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風采堂:百年建築之美,一間建在學校里的祠堂

開平名賢祠由風采堂、風采樓兩個主體建築物和門樓與環形祠圍牆構成,在僑鄉建築里獨具一格。南都拍客 梁琪琳 攝

開平市荻海風采堂又名「名賢余忠襄公祠」,簡稱「名賢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於民國3年(1914年)竣工。是開平台山兩地余姓族人紀念他們的祖先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的,採用三進六院十五廳堂的嶺南庭院式布局,總面積5364平方米。

祠堂內有大量的石雕,木雕,頂層是歐洲的古堡式建築,各種羅馬式的圓條。下端是傳統的嶺南式風格,中西合璧,是開平僑鄉民居特色建築代表作之一。

自古開平有三埠,分別是長沙埠、荻海埠和新昌埠。由於長沙、荻海、新昌三埠均被潭江隔開,就像武漢的漢口漢陽武昌一樣,人們便把這三埠叫做「小武漢」。三埠是老口岸,其地理位置處於珠三角西部,是通往粵西及廣西的咽喉,因而古時候江門、廣州的客商都來此做生意。民國時期,三埠是潭江中上游最大的商業中心。

風采堂在建祠之初就是祠庠合一,中間為祠堂,東西兩翼為學校,如今是開平風采中學。

名賢祠位於三江匯聚的荻海埠頭。這裡三面環水,江面開闊,荻海埠頭向潭江延伸,宛如游龍出海。南都拍客 梁琪琳 攝

2022年1月5日,余氏興建風采堂的理念是建祠附校。前為運動場,中間是祠堂,後為現代教學園區。南都拍客 付海燕 攝

風采堂從建祠之初就是祠庠合一,中間為祠堂,東西兩翼為學校。南都拍客 梁琪琳 攝

2022年1月5日,風采堂後建有風采樓,是一棟三層城堡式建築。「風采樓」三字由明朝大儒陳獻章題贈。南都拍客 陳志強 攝

名賢祠在建築設計上大膽應用西式結構,如柱式、拱券、窗飾、鐵柱等,而在藝術裝飾方面卻採用石雕、磚雕、木雕、灰塑、陶塑、瓦頂琉璃等這些傳統中式建築藝術,令整座建築熔中西建築藝術於一爐,中西合璧,雄奇瑰麗,大氣天成,蔚為壯觀。南都拍客 梁琪琳 攝

《南都拍客》投稿方式

1、添加編輯微信 hemoon7772 備註:南都拍客。

2、微信掃碼《南都圖庫小程序》,聯繫編輯申請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