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即將重返20年新高109!離岸人民幣逼近6.9關口

「扶不起的阿斗。」歐元再對美元跌破平價,市場對加息放緩的預期又開始降溫,在多位美聯儲加息官員的鷹派言論下,美元指數勢如破竹,時隔一個多月後再度逼近109的近20年新高。

自從上周一央行下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快速走貶,22日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跟隨下調後,人民幣進一步貶值。8月15日,離岸人民幣一度大跌近700點、逼近6.82,走出本輪疫情暴發(2020年3月)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天。截至北京時間8月23日12:47,美元指數報108.941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8656,美元/人民幣報6.8493。

第一財經在上周初報道,某國有大行交易員表示,強美元壓力仍在,境內流動性異常寬鬆,近期經濟數據較為疲軟,人民幣貶值壓力客觀存在。但如果外貿數據未來仍能維持7月前的強勁態勢,或能對沖這一部分高估,繼續在目前的點位附近橫盤。據記者了解,目前外資行對於美元/人民幣的年底點位預測大都在6.7~6.95之間。

美元指數即將重返20年新高

23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隔夜再度突破3%,美元指數逼近109。此前多位美聯儲官員指出,為遏制通脹,日後仍將進一步積極加息,帶動美元飆升。

此前,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和舊金山市聯儲主席戴利(Mary Daly)提及進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他們的言論表明,9月有可能連續第三次加息75BP,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Esther George)也表示,不會停止收緊政策,直到他們「完全相信」通脹正在回落。

由於此前公布的美國7月CPI不及預期,引發了市場對通脹見頂的預期,9月加息75BP的預期一度降溫至50BP,也導致美元指數一度回落到106之下。不過,7月CPI的讀數仍高達8.5%。近期,一系列鷹派言論令加息見頂論降溫。

本周,投資者目光聚焦即將在美國傑克遜霍爾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這場為期3天的研討會主題為「重新評估經濟和政策所受的制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於當地時間周五上午10點(北京時間周五晚上10點)發表主旨演講。年會歷來被視為美聯儲官員釋放政策變化信號的重要會議。目前,投資者最想了解的是,央行後續加息的力度會有多大。

FXTM富拓高級研究分析師Lukman Otunuga對記者表示,在美聯儲不再提供具體前瞻指引、逐次會議制定貨幣政策的情況下,此次研討會傳遞出的信息尤為重要。「近期,美元勢如破竹地突破了若干關鍵水平,需要關注的是,市場是否已經在為鮑威爾發表強硬言論做準備,或者僅僅是因為夏季行情,市場交投清淡凸顯美元長期升值趨勢?」

其他發達國家貨幣都在跌

G10貨幣的疲軟也推動美元指數走高。歐元的走軟無疑作用最大,畢竟歐元在美元指數中的佔比高達近60%。北京時間8月22日23:00,歐元對美元報0.9967,同日早前再度跌破1:1 的平價。

此前,德國CPI在7月環比上升5.3%,是自1949年開始統計此數據以來的最大升幅。同時,年率上升幅度達到了驚人的37.2%。雖然這可能加大歐洲央行在9月再次加息的壓力,但因為投資者更加擔心經濟衰退的風險,所以未能提振歐元。

能源危機幾乎成為壓垮歐元區的最後一根稻草。相關調查顯示,經濟學家目前預計未來12個月,歐元區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升至60%,這高於之前調查的45%,遠高於俄烏衝突之前的20%。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最快可能在本季進入經濟萎縮。上周五,歐洲天然氣價格連續第二天收於歷史新高。上周末,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將在3天內完全停止通過北溪 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應。

除了歐元,英鎊也對美元下挫。隨着英國通脹率上升到10%上方,英格蘭銀行警告稱,該國經濟可能在第四季度陷入衰退,而且可能持續一年多。

日元更是疲軟,周一,美元/日元升0.40%至136.43,美債收益率上升將美元/日元推升至7月28日以來高位,同時周線有望升超2%,創6月10日以來最佳單周表現。日本7月通脹同比上升2.6%,創下近8年最高點,連續第4個月高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

「儘管物價壓力日增,央行完全沒有可能加息或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控制在0,下稱「YCC」)。」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辛普森(Matt Simpson)告訴記者。債券交易者在今年6月曾試圖驅使日本央行調整其YCC政策,招致央行購買天量債券的回擊,交易者以受傷收場,而央行成功收復對10年期債券收益率的控制權。日本通脹仍在上升,但程度弱於其他發達國家,也處於日本央行自己預測值的合理偏差內。事實上,根據日本央行的預測,通脹會在四季度達到頂峰。所以,整體上似乎沒有理由預期日本央行迫切調整利率或YCC政策。

此外,對風險情緒尤為敏感的澳元近期也在下跌,截至北京時間8月22日23:00,報0.6875,過去一周澳元對美元貶值近3%。

人民幣短期存貶值壓力

鑒於中美利差倒掛幅度擴大、美元走強、境內流動性寬鬆,人民幣短期承壓。

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此前對記者表示,從全球通脹、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等指標看,美元上行趨勢並沒有結束,相應的資產價格包括股票、商品、人民幣匯率等都存在壓力。

滙豐上調了美元/人民幣的預測,目前認為到2022年底,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將達到6.9,到2023年年中為6.95。該機構表示,「近期美元/人民幣已突破備受關注的6.8關口,我們認為這意味着美元/人民幣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和明年上半年處於一個新的更高的區間,比如6.75~7.00。」

但滙豐也認為,穩定的收益率差異和更加公允的估值表明,此輪人民幣貶值將比第二季度更溫和。中國經濟增長仍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復蘇,隨着積極的財政刺激和穩健的貨幣寬鬆政策生效,經濟不太可能像第二季度那樣再次大幅收縮。

巴克萊方面對記者表示,人民幣的走勢取決於出口的變化。目前預計,三季度美元/人民幣的點位在6.9,年底可能會回到6.8。

數據顯示,中國5月貿易順差達787.5億美元,6月貿易順差則高達979億美元,7月貿易順差達1013億美元,這是有記錄以來,我國月度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繼續超預期。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對記者表示,未來貿易形勢仍將是主導人民幣走向的關鍵。在這方面,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是價格因素變化,二是海外需求變化。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海外漲價潮也推高了中國的出口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