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經緯網

島內許多農業問題如水果外銷遭卡、缺肉、缺蛋等極待解決,但近期台灣「農委會」卻忙着爭北農經營權,遭批政治考量遠大於農業。(中時電子報系資料照)
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島內許多農業問題如水果外銷遭卡、缺肉、缺蛋等極待解決,但近期台灣「農委會」卻忙着爭北農經營權,遭批政治考量遠大於農業。農民表示,北農董事容易掌握地方農民通路,對選舉絕對有幫助,「農委會」不顧一切爭北農經營權,其實就是選票考量。
菜農林佳新指出,北農董事長和董事的位置,很容易掌握各地產銷合作社以及運銷團體的生路,而北農的包裝業務和團膳業務,等於掐住很多農業團體的通路,這對選舉當然好用,加上北農酬庸位置也不少。
林佳新說,一旦掌握包裝和拍賣價格,等於掌握了農民命脈,只要乖乖聽話就會得到各種補助,通路就會更健全,不合作就會被掛上「叛逆」的牌子,農民只好選邊站,也不得不合作。
雲林縣肉品市場副總經理邱良閱表示,2024選舉快到了,「農委會」爭奪北農其實就是政治面的操作,而不是對產業面的關心,周一的北農董事會「農委會」派選輸就離席,以前從來沒看過這樣的事,真的吃相難看。
邱良閱說,很多農民都不滿公糧收購價遲未調漲,基層都苦不堪言,再以養豬產業為例,「農委會」近期以3億元(新台幣,下同)補貼5萬噸進口冷凍豬肉每公斤6元的政策,產業界反彈相當大,這對消費者、產業和肉品市場都沒有實質幫助,「農委會」現在只是怕選前引起廣大民怨。
另有農民說,現在島內缺肉、缺蛋,甚至許多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喊卡,這些都是民眾和農民關心的議題,但「農委會」卻把北農改選看得比農業問題還重要,政治凌駕專業,是現在各部門的最大悲哀。(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