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第一,這句話確實不無道理。但在實際情況中,除了利益之外,情義有時候也很重要——你對我雪中送炭,我自當投桃報李,你對我揮舞制裁大棒,我當然要以牙還牙。
關鍵時刻,普京又可以長舒一口氣了,至少有這麼兩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患難見真情,印度對俄羅斯伸出援手。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主導的反俄聯盟,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制裁,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工業生產能力出現了下降。在俄羅斯急需大量武器的當下,如何確保重要工業正常運轉,已成為普京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截至目前,有底氣違逆白宮、給俄羅斯送上大禮的勢力,可以說屈指可數,似乎只有伊朗為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
然而,這一次,印度的選擇卻有些出人意料,在大規模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同時,印度還不忘對俄羅斯出口零部件。11月29日,路透社透露,俄羅斯交給了印度一份清單,赫然在列的包括500多種產品,比如發動機零部件、飛機零部件和紡織品原材料。
對於俄羅斯送上的訂單,印度很樂見其成。接下來一個月,印度對俄羅斯出口規模或將提升100億美元,對急需提升經濟實力的印度而言,這是毫無疑問的好消息。
問題在於:在美國不願意對俄羅斯出口這些零部件的情況下,印度選擇與俄羅斯深化合作,豈不等同於和美國唱反調?難道印度不擔心美國發起報復?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印度第一次給俄羅斯送「厚禮」了。在這之前,印度外長蘇傑生曾親赴俄羅斯,重中之重就是討論「如何深化俄印在多個領域的合作」,以及怎樣「擴大本幣結算規模」。
對此,美國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美國的警告和施壓,在印度這裡似乎完全沒用,以至於美國不得不自己找借坡下驢的機會——美國居然表示,美國樂於看到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
當然了,俄羅斯在此時給印度送上訂單,一是因為無計可施,俄羅斯確實有求於印度。還有就是,印度不顧美國警告、連續給俄羅斯送上能源訂單的選擇,幫俄羅斯緩解了燃眉之急。普京一向恩怨分明,此時給印度送上厚禮也沒啥奇怪的。
大規模購買俄羅斯石油、與俄羅斯攜手「去美元化」也就算了,現在還要幫俄羅斯恢復工業生產能力,這段時間,印度的表現確實令美國頭疼不已。
然而,除了長嘆一口氣,美國又能怎麼辦?如果美國有意給印度一個下馬威,印度早就付出了沉重代價。但在當下,印度卻仍然安然無恙,這意味着,印度確實精準拿捏了美國,知道美國不會在此時對印度出狠招。
第二件事,歐盟給普京送「大禮」。嘴上說著要和俄羅斯能源「脫鉤」,實際行動卻是悄悄從別國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歐盟的一連串行為,不由得讓人疑惑不已:法德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
據塔斯社透露,2022年1到10月,歐洲購買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量,相比較2021年同期增長了42%。此外,在2022年還沒畫上句號的情況下,歐洲已經通過天然氣管道接收了621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這意味着,德國等歐盟成員國,並沒有做好「完全停止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準備。
不難想像,在德國開始下雪、歐盟民眾被迫搶購木材和取暖器的當下,如果不是因為天然氣管道被炸了,歐盟很可能會對俄羅斯主動讓步,以換取俄羅斯對歐盟出口天然氣。
法國愛國黨黨魁弗洛里安認為,美國正在藉助俄烏衝突攫取利益,數萬億歐元正在從歐盟湧入美國,歐盟正在自找麻煩。就現在來看,弗洛里安的表態不無道理,因為美國正在對歐盟趁火打劫,法德沒少對美國表示不滿。
當然,對俄羅斯而言,歐盟的選擇是可以接受的——歐盟怎麼說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歐盟是怎麼做的。歐盟願意給俄羅斯送「大禮」,意味着歐盟暫時做不到和俄羅斯徹底脫鉤。
不管怎樣,歐盟應該清楚,坐收漁利的美國是不懷好意的,從始至終,美國才是俄烏衝突的最大贏家。
多長點心吧,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