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魚叔給大家推薦了一部台劇——
《不良執念清除師》。
豆瓣評分直逼9分,無疑是本月最大黑馬。
憑什麼?
其實看題材就已經贏了。
恐怖、志怪、玄幻……這些本來也都是內地的拿手戲。
但在現在的內娛已經消失不見。
因此,魚叔決定,繼情慾、爛片後,再開新專欄。
專門聊聊那些年驚嚇艷過我的奇案片。
其中有鬼怪,有人性,放在現在看也毫不過時。
開欄第一部,就整個重磅的。
它是內地恐怖懸疑片中,傳說般的存在。
據稱上映後真的嚇死過人。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它究竟有多嚇人?
《黑樓孤魂》
發現海報右上角的提示了嗎?
該片是80年代末,我國首部被定為「少兒不宜」的影片。
也是中國影史上首次採用立體聲的恐怖片。
這噱頭可不小。
可以想像,此片一經問世就引發轟動。
很多人都被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惴惴不安地走進影院,在一浪接一浪的尖叫聲中欲罷不能。
一邊是觀影熱潮,一邊是發行限制。
票價水漲船高,很快就一票難求。
這部只有70萬投資的小成本電影,很快就賺得十幾倍的回報。
導演梁明都說,自己親戚買的黑市票,被炒到了6塊錢一張,原本票價才幾毛錢。
《北京電視周刊》
上映多日後,更是風波不斷。
據傳有老人在觀影中心臟病發作,被活活嚇死。
如今這一消息已經難證真偽,但至少可以肯定確有許多觀眾被嚇到中途離場,留下了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
很多人看後也撰文反對這股「不良風氣」,呼籲「莫讓銀幕刮『鬼風』」。
上映不久便遭禁映,甚至連盜版碟也一度銷聲匿跡。
最初100分鐘的片長,也被刪減到了如今的88分鐘。
這麼嚇人?
或許因為,該片不僅真的有鬼,還正面呈現了「實體鬼」的形象。
影片採用戲中戲結構。
片中,有一個劇組正在拍戲。
因為是臨時搭的景,上下樓梯聲音並不自然。
但沒有預算再優化置景,最後劇組決定這場後期補錄聲音。
正巧,錄音師的住處就有一個相似的樓梯。
他直接帶着女主演,也是他的女友,去他住的地方。
這是一幢年代久遠的西式古堡,即海報上那幢「黑樓」。
因為面臨拆遷,大部分住戶都搬走了,錄音條件相當好。
但,錄音過程卻一點也不順利。
女演員上樓梯時總是頻頻走神,半路頓住。
她說,總覺得有一雙大眼睛盯着自己。
她望向地下室緊閉的大門,卻說:
「那裡有一個小女孩。」
錄音師埋怨她,怎麼疑神疑鬼,耽誤工作。
但話音剛落,自己也發覺不大對勁。
這回他們都聽到,地下室里傳出一陣古怪的嗚咽聲。
錄音師上前一看究竟。
沒想到,剛把擋在門口的破椅子挪開,地下室的門居然自己打開了。
錄音師順勢走了進去。
穿過黑漆漆的、堆滿破銅爛鐵的走廊。
進了一間閑置已久的房間,四處結滿蛛網,落滿厚重的灰塵,遍地是亂竄的老鼠。
一面牆裡嵌着一個玩具娃娃,娃娃腦袋上掛着一個鑰匙。
雖然隱約察覺到氣場不對,可也沒發現什麼,他溜達了一圈就出來了。
他勇闖地下室的舉動,嚇到了一個倒騰文物的鄰居。
文物小哥告訴他,地下室里自殺過好幾口人。
「十幾年了,一直鎖着,沒人敢進去。」
錄音師聽後也有些後怕。
他回家倒了杯酒,想靠工作轉移注意力。
可在他回聽白天錄的樓梯聲時,才意識到自己錄下了那段詭異的聲音。
像是一段緩慢又刺耳的鋸木聲,卻又像一個嬰孩在大聲說些什麼。
這古樓有鬼!
之後發生的事,更是證實了這一想法。
短短几天,兩個鄰居都接連出事。
一個退休主任,臨死前親眼見鬼了。
先是電視自己關了,門也自顧自開合。
衛生間里,馬桶莫名其妙地自動衝起水。
而浴缸里,居然盛滿了刺眼的血水。
最可怕的是,洗漱台的鏡子自己緩緩打開。
背後的柜子里,冒出一個大眼睛的玩具娃娃——正是地下室牆壁里嵌着的那個娃娃!
她飛快地轉動眼球,發出錄音師聽到的那種可怖聲響。
繼而猛地朝主任衝過去。
主任嚇得跌跌撞撞跑出房間。
下樓時還不小心絆了一跤,直接從樓梯上滾落下去。
被摔得七竅流血,當場身亡。
還有文物小哥,他也撞了鬼。
他出現了幻覺,看到地下室門口遍地都是美元。
財迷心竅跑了進去,才發現全部都是紙錢。
出來後就變得瘋瘋癲癲,嘴裏念叨着:
「還你了,還你了小菊」。
那場戲中戲的導演,更慘。
他不小心上了輛下不去的鬼車,提前感受了無人駕駛。
車就停在了那幢古樓前。
導演想要逃走,但卻難以自控,他感覺自己被一股看不見的強力狠狠摔進了樓。
同樣,和大眼娃娃鬼撞了個滿懷。
導演驚慌失措,朝鬼狂扔東西,拿着滅火器一頓狂噴,都無濟於事。
鬼自由而迅疾地在他周圍飄來飄去,輕輕鬆鬆截住他所有出路。
更從空中降下無數個繩索,一步步朝導演逼近。
導演逃無可逃,最終,弔死在了繩索上。
大概你已經猜出來了,這是冤魂索命來了。
究竟怎麼回事?
故事要追溯到十多年前。
醫院走廊里,一個女孩靠牆呆立,手裡捏着一把鑰匙。
她正是小菊,年僅14歲。
她的媽媽早年自殺了。
父親躺在病床上,也沒有多少時間了。
臨死前,父親將自己的所有積蓄給了一個朋友。
並拜託朋友做女兒的養父,將女兒養育成人。
然而,父親錯看了朋友。
朋友在病房裡滿口答應。
可鏡頭一轉,古樓地下室的房間里,女孩已經被弔死。
很明顯,小菊是被養父害死的。
事後,養父戴着手套,精心收拾了房間。
鋪好床,將桌面和地上的煙灰清潔乾淨,沙發上的一根頭髮都沒有放過。
出門時還用一根細線,製造從屋內反鎖的假象。
偽裝成一個完美的自殺現場。
可他唯獨忘了一件事——
鑰匙掛在了「自縊」繩索的上面。
如果真是自縊,那麼鑰匙應該是在繩索的下面。
實際上,警察當時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疑點。
但,最終還是以「自殺」結案。
只因,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慘死的案件太多,他們根本應付不不來。
而且,在此片刪減前的版本中,小菊死後,家中值錢的東西被一掃而空。
地下室里據說「自殺」了的好幾戶,正是因為偷搶了家中財務,被小菊的魂魄當場殺死的。
十多年後,古樓即將拆遷。
住戶陸陸續續搬了出去,只剩下錄音師、文物小哥、主任三個人。
除了錄音師是最近才搬來的,文物小哥和主任也是給小菊補過刀的人。
而害死她的養父,也還在逍遙法外。
小菊的冤魂,不甘心隨這幢樓灰飛煙滅……
如今看這些情節,或許很多人都覺得未免老套。
但殊不知,此片正是後來很多國產恐怖片的濫觴。
如今我們都能發現,音效是恐怖片一大利器。
對此,《黑樓孤魂》作為首部立體聲恐怖片功不可沒。
陰森的古堡中飄蕩着來去無蹤的鬼影。
有鬼鋸木頭般的嘶叫聲,還有人粗重的呼吸和精神崩潰後撕心裂肺的喊叫聲。
主角的錄音師設定,用傳統錄音帶對這些恐怖聲音的反覆播放,更強化了聽覺的刺激感。
但不像今天很多恐怖片僅靠音效故弄玄虛,此片內容也意味深長。
冤鬼復仇的經典敘事中,融和了現實層面的歷史反思和未來展望。
片中,女演員具有特異功能,她能看到一個人身上罪惡的過去。
通過膠片疊印效果,她所看到的過去和現在同時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主任家裡時,她隱隱約約看到一個男人強暴女人的畫面。
實際上,正是主任當年強暴了小菊的媽媽,害得小菊媽媽跳樓自殺。
女演員拍戲時,也從導演的臉上看到了幻影。
她看到他正將一個垂着頭的小女孩往繩子上掛。
原來,戲中戲的導演,就是殺死小菊的養父。
錄音師的儀器,則能錄到未來。
他能聽到小菊復仇現場的一切聲音。
文物小哥和主任遇害前,他已經預先捕捉到了他們臨死前的慘叫聲。
時間錯位的設定與戲中戲的形式相結合,強化了現實的荒誕感。
過去,導演害死小菊,捲走朋友的遺產。
如今,卻混成了名震中外的大導演。
他拍了部戲,內容卻是一個善良的父親與養女的溫情故事。
還在首映後大談人的良知與真誠。
借鬼怪奇談表達因果善惡,其實是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敘事。
因為鬼存在於異世界,可以脫離種種現實規約,完成對惡行的徹底懲罰。
片中,一開始,錄音師還試圖對鬼說教,規勸她不要肆意殘殺。
他求小菊提供給自己證據,他可以幫忙揭示真相。
但現實社會卻是黑白顛倒,善惡不分。
他們說出事實,卻被當作瘋子對待。
他們閉口不談,才被看作正常人。
最後,女演員絕望地告訴小菊:
「你可以以你自己的方式復仇。」
他們背離了現實的理性軌道,服膺於失序的暴力,由此解脫壓抑的人性,指向對社會深沉的批判。
而創作者的野心也不止於此,他顯然不滿足於一個懲惡揚善的娛樂片 。
按娛樂片的思路,文物小哥、主任、導演算是反派,錄音師和女演員算是正派。
但實際上,創作者卻又有意在打破這一印象。
女演員和錄音師看似正義凜然,其實也都各懷鬼胎。
女演員想阻止鬼肆意殺人,只因為她還想拍戲、出名,萬一導演死了,她這部戲也會夭折。
她最後告訴鬼可以自己復仇,也是因為拍完戲後,導演的背信棄義。
而錄音師的另一個身份是女演員的男友。
他早就不滿導演對女友動手動腳,但又忌憚導演的身份。
他承諾要為小菊討一個公道,其實也夾雜了想讓導演聲名狼藉的私心。
在影片被刪減的部分中,其實也呈現了文物小哥和主任善良的一面。
當年,小菊死後,所有人都去搶了小菊家值錢的東西,只有他們兩個沒有參與。
文物小哥反而還去幫小菊拿回東西,但拿到手後得知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在父母的攛掇下才又起了貪心。
對複雜人心的窺探,對歷史黑暗面的一覽無餘。
影片所傳遞出的恐懼感深植於集體記憶和共通的人心人性。
社會批判力度也由此愈發凸顯。
所以,即使電影結尾有對審核的妥協之嫌,也並沒有挫傷原有的力度。
結尾是今天看會忍俊不禁的「瘋人院」設定。
原來,之前所有故事都是一群精神病的臆想。
故事裏的每個人都穿着病號服聚在一起。
「小菊」也坐在他們之中,戴着那串熟悉的鑰匙。
女演員則成了護士,走進病房提醒他們吃藥。
她的小推車裡,整整齊齊地放着五彩斑斕的藥丸。
「該吃藥了。」
但完全不同於很多粗製濫造的恐怖片用「精神病」搪塞情節,製造無意義的反轉。
此片因為已經給出了深厚的現實土壤,以及全員瘋魔的人物群像,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人人需要吃藥治病」的情節並沒有推翻既有的故事,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是同構的。
正是這樣具有反思、諷刺性的內涵,加上視聽層面的探索實驗精神,成就了上世紀80年代末一批質量優良的國產恐怖片。
《聖·保羅醫院之謎》《死期臨近》《魔窟中的幻想》……
它們以鬼神寫人性,以人的瘋癲寫時代的病症。
尺度大到令現在的觀眾無不驚奇。
後來大量國產恐怖片,幾乎從畫面到結構都效仿了這一批經典作品。
《孤島驚魂》中對人物失神面孔的大段特寫。
《京城81號》中的古樓黑影,幽深的樓梯。
以及無數恐怖片中都會出現的浴室冒出鮮血的鬧鬼場面、破敗角落裡的佛像。
但,上面這兩部,都是公認的爛片。
學了皮毛,沒學到內涵。
以至於國產恐怖片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成了爛片代名詞。
人物扁平,劇情粗糙,想像匱乏,邏輯全無。
加之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
終於,國產恐怖片徹底成了一個失落的類型。
而與這一類型一併失落的,是其所承載的社會文化內核和深層心理機能。
我們依然心有所懼,但已經無法從電影中得到答案和釋放了。
由此再回望這部當年石破天驚的電影,不免覺得惋傷。
本以為這是國產恐怖片的開端,沒想到竟成一曲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