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領導人因號召叛亂被刑事立案」,「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已加強安全措施」,「中方:要全力防止俄烏衝突局勢失控」。
一大早看到,瓦格納已經被俄羅斯國防部列為叛軍,瓦格納首領普里戈津已經被全俄羅斯通緝,塔斯社消息說,所有俄羅斯軍隊包括瓦格納均可以殺死普里戈津。所有俄羅斯軍隊,均可以對瓦格納行使自由開火權。
兩三天前的俄羅斯電報群畫風突變,形勢對普里戈津非常嚴峻。大致脈絡:紹伊古要求所有僱傭軍與國防部簽訂合同,其本質是要降低瓦格納的相對獨立,將其納入國防部管理體系,但瓦格納方面拒絕了這一要求,從而導致雙方矛盾激化。
俄國內鬥持續很久了,瓦格納和俄國防部本來就有摩擦,只是沒想到現在撕破臉了,相信絕不是演戲這麼簡單。
瓦格納現在開始鬧大,不僅發檄文聲討國防部,還表示自己甚至要清君側。而俄國防部也表示開展一切必要措施,要用武裝叛亂來治瓦格納的罪。這算是發展到兩邊不出局一個首領,都不能收場的情況嗎。
目前外網的信息源比較混亂,歐美也在密切關注這一切,事態仍在發展中無法定論,但著名的英國廣播公司、CNN、路透等,已經報道了俄官方給瓦格納這次的行動定性是武裝叛亂。
俄官方當然是儘可能弱化事態影響,搞不好鬧大了真不能收場,這到底是俄烏大戰中的一個小插曲,還是下一幕的序曲呢?
比如一戰,打了幾年之後,俄國、德國、法國幾個主要參戰國都發生了規模不同的兵變,各國軍隊的士兵選擇不約而同調轉槍口,對準自己人。
許多人也很不理解,俄羅斯這麼一個軍事大國為什麼還要搞僱傭軍?或許這就是問題所在,簡直就是取死之道,給自己埋下禍根。
瓦格納本來就是一支以僱傭軍面目出現的作戰部隊,與俄羅斯不是隸屬關係而是合作互利關係,與俄軍方既有合作又有裂痕和矛盾。
僱傭軍掌握的力量一旦過於強大,要麼是劍履上殿要麼就是被削藩。
縱觀古今中外,雖然很多戰爭都有僱傭軍的影子,不過依靠僱傭軍當主力用還很少見,而且也堅信:沒有哪個大國可以通過僱傭軍取得最後的勝利。
種種跡象表明,這支非國家軍隊的僱傭軍,其目的不會那麼簡單。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瓦格納面對巴赫穆特這種「絞肉機」式的戰場中,薪資水平又不高,可是僱傭軍卻僅來了5萬人,而且打得特別英勇。幾個月的鏖戰中陣亡了2萬人,陣亡率高達40%!這些僱傭軍如此賣命,到底圖個什麼?
另外,瓦格納作為一支以盈利為目的的國際僱傭軍,在俄烏衝突中認為自己有巨大的功勞的,理應得到更多的榮譽和獎勵,不僅受到西方制裁,還被定性為恐怖組織,心裏那個苦真是說不出,久而久之,難免和俄軍產生各種矛盾還。
畢竟僱傭軍說到底拿錢干臟活的,對於敵軍來說,可以認為他們是俄軍精銳,也可以認為他們是俄軍苦力。俄軍出錢讓僱傭軍去啃硬骨頭,如果收益比太低,拼死拼活的人沒情緒才不正常!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些私人僱傭軍規模太大也不是件好事,因為他們是為了錢而戰,極容易被敵方的利益誘惑。況且之前已經有一些鋪墊和先兆了,俄斯國防部沒有給他們及時補充彈藥,導致雙方發生了矛盾。
這就是一次前線軍人的「靖難之役」,最終如何定論還真不太好評,所以古代各種卸磨殺驢的局,在是太險惡了,昨天還是英雄,今天就成了安祿山!不成功則成仁。不過既然走到了這條路,一個國家在危難時理應對這些叛國內亂者嚴懲。
現在消息漫天飛,無法完全保證準確性,大家謹慎判斷,也許多年以後會有人為他「平反昭雪」吧。
俄羅斯現在完全陷入了戰爭泥潭,和烏克蘭打戰鬥已經是二戰那種人肉戰了,整個軍隊的裝備弱點展露無遺,為了維持戰爭和經濟,被迫向東方大國放開各種資源。不過還有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只要整合各派勢力,着重發展經濟、工業,一定能重鑄二戰時的輝煌。
對面的司機真要笑醒了!今晚註定是克里姆林的不眠夜,基輔與莫斯科都相信,要麼對方在戰場崩潰,要麼對方在內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