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台北故宮博物院一年多來竟毀損3件文物,引發島內猛烈抨擊。6日,台北故宮又被爆出《黃河蘭州浮橋圖》遭裁切一事。台「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立委」7日前往台北故宮進行實地考察,就文物破損、蘭千山館文物被退回以及內部人事專業等問題進行調查。

文物毀損關鍵視頻流出
台「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立委」7日上午到台北故宮後,先聽取簡報、意見交流,下午考察山洞庫房,包括瓷器庫房、銅器庫房等。國民黨「立委」鄭正鈐稱,考察先針對3件文物的損毀狀態進行追究並要求改善,同時針對台北故宮的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計劃提出檢討,包括搭空橋、蓋玻璃亭等。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7日報道,當天下午台北故宮應「立委」要求在多媒體室放映3件文物毀損時的關鍵視頻。此次引起軒然大波的3件文物,分別為明弘治款龍紋碗、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和清乾隆青花花卉盤。依照台北故宮初步調查報告,前兩件是在整理過程中發現破裂,破裂原因包括恐因關上鐵箱時,因人為施力按壓或空間縮減導致文物碰撞,或是之前就有肉眼無法看見的暗傷。另一件「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則被認為是人為損毀,其破損調查報告日前出爐,稱當時員工誤以為藍布盒內文物都已取出,卻未留意盒內還有兩件文物,結果在倒置藍布盒時導致文物滑出。兩名職員中的一人記大過一次,另一人記申誡兩次。
聯合新聞網7日稱,當天播放這段視頻時,可明顯看到工作人員翻動藍布盒時瓷器不幸掉出,工作人員立刻接住其中一個,「另一個瓷器掉落在地上,當瓷器掉落時,現場觀看的媒體也緊張得發出驚呼」。
重要畫作遭到裁切
就在「立委」考察前夕,藍綠圍繞台北故宮持續互相爆料。據台灣「中央社」7日報道,民進黨「立委」林宜瑾稱,馬英九時期台北故宮一名林姓科長在籌辦展覽過程中,發現展櫃尺寸較小,容不下重要文物《黃河蘭州浮橋圖》,於是採取削足適履的手段,要求人員把原裝裱的花綾左右兩側各裁掉一部分,就只是為了配合櫃內空間。而這名科長恣意破壞文物的行為直到事後才被發現,當時的台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卻隱瞞了這件事,不但沒有送考核會懲處、沒有交給政風部門調查,更不用說對外公開。7日,她又加碼爆料稱,林姓科長在調離科長職務兩年後,被提拔為台北故宮南院副處長。
台北故宮就此發表聲明稱,經檢視資料,查無該事件之懲處記錄;遭裁切的花綾,經查事件發生後並無進行修護記錄。但該聲明卻遭到質疑。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7日稱,這件事他早在2013年就爆過了,媒體也有報道,怎麼記者和「立委」都不去查證,就以訛傳訛,刻意扭曲真相?當時負責的科長受到嚴重懲處,被拔除科長一職,而且他只是「為求美觀,把民初的裝裱材料裁掉一小截,但原圖無損」。他認為有些人在公然說謊,真是居心叵測,「刻意隱瞞『原圖無損』的真相,更是充滿了惡意」,請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虛心檢討,認真盡好博物館的本分,「堂堂故宮玩這種低級的泥巴戰,實在太沒水平」。有台北故宮老員工透露,當年犯錯的科長已經為此事被懲處,革除科長職務;至於當時沒有修復,是因為修復單位認為不修復對文物會更好。
「失手但決不能失格」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說,民進黨當局長年矮化、弱化台北故宮,破壞專業,被他爆料3件文物毀損後,又故意推給馬英九時期,企圖補救。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說,台北故宮文物有任何缺失,不管誰執政都應公佈於眾,相關人員也應懲處,只是民進黨想的是藍綠,國民黨想的是國寶。
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撰文稱,台北故宮人員發生失手打破文物的情況,可以說是博物館管理不可思議的低級失誤,且並未在第一時間提出令人釋疑的完整說明,讓各種猜測與質疑充斥於媒體,最終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被動陸續公布調查結果。文章說,民進黨上台後在「去中國化」的大帽子下,對於典藏世界級中華文物的台北故宮,更是屢屢伸出「咸豬手」意欲染指。「打破3個碗盤可歸因於自然災害或人為疏失,故宮就算可以失手,卻決不能失格」。作家楊渡也撰文稱,台北故宮文物是世界文明的共同遺產,不是屬於一個政治團體、一個朝代、一個政權,當然更不屬於一個台北故宮的院長,「如果現任院長吳密察有任何破壞,不管是蓄意的,還是意識形態作祟,都是對世界文明的破壞,那是不可原諒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