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曝出,台積電3nm製造工藝進入試驗性生產,明年將大規模生產

一條熱搜,引發熱議。

外媒曝出,台積電的3納米製造工藝已經進入了試驗性生產階段,要是一切順利,將會在明年,落實大規模生產。

爆出信息的則是產業鏈人士,因此還是比較具有可靠性的,並且透露的信息也是比較詳細的,還公布了3納米工藝試產的地點,就在晶圓十八廠,意味着台積電真正的邁向了3納米的時代。

雖然一開始看到熱搜有些驚訝,但反過來想,這其實本就是台積電的規劃之路,魏哲家早就透露過,台積電會在今年,冒險的試產3納米,而在2022年進行批量生產,要知道能夠做到生產,除了技術之外,還需要有完成的生產線才能夠進行生產,可見如今台積電,對於3納米製造工藝的生產流程,已經初具規模

要知道,台積電本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芯片代工公司,早在之前,台積電就已經具備大規模生產5納米芯片的能力,包括我國早前的芯片需求,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台積電下的訂單。

而此刻台積電已經走向了3納米的時代,那也就意味着,蘋果產品,很快就能用上3納米的芯片了,顯然3納米和5納米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包括台積電官方也表示,3納米已經是5納米之後有個完整的工藝節點,是一個更大的跨越,而這跨越有多大,是有數據可以證明的,就晶體管的理論密度來看,3納米的工藝,比5納米的工藝提升了70%的,這樣的跨度可以說不是一般的大了,除此之外運行速度,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可以提升至15%。

這些數據都在證明着,3納米工藝,實在是比較強大的存在,而當蘋果手機運用上3納米芯片以後,勢必會對華為造成更多的影響。

美國為了壓制中國發展,下了禁令,以巨大的代價,禁止使用美國技術所生產的芯片,賣給華為,要知道,美國製造商壟斷了全球超過50%的技術股份,換句話說吧,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生產,都使用了美國的技術,如果沒有美國的技術,也就意味着無法生產出世界前列的芯片,那時間中國缺「芯」的恐懼,在中國炸開了鍋。

台積電礙於技術拿捏在美國手中,無法繼續和華為合作,忍痛終止合約,放棄了大陸這一大蛋糕,而國內的芯片短板,同時也被無限放大,那麼沒有芯,我們該怎麼辦呢?

像大陸,芯片製造最強的就是中芯國際了,群眾在當時就將目光轉向了中芯國際,然而中芯國際的技術受限,生產芯片的多項技術乃至設備,都是來源於美國,所以按照美國的禁令來看,即使中芯國際可以生產14納米的芯片,也無法進行供貨。

那麼接下來的候選人,就是上海微電子了,然而以他們的技術來看,他們能做到批量生產的,就是28納米芯片了,來看看,不說台積電的3納米,就說5納米,那差距還是確實非常之大,並且28納米的芯片也無法滿足現代智能手機的發展,好在應用在智能家電中,也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也能夠在另一領域發揮作用,而不會被徹底受限。

可見中國在芯片領域,確實有着很大的不足之處,而其中,最大的受限,就是我國沒有可以生產5納米芯片的光刻機,芯片需要同樣高精尖的設備才能生產出來,全世界最先進的光刻機,就在阿斯麥爾,可由於他們的技術也同樣受到了美國的牽制,所以即使我們向他們購買了光刻機,也遲遲不交貨,到了後來美國下了禁令,更是無法出口設備給中國。

可見不管是什麼,我們得自己有才行,這次就是因為美國強大的技術,以及技術股份分佈在了各大製造商,而我國又沒有實力自給自足,才受到了如此大的制約,所以自己有才是真的重要,就算我們不生產,可是也不能缺少了技術。

此次台積電的3納米製作工藝,再次刺激了我們國人的心和「芯」,相信我國最終也能夠擁有,想要的技術,有網友說,美國告訴我們原子彈技術了嗎?沒有,我們突破的高端技術還少嘛?

所以對於芯片的難題我們照樣能突破,在一邊尋求其他合作之時,一邊完善自身芯片工藝的「生產之路」,屆時才不會被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