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辦風箏大會 多造型巨型風箏爭相「飛舞」

圖為空中爭相「飛舞」的風箏。 烏婭娜 攝

圖為空中爭相「飛舞」的風箏。 烏婭娜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17日電 (記者 烏婭娜)世界最大的章魚風箏組陣、直徑20米的滾地龍風箏、「逆行者」人物風箏、草原元素特色軟體風箏等形態各異的巨型風箏17日上午在內蒙古賽馬場上空爭相「飛舞」。

為期兩天的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賽馬場風箏大會,當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開幕,來自瀋陽、山西、天津、河北以及內蒙古多個盟市的12支專業團隊、60名選手參加比賽。

圖為放飛巨型風箏。 烏婭娜 攝

內蒙古風箏聯合會秘書長姜偉介紹,本次風箏大會以超大型軟體風箏布陣為主,設最佳軟體造型(單只掛件)風箏賽、最佳軟體造型(多隻掛件)風箏賽、最大風箏賽、創新風箏賽等空中效果風箏項目,最佳滾地龍表演賽、夜光風箏表演賽、地方特色風箏表演賽等特色風箏表演項目。

圖為滾地龍風箏。 烏婭娜 攝

「從氣候和場地來說,內蒙古具備放飛風箏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內蒙古的風箏隊水平在全國來說也在領先水平,這次大會將會給民眾帶來一場非凡的視覺盛宴。」內蒙古風箏聯合會會長段紅生說道。

從太原市來參賽的李計辰和他的隊友藉著風勢操控着手柄,他們放飛的四線風箏時而翻轉時而轉圈,風箏彷彿在空中跳起了「芭蕾舞」。

圖為張傑控制風箏的方向。 烏婭娜 攝

一旁觀看的風箏愛好者齊正海說:「四線風箏對手感要求特別高,通過迅速變換控制手柄的力度和方向來改變風箏的運動路徑,舉辦這次大會也給我們風箏愛好者一個相互學習和切磋的機會。」

圖為巨型鰩魚風箏。 烏婭娜 攝

由於當天上午呼和浩特市區的風向不太穩定,來自雄安的張傑團隊放飛幾個巨型風箏遇到了一些問題,30米長的鰩魚風箏要通過汽車的拉力才能「起飛」。

張傑愛好風箏已經30多年了,他除了放風箏還有自己的工廠製作風箏,他說:「我做風箏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玩得起風箏,看到新作品不斷試飛成功,是這項運動最大的魅力。」

圖為小朋友體驗風箏彩繪。 陳峰 攝

據悉,風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也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2000多年歷史,大會還設置了兒童彩繪風箏區域,讓小朋友們感受親手製作和放飛風箏的樂趣。(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