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咸陽」明代古建築群三原城隍廟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001.6.25),陝西三原城隍廟,位於咸陽城北36公里處三原縣城關鎮城隍廟街。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供奉的是唐朝三原名將李靖。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

三原城隍廟東西寬50米,南北長212米,佔地約1.1公頃,總建築面積13390平方米。門前有照壁,高10米,上刻龍鳳紋飾,磚刻浮雕。進門後石條鋪路,兩側有廊,內壁嵌岳飛手書《出師表》碑刻。經二道牌樓,至欞星門。穿過戲樓進入廟院。院北有大殿坐落在高台上,面闊5間,進深4間,雙槽平面,單檐歇山頂。整個建築布局獨特,結構新奇,飛檐落霞,鎏金映彩,宏偉壯觀,氣象森嚴,體現出古代工匠高超技藝和傑出智慧(原創圖片)。

正門前建造一座十二米高的歇山牌坊,坊額上書「威靈昭應祠」坊上木雕「龍戲珠」、「鳳還巢」、「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案,給人以博大雄渾之感。

三原城隍廟門前的照壁

三原城隍廟頭道木牌坊

第二道是木牌坊,上書「陟降在茲」,下雕有「堯王訪賢」、「岳飛趕 考」、「李白醉寫」等典故,形象生動,立體感強。

其後第三道是石牌坊,額上石刻「明靈保障」,豎扁上刻「監視」二字,額坊上雕着「十八學士登贏洲」、「三顧茅廬」等典故,造形典雅,雕刻別緻。

中院木牌坊全廟最大的一座,上刻「明靈奠佑」,坊上斗拱重疊,奇巧精密,木雕滿棱,有「八仙過海」、「圯橋納覆」、「女媧補天」等典故,昂頭上雕刻着58個童子,形制俊秀各異。

中院東側鼓樓

中院西側鐘樓

城隍殿是由拜殿和獻殿組成的大殿群體,整體高15米,建築面積700餘平方米,獻殿內巍座着6米高的城隍神巨像和四大天王塑像,拜殿內陳列着20幅反映十殿閻君、十八層地獄廟藏畫。整個大典基高1.2米,東西分別立有洪武二年明太祖敕建城隍廟的大明誥命石碑和明萬曆年間鐵鑄的焚紙樓。東西陪殿和大殿建築相輔成趣,雄偉壯觀。

石牌坊北面是戲樓,為九脊歇山式建築,建造藝術精緻,前後風格各異。在額方,雀替等構架上木雕着「蒼龍戲鰲」、「鳳鳴朝陽」、「龍吟虎嘯」、「威獅祥麟」等飛禽走獸,神態自然有趣。

第四道木牌坊

穿過戲樓,來到中院,院內殿廡周環、曲屋連屬、東西十八間廊房內有唐代出土文物和歷代瓷器陳列展覽。中院兩邊的鐘鼓二樓,高均為14.5米,為三重檐十字歇山式建築,樓體承托在十二根明柱上,上有三米琉璃「高明」,挺拔醒目。昂頭上木雕着龍、鳳、獅、象等,整體莊重,結構嚴謹而造形黃雅,形似故宮角樓而華麗有佳。第四道木牌坊位於中院,是全廟最大的一座,上刻「明靈奠佑」,坊上斗拱重疊,奇巧精密,木雕滿棱,有「八仙過海」、「圯橋納覆」、「女媧補天」等典故,昂頭上雕刻着58個童子,形制俊秀各異。

三原城隍廟第四道壯觀的木牌坊

三原城隍廟廣場上的石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