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家業追隨孫中山先生,黃岡起義失敗後卻被冤死

112年前的今天(1907年5月22日),爆發了近代民主革命史上著名卻又慘烈的「黃岡起義」,黃岡起義是同盟會發起的最早的反清起義之一。因準備不足,加之敵眾我寡,最後起義失敗,而且失敗的很慘烈悲壯,革命黨人被清軍殘忍地殺害200餘人。而此次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許雪秋,卻在起義失敗後準備東山再起時被誤解而「冤死」。

讓我們一起看看「黃岡起義」始末和革命先驅許雪秋的遭遇。

起義過程

黃岡起義是孫中山委派許雪秋和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發動起來的。

(許雪秋)

出生於1875年的許雪秋是廣東海陽(潮安)人,新加坡華僑富商之子,家境殷實。最初曾向清廷捐得候補道銜,後立志「逐滿興漢」。1904年(光緒三十年)歸國。次年會同嘉應州革命黨何子淵、丘逢甲等人以承築潮汕鐵路工程及召募團練為名,聚眾千餘,約期舉義,未發事泄,再赴新加坡。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得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並捐助家產,被委任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主持嶺東軍務,遂返粵為武裝起義做準備。後孫中山派人配合雪秋,加緊了起義籌備工作。適萍瀏醴起義失敗後,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驅逐孫中山出境。1907年3月4日(光緒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孫中山被迫離開日本赴安南(今越南),到河內後立即在甘必達街61號設立了領導西南武裝起義的總機關,準備就近組織領導廣東、廣西和雲南三省的起義。許雪秋仍負潮州方面起義之責。許通過會黨首領余既成陳涌波、何子淵、蕭惠長等人在會黨中做發動組織工作。但由於走漏風聲,引起清潮州總兵黃金福、黃岡都司隆熙的警覺。5月21日,黃金福派兵勇數十名進駐饒平黃岡鎮,並借故捕去會眾2人。次日余既成等聚集黨眾200餘人於黃岡城外起義。經一夜血戰,攻克黃岡。

23日,起義者在舊都司衙門成立軍政府,舉陳涌波為司令,余既成、張躍為副司令,以「廣東國民軍大都督孫(指孫中山)名義布告安民。起義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因此深受群眾擁護,附近貧民紛紛參加義軍,隊伍很快發展到五、六千人。但這次起義事出倉促,具體主持者不了解通盤計劃,事發後才派人去香港請許雪秋來督率義軍。適時黃金福部清軍已抵離饒平黃岡20里的潮州。起義軍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陳涌波率領,直趨潮州、汕頭,目標是乘黃金福帶兵外出之時,攻佔其巢穴;一路由余既成率領,直接奔向潮州,攻擊黃金福部。25日兩路軍隊同時出發。余部抵達潮州時,天已黎明,而清軍早有準備,因此初戰失利。進攻潮汕之義軍,得知潮州失利,即改變計劃,轉援余部義軍。兩路會攻黃金福清軍,敵勢危急。恰於此時,清廣東水師提督李准所派援軍到來,雙方夾攻義軍,因而潮州未能攻下。27日,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陳、余決定解散隊伍,轉往香港,起義遂宣告失敗。義軍失敗後,官兵得義軍遺落的名冊,大肆捕殺革命黨人,結局十分慘烈。

遭遇誤解

黃岡起義失敗後,許雪秋趕到河內向孫中山報告起義經過和失敗原因。認為起義失敗的原因是軍火落後,如能購得先進軍械,可圖再起。孫中山同意許雪秋的主張,立即派遣其在日本時結識的助手、日本志士萱野長知往日本購置軍火。

1907年10月13日,萱野長知運載槍械的輪船抵達汕尾,起初,許雪秋委託一位名叫許佛同的汕尾人代為接收,但這位汕尾人失約,許雪秋只得匆匆忙忙雇了一小船前來詢問情況,萱野心急,責備許準備不周,許趕緊去聯繫大船來接。由於該輪是日本船隻,當地群眾好奇聚集觀看,引起清兵戒備加強。日輪原為運煤來香港,包租期限已到,船主怕引起意外,遂將輪船駛離汕尾,使許雪秋接應軍火的計劃落空。

此次失約,使當時主持南方乃至南洋一帶革命事務的同盟會首腦胡漢民對許雪秋的印象變壞,指責許雪秋「妄言無實,不負責任」。萱野歷盡艱辛,碾轉千里,未能完成計劃,也十分懊喪,表示今後不與許雪秋合作革命事宜。

關於此事失敗的原因,史料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上文所述,此說是長期支持家鄉革命的旅暹華僑、饒平人陳梅湖在其《饒平黃岡革命記》文中披露的;其二是馮自由在其《革命逸史》中的敘述:許雪秋在香港準備登輪往汕尾時發現船中有清兵偵探,故折回而延誤了一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不論何種原因,都並非許雪秋本人「妄言」或「不負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同盟會批評許雪秋是可以理解也是應該的,但從此疏遠、不信任他就顯得過分了。

慘遭殺害

正是由於這一疏遠和不信任,加上許雪秋革命前捐獻的家產所剩無幾,革命後餘下的家產被清政府抄沒盡,使許再不能象先前一樣廣羅會黨人士,因而對孫中山和同盟會產生失望情緒。從此,許雪秋一度離開同盟會改投光復會。但他革命的精神不減。在潮汕光復中,他偕同陳涌波、陳芸生等在潮汕招募舊部,組成革命隊伍,配合張酉錄村、孫丹崖的民軍,攻汕頭、陷潮州,收復饒平、惠來等縣。在此期間,許雪秋等的軍事行動損害了部分地方官紳、商民的利益,有一段時間,許雪秋去港公幹,軍紀約束放鬆,其部屬、士兵也有不少擾民之處。在這一背景下,反動勢力乘虛而入,將許雪秋,還有他的戰友陳涌波、陳芸生等殺害,上演了潮汕近代革命史上慘痛的一幕。

(壹點號《節日研究》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翟恆水,參考資料:黃岡起義始末,詞條「許雪秋」。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