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堂】春季皮膚病進入高發季!皮膚科專家教您正確防治「蕁麻疹」


春季是多種皮膚病的高發季節,由於春季天氣變暖,各種寄生蟲,細菌,微生物,植物開始生長,花粉增多,病原體以及致敏物質隨着空氣以及各種傳播媒介四處流傳。

同時,春季天氣轉暖,日光照射時間增長,進入地面上的紫外線開始增加等原因,都會造成春季各種皮膚病的發病率增加。我院皮膚一科主任醫師張峻岭表示,對於春季高發的皮膚病,大家要做好預防。


蕁麻疹


蕁麻疹是春季高發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風團通常在24小時內可以消退,但可反覆出現新的風團,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伴皮膚瘙癢。疾病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覆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防治此類疾病,首先應盡量查找過敏原,避免與過敏原接觸,有花粉過敏史者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不要在室內養花,在開花的旺季注意個人防護,如需外出時可戴上口罩以防花粉的侵害。出現風團時,切忌搔抓燙洗皮膚,必要時可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抗組胺類藥物。

急性蕁麻疹如果發生在喉頭黏膜,可出現猴頭水腫,氣道阻塞窒息,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可出現噁心、嘔吐、頭痛、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下降、暈倒,發生過敏性休克,一旦出現以上情況,一定要儘快就醫,儘快趕往最近的醫療機構,接受及時正規的搶救治療,挽救生命。

除蕁麻疹外,還有一些皮膚過敏症,如顏面再發性皮炎,接觸性皮炎。一些有過敏體質的人在接觸了花粉、柳絮、花草等易致敏物質後,皮膚出現紅斑,丘疹、脫皮等皮損伴皮膚瘙癢,皮疹通常出現在暴露部位,比如說頭面,頸部,胸前、雙上肢等處,每於春季發作。如果只是簡單的頭面部的瘙癢和比較輕微的紅斑,可以自行選用一些非處方類藥物。平時盡量減少戶外活動,避免接觸周圍環境中的過敏原,做好個人防護。嚴重者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丘疹性蕁麻疹


又稱蟲咬皮炎,群集或散在。為綠豆至花生大小略帶紡錘形的紅色風團樣損害,有的可有偽足,頂端常用小水皰,瘙癢明顯。春季到來,隨着天氣逐漸轉暖,一些小昆蟲也活躍起來,人們被這些小昆蟲叮咬後,常常出現局部紅腫、瘙癢,甚至還出現麻木等現象的發生。春季外出踏青或郊遊時要紮好袖口、褲腿,室內要及時採取滅蟲措施。晾晒衣被時最好不在樹下晾曬,以免昆蟲留在衣被子里。皮損較輕者,可使用外用藥物;皮損嚴重者可內服抗組胺藥物,若皮損非常嚴重甚至出現系統癥狀如乏力、頭暈、頭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皮膚一科供稿

編輯:孫 靜

校對:雷春香

責編:陸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