以不超過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駛向發射架。
在那裡,隨着可以照亮星空的火焰騰起,航天員將會帶着中國的航天夢奔向太空。
明天上午,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將重現問天閣。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