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2023年04月26日21:49:28 熱門 1879

此前在2020年秋季,當時市值飆升的英偉達方面宣布,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試圖將業務版圖擴展到移動端。然而除了英偉達自己外,無論半導體行業的友商、還是監管機構,各方都不太希望看到一個橫跨服務器、桌面端和移動端,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的「怪物」出現。並且這一收購案的失敗,還直接導致了ARM背後的軟銀進退失據。

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 天天要聞

在此前搞出了更改專利授權模式,計劃根據移動設備的平均售價(ASP)、而非芯片平均售價收費的操作後,近日,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相關報道顯示,AM將在英國劍橋總部開展最先進芯片的製造工作,據悉,這一芯片已在六個月前開始研發,而且ARM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工程」團隊,將進行這些用於移動設備、筆記本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原型芯片的開發工作。


針對這一消息,ARM方面的態度則是拒絕置評。但官方目前不進行回應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畢竟當初整個業界極力反對英偉達收購ARM,就是不希望在這一生態內出現一個兼具運動員和裁判員雙重身份的公司,結果也致使英偉達的這個意圖直接落空,可現在似乎就換成ARM親自下場。


而且就在本月中旬,英特爾與ARM方面宣布達成合作,英特爾的芯片代工部門將基於Intel 18A工藝來幫助ARM代工芯片,也就等於ARM在芯片生產上也有了落腳點。

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 天天要聞

不同於高通聯發科、華為,乃至蘋果,ARM其實並不針對某個特定領域和場景設計及開發芯片,而是提出基礎的指令集設計。通過授權的方式,例如APoP IP(使用層級授權)、IP Core(內核層級授權),以及Architectural(架構/指令集授權),ARM設計包括指令集架構、微處理器、圖形核心和互連架構在內的IP,來幫助其他芯片公司進行具體的設計開發,並從中獲取技術授權費用和版稅。


ARM這樣的商業模式也使得其得以超然物外,在這個生態中,這家公司扮演的是一個領航員的角色。可ARM如果自己來做芯片,也就意味着打破了他們自己在過去數十年來堅持的定位,並且這也正是ARM架構在移動端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而半導體行業、乃至消費電子產業之所以會支持ARM架構,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低費用、低功耗,以及高性能的特質,更來自於ARM公司本身的中立立場。

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 天天要聞

單純從商業層面出發,只要給錢,ARM的IP授權是敞開了賣,芯片製造商也不需要擔心會被「卡脖子」。用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的話來說,「ARM商業模式的基本假設之一,就是可以將技術賣給所有人。」


憑藉開放的生態和架構優勢,ARM成為了過去十餘年最成功的的架構,已有超過90%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以及其他移動設備都在採用這一架構。更不用提在物聯網領域,ARM架構的低功耗特質使得其幾乎席捲了整個市場,並且以蘋果的M1芯片為標誌,ARM架構也展示了其有能力進軍高性能計算平台,而以ARM Neoverse V1和Neoverse N2為代表,也代表其在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HPC)領域也有不錯的表現。

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 天天要聞

那麼ARM為什麼要搞出這一系列堪稱「自毀長城」的操作呢?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其實是因為ARM背後的軟銀已經「急着等米下鍋了」。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句話,或許是軟銀在一腳踏入ARM這座泥潭之後的真實想法。此前在2016年花費320億美元收購ARM時,孫正義就曾表示,他看中的是未來20年的事情、而不是眼前的收益,即軟銀收購ARM是為了未來的物聯網戰略服務。


結果在2020年夏季,軟銀將ARM重組,把後者旗下的兩大物聯網業務(IoT平台與Treasure Data)板塊剝離,也標誌着孫正義當初的願景幾乎無疾而終了。而在2020年軟銀方面決定將ARM賣給英偉達時,其財務表現是已經連續3年營收都維持在18億美元,甚至在2019年還出現了虧損。緊接着,就有了同年秋季英偉達試圖用戶400億美元收購ARM。但遺憾的是,軟銀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將ARM脫手。

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 天天要聞

自投資共享辦公企業WeWork、最終弄得一地雞毛後,軟銀似乎就陷入了流年不利的局面,「巨虧」更是成為了軟銀甩不脫的一個標籤。緊接着他們不僅清倉了阿里巴巴的股票來「回血」,同樣也希望用ARM、這一旗下為數不多的優質資產來解燃眉之急。


根據ARM方面此前公布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其總營收為7.46億美元、同比增長28%,合作夥伴則出貨了創紀錄的80億塊基於ARM架構的芯片,更是成為了軟銀旗下罕有的增長板塊之一。

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 天天要聞

儘管一年幾十億美元的營收看似確實不少,但想要填上軟銀巨大的財務黑洞,還只是杯水車薪。近半年來,ARM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背後,無一不是基於試圖通過ARM來變現。


由於ARM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使得只要ARM生態不垮塌,他們就可以細水長流、屹立不倒,但只收授權費也決定了他們很難賺得到「大錢」,自然也就吸引不了希望收穫超額回報的投資者。


如果ARM真的開拓了芯片製造業務,那麼代價無疑將會是極其巨大的,甚至相當於是揮霍其過去多年積累的影響力,更是會極大加劇下游廠商的不安。而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的結果,就是ARM未來有意願、也有能力,通過限制授權、優先使用等方式,造成事實上的壟斷。

親自下場造芯片?ARM是要與客戶搶市場嗎 - 天天要聞

但這樣做的預期收益顯然也是巨大的,並意味着ARM公司就有了對標高通這家芯片大廠的資格。而目前高通的市值是1313億美元,與當年英偉達試圖收購時400億美元要約相比,這900多億美元的差價顯然就將成為想像空間。


並且此事一旦成真,RISC-V可能真的就要面臨「天上掉餡餅」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