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網】
5月25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教授陳福祥團隊與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教授Jun Yan合作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揭示了特殊免疫細胞γδ T的免疫代謝調控機制,為γδ T細胞生物學基礎研究及定向分化機制提供了新線索,同時為臨床疾病(如癌症)免疫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免疫細胞γδ T的代謝調控機制 受訪者供圖
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其中免疫細胞如T細胞發揮重要作用,T細胞可表達T細胞受體(TCR)以此來識別抗原和介導免疫應答,T細胞根據TCR肽鏈結構的不同分為αβT細胞和γδ T細胞,因此在T淋巴細胞中,除了常見的αβT細胞,還有一群特殊的細胞群,為TCRγδ+的γδ T細胞。儘管γδ T細胞數量較少,但在體內特別是黏膜組織中廣泛分佈,在生理或病理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根據分泌細胞因子的不同,又可以將γδ T細胞分為分泌白介素-17的γδ T17細胞和分泌γ干擾素的γδ T1細胞。
「研究發現,γδ T1細胞與γδ T17細胞的主要代謝途徑存在差異,γδ T1細胞主要依賴於糖酵解提供能量,而γδ T17細胞依靠谷氨酰胺代謝和三羧酸循環。」陳福祥介紹說,「通過小干擾RNA技術及慢病毒轉染技術,我們發現IDH2在γδ 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功能中具有關鍵代謝酶的作用,轉錄因子c-Maf在γδ T17細胞中也高表達,且與調控白介素-17的核心轉錄因子RORγt共表達。」
通過進一步構建條件性敲除小鼠進行實驗,研究人員揭示轉錄因子c-Maf在γδ T17細胞中可以直接調控關鍵代謝酶IDH2來介導白介素-17的分泌,進一步為揭示γδ T細胞生物學及定向分化的機制提供新的線索。
同時,合作團隊聚焦口腔鱗癌這一九院臨床特色疾病,採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對口腔鱗癌中的γδ T細胞進行分析,發現在口腔鱗癌組織中存在一定比例的γδ T17細胞且這些細胞高表達c-Maf,這些研究結果為口腔鱗癌的臨床免疫治療提供新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m9120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台,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來自【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