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在風濕性疾病的運用(下)

接上篇《

白介素1拮抗劑也可以用來治療痛風發作

二,白介素17拮抗劑

目前上市的白介素17拮抗劑有蘇金單抗(Secukinumab)、 依奇珠單抗(Ixekizumab)、布羅利尤單抗(Brodalumab)。

蘇金單抗是抗IL-17A的單克隆抗體。在最初的每周1一次,持續4周後可改為每4周一次。

依奇珠單抗是人源性抗IL-17A單克隆抗體。在2倍劑量首劑後,此後單倍劑量每4周一次。

布羅利尤單抗也是抗IL-17受體A單克隆抗體。最初為每周一次,持續3次後可改為每2周一次。

這類藥物主要是用於中-重度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後續的研究證實,對中軸型脊柱關節炎也有很好的療效。較多的證據認為,在治療銀屑病方面該類藥物似乎較其他生物製劑更為優秀。

值得注意的是,白介素17拮抗劑並沒有誘發潛伏性結核復燃的風險。雖然這類藥物也增加感染性疾病風險。不過,該類疾病有誘發炎症性腸病(尤其是克羅恩病)的風險。而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病人往往伴發炎症性腸病,因此醫生應特別小心鑒別和斟酌。

銀屑病的全身性治療藥物

三,白介素12/23拮抗劑

目前上市的白介素12/23拮抗劑有烏司奴單抗(Ustekinumab)、古塞奇尤單抗(Guselkumab)、替曲吉珠單抗(tildrakizumab)、瑞莎珠單抗(Risankizumab

烏司奴單抗以IL-12和IL-23為靶點的人源單克隆抗體。它是最初4周一次,連續2次;此後每12周一次。

古塞奇尤單抗是一種人免疫球蛋白G1(IgG1)λ單克隆抗體,可與IL-23的p19亞基結合。先4周一次,共2次;此後每8周一次。

替曲吉珠單抗是人IgG1 κ單克隆抗體,可與IL-23的p19亞基結合。先4周一次,共2次;此後每12周一次。

瑞莎珠單抗針對IL-23和IL-39的p19亞單位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先4周一次,共2次;此後每12周一次。

這4個藥物主要是用來治療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烏司奴單抗上市最早,療效似乎是這些藥物里相對差一點的。替曲吉珠單抗在2018年被美國FDA批准、而瑞莎珠單抗在2019年。

值得注意的是瑞莎珠單抗(Risankizumab)也可以用於克羅恩病。但還需要更詳細的資料。

四,抗白細胞粘附

我們已經在用的秋水仙鹼就有抗白細胞粘附的作用。目前已經上市的藥物有依法利珠單抗(Efalizumab )、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維得利珠單抗(Vedolizumab)、Etrolizumab。

依法利珠單抗是抗CD11a人源化單克隆抗體;CD11a是β2整合素LFA-1的α亞基。該葯因為 在少數人身上引發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PML)而退市。

那他珠單抗是一種抗α4整合素人源化mAb。可以用來治療羅恩病、多發性硬化、類風濕關節炎。但也有引發PML的風險。

維得利珠單抗是一種抗α4β7整合素的人源化IgG1 mAb,僅干擾α4β7/黏膜地址素黏附分子-1(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MAdCAM-1)相互作用;它的作用僅限於胃腸道,對淋巴細胞向中樞神經系統等其他器官轉運沒有作用。所以它可以用來治療炎症性腸病。因為對其他臟器沒有影響,所以相對安全。尚不清楚是否有益於炎症性腸病的關節病變。

etrolizumab是一種人源化mAb,可結合α4β7和αEβ7整合素的β7亞基;目前在炎症性腸病方面展現了良好前途;還需更多資料來做深入研判。

秋水仙鹼的作用機制之一是抑制白細胞粘附

五,阻滯共刺激

阿巴西普(abatacept是一種可溶性融合蛋白;包含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CTLA4)和IgG1的Fc段,因此也稱為CTLA4-Ig。

CTLA4-Ig通過其對CD28的高親和力,干擾CD80(B7-1)或CD86(B7-2)與CD28的結合,從而抑制T細胞激活所需的第二信號傳遞。

阿巴西普的靜脈給藥方式是:先給予3次初始劑量(每2周1次),此後每4周給葯1次;它也可以每周一次皮下注射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時,它通常跟甲氨蝶呤聯合使用。阿巴西普的療效不亞於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在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抵抗時,它是很好的替代選擇。

參考資料:

1,Uptodate 臨床顧問

2,《Firestein & 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 11 版),

3,《Rheumatology》(第 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