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共十大將里位列第一名的粟裕將軍,並沒有走過長征。從他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曾經有好幾年和中央脫離了聯絡。毛澤東等人一度以為他已經犧牲了。那麼,他去哪了呢?
1934年11月,粟裕調任閩浙贛軍區參謀長。根據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方誌敏領導的紅十軍及地方武裝合編,成立紅軍第十軍團。方誌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任軍團參謀長。
由於接到當時某位負責人的錯誤指示,紅十軍團放棄了閩浙贛蘇區,準備重新創造皖浙邊蘇區。
紅十軍團剛出了根據地,很快就發現,他們這麼做的後果,對於紅十軍團是致命的。因為他們遇到了大股敵人的圍堵。經過商量以後,他們決定再次返回到閩浙贛蘇區堅持鬥爭。
一天夜裡,粟裕經過偵查,發現情況危急,便提醒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誌敏:我們今夜必須立刻從敵人圍堵的縫隙中撤出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方誌敏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讓參謀長粟裕帶着八百人先走,他隨後去勸說軍團長劉疇西。但是劉疇西認為部隊太疲勞了,應該休整一下再走。結果,他們錯過了僅有的一點可憐的突圍時間。就在這天晚上,紅十軍團被敵人團團包圍,全軍覆沒。方誌敏、劉疇西被捕後犧牲。
粟裕帶着八百人突出了敵人的封鎖線,安全到達閩浙贛蘇區。
然而,由於他們的撤離,此時的閩浙贛蘇區已經是面目全非。粟裕只好重新帶領隊伍打出了一片區域,叫浙西南遊擊區,艱難地和敵人打起了游擊戰。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閩邊抗日游擊總隊從平陽縣山門街開赴皖南,加入到了新四軍戰鬥行列。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並擔任了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後來,這支部隊在粟裕帶領下,仗越打越大,隊伍越打越多,解放了大片領土。
1947年組建華東野戰軍時,毛澤東明確電示:兩軍會合後,「在陳毅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商定,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
在正司令員在位的情況下,賦予副司令員戰役指揮權,不僅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是唯一的,在古今中外的軍史上、戰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然而,在華東這個特殊的戰場上,在華野這支特殊的部隊中,這種特殊的班子搭配,奇蹟般地成了我黨我軍最為成功的樣板。從此,我華東部隊,在陳毅的領導下,在粟裕的指揮下,連戰連捷!創造了軍史上無數奇蹟!成為解放戰爭中我軍戰績最大的一支部隊!
粟裕率華野主力先後發起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共殲國民黨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
特別是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在孟良崮全殲敵王牌軍74整編師,震撼了國內外。毛澤東後來對粟裕說:你率領隊伍消滅了整編74師,中國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另一個就是我毛澤東。
1948年6月16日,粟裕指揮發起開封戰役、睢杞戰役、兗州戰役,殲敵15萬多人。
豫東戰役,華東野戰軍以20萬人,對陣國民黨軍25萬餘人。經過20天連續作戰,華野共殲敵9萬餘人。
1948年5月,中央軍委調陳毅到中原局工作,任命粟裕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後在粟裕推辭下,被認命為代理司令員兼代政委,中央軍委再次特彆強調粟裕全權指揮華東野戰軍。
1948年9月11日,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發起濟南戰役,全殲濟南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兩萬餘人),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將領23名。
11月,粟裕率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該戰役淮海戰役,是我軍三大戰役中,唯一我軍總兵力明顯少於敵人的大決戰,又是殲敵最多的大決戰,淮海戰役歷時66天,投入解放軍66萬, 地方部隊40萬。共殲敵55.6萬。
當時,淮海戰役華東部隊投入的兵力,正好是東北野戰軍的一半。因此淮海戰役的勝利,震動了國內外,被斯大林稱為「奇蹟,真是奇蹟!」美國人認為是「神奇的,不可思議的」。淮海戰役,至今仍是各國軍事研究的課題,稱之為「淮學」。
近些年來,針對「究竟誰指揮了淮海戰役?」這個問題,出現了一些不同說法。說淮海戰役的戰略是黨中央做出的,戰場指揮是某某某。我們通過查看解放軍軍史和戰役前後經過,可以明確兩點:一是淮海戰役的戰略布局,最先是由黨中央提出來的,因為粟裕有異議,專門向黨中央溝通以後,黨中央認為粟裕的想法是正確的,最後形成了統一認識。二是戰役的指揮者,別的部隊消滅了多少敵人,我沒找到數據,我能夠找到的數據就是,淮海戰役一共殲滅國民黨軍55.6(也有的版本說是55.5萬)萬人,粟裕率領的華東部隊就殲滅了其中的44萬人,自己傷亡僅有13.4萬人。因此戰役過後,毛澤東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9年初,根據中央軍委命令,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毛澤東在電示中再次強調:陳毅負總責,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
1949年,粟裕率領三野發起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解放了南京、杭州,殲敵主力8個軍。1949年年底,第三野戰軍發展到82.5萬餘人。
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位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