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保衛戰:中國海軍從日本人手裡奪回東沙,護衛西沙

甲午一戰,改變了中國的國運,也改變了日本的國運,從此亞洲局勢發生了新的變化。至於什麼樣的變化,我想不需要多說,此戰之後,中國不僅喪失了亞洲大國之位,喪失了改革的連續性,又繼續了數十年的屈辱史,被外國人蹂躪……一句話,說來都是淚。

當然,戰敗者要受到懲罰,而懲罰是刑不上「大夫」,許多將領被革職查辦,其中包括林國祥。不過,經過這一次失敗,清朝發現不注重海防還真是吃虧,於是又考慮重建海軍。1896年夏天,被革職查辦的林國祥等六人前往往英國監造訂購「海天」、「海圻」號兩艘巡洋艦,重建中國海軍。1899年回國,林國祥在廣東水師任艦隊左翼分統。值得一提的是,「海天」、「海圻」是清末最大的巡洋艦,後來在武昌起義中作為移動炮台起到重要作用。抗日戰爭期間,「海圻」號自沉。 (林國祥,清朝海軍將領,在福州船政學堂學習,畢業後在海軍中服役,中法海戰時從駐港澳門回援,後北上與北洋艦隊操練,中日甲午海戰中,被日軍俘虜 。回國後,被革職查辦。)

且說,中國海軍組建後,開始正常訓練,訓練戰鬥力。與此同時,日本人卻覬覦我國南海。自從在戰爭中嘗到甜頭後,日本的野心迅速膨脹。在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後,又看重我國的南海資源。不過,他們不是直接武力佔領,而是打着「殖產興業」的旗號進入南海。而很不幸是,他們首先盯上了南海門戶——東沙島

1901年夏天,日本商人西澤吉次漂到東沙島,發現東沙島上存在豐富的磷礦資源。於是,他率人躥入東沙島,偷竊磷肥回台灣出售。所幸的是,這件事情清政府知道了,並派官員到東沙島巡查,並豎紀念碑作為主權標誌。

但是,日本的野心並沒有因為清朝政府宣示主權而停止。相反,他們繼續積蓄力量,陰謀侵佔我國東沙島。1906年以後,日本船隻「長風」號和「四國」號先後侵入東沙海域,他們搗爛中國主權碑,武力脅迫中國漁民離開,拆毀東沙島上的廟宇,最人神共憤的是,日本人將將島上百餘座中國居民的陵墓用鐵器掘開,挖出遺骸,焚化後推入水中。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毀滅中國漁民在這裡世代居住生活的證據。他們很快在島上懸掛日本旗,並將島嶼命名為「西澤島」。而日本海軍則在暗中保護,甚至想公開「護航」。 (東沙島,在中國南海東沙群島,當前為台灣佔據,基本為商業旅遊,沒有台灣軍隊,只有台灣海巡署少量人員。)

1907年5月,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奉命率「伏波」號、「琛航」號兩艦南巡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在這一次巡海中,林國祥是航海總指揮。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巡航西沙,為南海諸島命名,隨船的測繪委員和海軍測繪學堂學生繪製了西沙群島總圖和西沙各島分圖,為維護中國南海疆域完整做出了貢獻。

不過,日本並沒有停止侵佔我國東沙島的企圖,為了佔領東沙島,1907年冬,「日本從台灣調來軍艦一艘、商輪一艘,滿載軍火及日民,圖謀占我東西沙島」,不過,遭到中國漁民的堅決抵抗。

而朝廷得知消息後,採取了多方面的行動維護主權。外交上,兩廣總督張人駿奉令約見日本駐廣東領事。軍事上,中國海軍也介入此事。1908年,廣東水師提督薩鎮冰派出飛鷹號兵艦巡查東沙群島。在巡查過程中,中國海軍找到了大量證據,島民控訴日軍暴行。最後,中國通過公布真相,迫使日軍承認東沙島為中國固有領土,日本人撤離,並賠償了中國 漁民損失。

事實證明:維護主權有時候並不在於實力的強弱;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有維護主權的決心,中國人絕不會丟掉一寸領土;當然,我們也相信,不管侵略者多麼囂張,中國人是有能力守好祖宗留下來的每一寸領土,就算東沙事件再度重演,中國人也不怕。

註:作者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