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因漢族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
來歷
說法一: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於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
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離開吧!
(她戴了假鬍子,你們木有看錯!)
說法二:
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說法三: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由於初五日肩負着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擺宴席,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
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漢族民間「迎財神」的日子。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來歷:
為何年初五成為了財神的「生日」,主要兩個出處:一種說法是宋朝蔡京富有;另外一個說法,則與王元寶有關。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家。王元寶的許多生活習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等對於中國民風民俗有深刻的影響,流傳至今。
迎財神之俗盛行於明清和民國時期,至今仍流傳不息。財神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以使自己在商業競爭中「宜利和合」而取勝;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紅臉關公,關羽以「義」著稱,商家取其「以義為利」,即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還有的商家乾脆將三人一起供奉。
初五「迎財神」只是漢族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習俗,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 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生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來源:中華文化網 編輯:海濤
校對:明光 方璐 審核:鄧傳功
你點的每個好看,我都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