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CEO緣何霸佔眾多全球大公司?這篇文章讓人感觸很深

谷歌微軟、諾基亞、諾華德勤萬事達、美光、Adobe、NetApp、Diageo、Wayfair……這些都是在全球範圍內響噹噹的大公司。這些公司所屬的專業領域,既有信息技術,也有審計諮詢,既有製造業,也有金融服務業,可謂五花八門。如果有人問,這些公司有什麼共同之處?讀者可能會一頭霧水,有點蒙圈。但如果提示一下,這些公司的CEO是誰,來自哪兒,答案立刻會簡單許多:他們都是印度裔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印度最著名的輸出是咖喱、瑜伽和寶萊塢電影。如今,在這三者之外,可能還需要加上「CEO」。《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500強企業中,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在美國硅谷,各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陣重過一陣,員工經常開玩笑稱,已經可以根據每家食堂里的咖喱味,來判斷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了。

最近,IBM宣布任命Arvind Krishna為下一任CEO,WeWork確認已聘請Sandeep Mathrani為新任CEO。這麼多的全球大公司都由印度裔來掌舵,這是巧合?還是必然?分析認為,全球化的工作場所、技術進步、領導力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印度裔CEO的群體性崛起。印度裔CEO得以霸佔全球大公司,還得益於如下這些因素:

1.善於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

當前,世界各國的企業都在努力應對形形色色的全新挑戰。與其他人相比,而印度人在應對挑戰方面更加得心應手。印度擁有10多億人口,全國有數十種語言,各地基礎設施發展很不平衡,到處充滿着確定性,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第二天早晨起來能否從打開的水龍頭上接水刷牙。這使印度人習慣於接受不可抗力的意外,同時保持堅持不懈。大企業的公司流程存在着普遍的官僚主義現象,這呼喚着管理層的創新和耐心。

2.在拐角處預見未來。

預測市場變化是體現公司高管領導力的重要指標。而歸功於對數據的接受能力強,印度人在制定「B計劃」方面常常胸有成竹,在不知不覺中時刻準備着「備胎」。WeWork的侯任CEO、房地產資深人士Mathrani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對美國購物中心的看法就很好地例證了這一點。他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如果一個國家有1100個購物中心,這個行業將如何長期發展?如果這個數字是800,那麼要擁有其中的多少個百分比才合適呢?所以對我來說,很容易理解的是,好的商場會繼續做得更好,而質量較低的商場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繼續惡化。」

在拐角處預見未來,也許不是革命性的,但它與向未知領域的轉變有着根本的不同。這需要採取最佳策略將手頭的數據與當前市場條件結合起來,推動企業向前發展,實現自己的願景。

3.高等教育,尤其是STEM。

在美國的移民群體中,印度裔是接受高等教育程度最高的。調查公司皮尤(Pew)的數據顯示,2016年印度裔移民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的人佔77.5%,這在各國移民中的比例是最高的。相比而言,本土出生的美國人的這一比例僅為31.6%。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在過去幾十年發展緩慢,但外國出生的學生填補了這一空白,尤其是填補了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美國人短缺的空白。而這些技能都是各大技術公司所亟需的。如谷歌CEO桑德·皮查伊,IBM侯任CEO Arvind Krishna都是印度理工學院IIT)的畢業生。IIT在印度被視為「科學皇冠上的瑰寶」,錄取難度極大,被稱為世界第一難考的大學,錄取率不足2%,甚至比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美國頂級大學還難錄取。

4.多樣性。

對於公司而言,多元化的員工隊伍和領導能力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開展的的一項調查發現,相信高級管理人員多樣化的員工中有69%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環境具有激勵和激勵作用;相比之下,認為領導層沒有多元化的員工,只有43%人認為自己的工作環境具有激勵和激勵作用。

另一項針對高科技公司的調查顯示,亞洲人在科技公司中的比例較高,但出任高管級別的人數則嚴重不足。最近的研究表明,亞裔美國人的成功受益於白人美國人的非歧視做法並提供相應的機會,這使亞裔美國人的工資與白種人平起平坐並受到尊重。

5.適應性。

盧英德(Indra Nooyi)與2006年至2018年間擔任百事可樂CEO。作為印度裔的她畢業於耶魯大學商學院,先後任職於強生、波士頓諮詢、摩托羅拉及ABB公司。她認為,在全球大公司擔任高管的要訣,在於對價值和性格的重視,而不僅僅是對魅力的重視。盧英德講述了1978年她到達美國的情景,想念她心愛的板球,並用洋基隊填補了空缺。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我還發現在商業活動中,商業語言是體育。每個人都會對比賽進行分析。如果沒有成為整個賽事的一部分,我們就會被疏忽,被排除在外。因此,我將對棒球運動的熱愛和渴望,與揚基隊的比賽聯繫在一起用,用這種商務語言度過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季節。」

6.語言優勢和相信精英管理。

印度裔移民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語言優勢,在印度最好的學校的課程都是用英語授課的,這確保了理工科畢業生也能熟練掌握英語,這是印度人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同齡人的一個巨大優勢。

一位外國移民能成為財富 全球500強公司的CEO,這的確很少見,很引人注目,但這也體現了全球大公司的工作方式。簡而言之,這是市場、投資者和企業僱員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眼中,微軟現任CEO Satya Nadella「有着良好的工程師技能、商業眼光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素養」。 技術過硬、商業頭腦和人際把控能力,這契合了全球大公司對管理精英的要求。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