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因其破壞程度極高,傷亡人數眾多,震驚了中外。
當年5月18日,央視播出了汶川地震慈善募捐晚會。
在慈善晚會上,一個中年企業家,舉出了捐款3000萬的牌。(其實,在這之前,當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他就捐出了1000萬)
不過,當主持人朱軍將話筒給他,讓他對災區人民說一句話時,他在說了一句後,又馬上補充了一句:「我還要再追加7000萬!」
在場的不少人都齊刷刷的把目光投向了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
要知道,他這相當於捐1個億!
能夠大手筆地捐1個億,這也太豪氣了!
說這話的人叫張祥青,汶川地震這一年,他才39歲。
一個39歲的企業家,一出手捐款就是一個億。
他到底有何能耐?
他的企業是做什麼的?為何這麼有實力?
而隨着每天對他深入了解後,發現他的父母就是在唐山大地震中離世,當時他還是個孩子。
他的身世比較可憐,但他日後成為著名企業家的道路,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另外,他與妻子結婚時,其實是上門女婿,可見妻子一家眼光不錯,挑選了一個潛力無限的績優股。
張祥青1969年2月出生於河北唐山。
父母一共生了7個孩子(有一說法是9個,可能後來夭折了。)
張祥青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父母都是普通人,要養活這麼多孩子,並不容易。
張祥青的童年物質上比較貧瘠,但一家人關係和睦,哥哥姐姐們都很疼愛他這個最小的弟弟。
7歲之前,張祥青在大家庭里快樂成長,雖然物質比較貧瘠。
但突然之間,唐山大地震,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7.8級地震,有2.4萬人在地震上喪生。
張祥青的母親和一個哥哥也在地震中離世,
他的父親受傷後被送往醫院,但傷勢過重,父親還是在醫院中離世。
父母去世時,張祥青的大哥已經成家。
大哥大嫂家也不富裕,還有自己的孩子要養,但他們向張祥青伸出了援助之手,將他接到自己家裡住。
讓失去父母的張祥青有個屋檐可以棲身,有口飯吃。不會挨餓受凍。
同時,還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大哥大嫂日子也挺拮据,但依然送他去學校上學。當時,上學需要交2塊錢的學雜費。
70年代的工資水平也就幾十塊,2塊錢其實也不少。
但是大哥大嫂還是咬咬牙,送他去上學。
張祥青也很懂事,他放學後,還去撿破爛賣錢。雖然每天撿破爛賣的錢很少,但日積月累,這份額外的收入對貧窮人家很珍貴。
整個小學階段,張祥青都是一邊上學,一邊撿破爛,暑假他還會去賣冰棍。
他也從來不怕別人笑話,靠自己的勞動掙錢,可以給大哥大嫂減輕負擔,也可以給自己賺點零花錢。
到了上初一的時候,他看着大哥實在無力再供自己繼續讀書,他主動輟學了。
當時因為年齡還小,他一時沒能找到什麼工作,他就繼續干自己的老本行----撿破爛。
撿破爛這活,當時很少人願意干。
如果碰到熟人,怪不好意思的。面子上掛不住。
而張祥青7歲就沒了父母,他知道破爛能賣錢,能換來香噴噴的肉包子,或者家裡的大米。
所以,他無懼別人的眼光。
這段撿破爛的經歷,對他的鍛煉很大。培養了他務實的人生態度。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撿破爛也越來越有經驗。
知道哪些東西賣的價錢高,去哪兒找到比較值錢的破爛。
隨着年齡有所增長,到了15歲,政府考慮張家父母早逝,將他安排進當地鋼鐵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
在鋼鐵廠車間工作,其實很辛苦。
但對於從小就吃慣了苦的張祥青來說,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他當時還計劃,等自己18歲了,就去參軍,圓自己穿綠色軍裝之夢。
不過,他在車間工作的時候,因為鋼渣飛濺到他的眼角,導致眼角留下了一道明顯的傷疤。
這樣一來,參軍無望了。
為了圓自己參軍的夢想,他還曾試圖到醫院修復疤痕,但醫生說修復不了。
他只好收起當兵的夢想。
在鋼鐵廠工作時期,張祥青工作很賣力,話語不多,對長輩和領導也很有禮貌。
一個年齡大的同事,家裡有個女兒,叫張榮華,他沒有兒子。
他看張祥青人不錯,也了解到他7歲父母就雙亡,他託了媒人去問張祥青,問他願不願意到自家當上門女婿。
張祥青家裡條件不好,反正父母不在,大哥大嫂對他入贅也沒意見。
見面的時候,張榮華看到張祥青眼角有一道傷疤,她當時還有些不情願。
她心裏想:這看起來多彆扭啊,搞不好以後一起出去,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盯着他看。
還是張父苦口婆心的和女兒做思想工作,挑丈夫不能單看相貌,要看人品,以及做事的態度。
「我看這小伙工作挺上進,頭腦也機靈,
為人不錯,就是家庭條件差一點。
但人家長得帥,家庭條件又好的人,願意做上門女婿?」
張榮華最終同意了。
1989年,小兩口結婚了。當時張祥青20歲。
妻子張榮華當時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撿到了一個寶。
結婚後,張祥青決定和妻子一起做點小生意養家糊口。
在鋼鐵廠工作,收入穩定是穩定,但只是死工資,他一個普通工人也就賺那麼點。
他和妻子合計,一起做豆腐賣。之所以選擇做豆腐生意,他們經過了考量:
那個年代,吃肉是比較奢侈的,豆腐是廉價的蛋白質來源,家家戶戶隔三差五都會買豆腐。
所以只要質量好,根本不愁銷路。
但是,做豆腐,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而且很多活都是體力活,相當地累。
大冬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對人是一個考驗。
而夏天,在豆腐坊里光着膀子,依然熱得像蒸籠。
為了學會做豆腐,張祥青還到一個親戚那裡學習了一段時間,回家後還反覆試驗。
做豆腐很忙,也很辛苦,但在小兩口的努力下,生意不錯。
街坊都喜歡來他的豆腐店買豆腐,說他家的豆腐質量好,聞着香,貨真價實。
有時一整天忙下來,張祥青全身像散架似的。
豆腐店經營了2年,張祥青有了一些積蓄。
1991年,張祥青聽一個朋友說在北京「搞」廢鋼很賺錢。
他曾經在鋼鐵廠上過班,對於鋼鐵相關的東西也多少了解一些。
張祥青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他自己決定去北京做廢鋼生意。
他和妻子商量,豆腐店交給妻子打理,然後找一個人來幫工。這樣家裡有穩定的收入,萬一他的廢鋼生意做不成,還有一個退路。
當時,搞廢鋼需要資金投入,他自己有1萬的積蓄。然後又從岳父、哥哥、姐姐那裡借了1萬8,一共湊到了2.8萬元。
91年,2.8萬也不是小數目。
當時他就相當於一個倒爺,從北京的廢鋼鐵商販手裡買貨,運回唐山賣給當地鋼鐵廠,中間的差價就是他的利潤。
不過,第一次搞廢鋼生意,並不順利,沒多久,張祥青帶去的本金就虧了不少。
但他並沒有放棄,他仔細分析每一個可能的原因,
回顧每一個環節。
總結問題出在哪裡。
後來,他也摸出了門道。他也因此學會了看貨。不能只是聽賣貨的人說。
當時,他頭一天傍晚從北京提貨,然後坐車回到唐山,回來時已是凌晨三四點。
他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到了上午8點,他就出去跑,把貨賣貨。
等貨出手了,他又立刻趕回北京。
一個星期,他要往返於北京三次。
那時,只要多跑一趟,就能多賺不少錢。他根本不捨得休息。
有時回到家,他累得倒在床上就睡,連洗都沒力氣洗。
這時,老婆心疼他,打來熱水,給他洗頭髮,擦身體。
對於做生意,他有自己的一套樸素的原則:
「要得到人家的信任,一靠人脈,二靠真誠。」
有一年年底結算時,張祥青的合作夥伴,按合約可以每噸分到30元的利潤。
不過,張祥青主動和他們說,今年廢材生意特別好,利潤比之前高,他給合作夥伴多分了利潤。
通過這樣來來回回的倒,到1993年,張祥青竟然賺到了300萬!
90年代,許多人的目標是萬元戶,他已經是百萬富豪了!
但不久後,1994年,國內鋼鐵市場陷入了低迷,廢鋼市場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張祥青發現收來的廢鋼,沒以前那麼容易脫手了。
他又看到一個商機。何不自己建造冶金原料廠呢?這樣利潤會高一些。銷量也有保證。
1994年,他成立唐山順達冶金原料廠。從之前的的倒爺,升級到開廠的老闆。
其實將廢鋼進行分類、破碎,燒結後,再賣出。
中間多了幾個環節。
其實工序並不複雜,但銷售渠道拓寬了不少。
1998年,唐山有兩家瀕臨倒閉的鋼鐵廠。
張祥青手頭有資金,他也看準了鋼鐵廠的前景,對於鋼鐵廠的各種工序,他也懂一些。
他看好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大膽購入。(因為廠子瀕臨倒閉,所以售價也比較划算)
在他的帶領下,瀕臨倒閉的鋼鐵廠恢復了生機,第二年就開始盈利了。
之後,他們又陸續收購了幾家鋼鐵廠。
2001年,天津有一家大型冶金企業正在處置資產。
張祥青了解後,他立刻帶領幾個公司高層前去考察。
這個冶金廠看起來一副頹敗的景象,當時已經停產。
很多設備已經老化,年久失修。
有的甚至鐵鏽斑斑。
廠區外面是蘆葦和水坑,給人荒涼的景象。
廠區內,還有附近農戶的雞鴨跑到這裡覓食。
陪同張祥青一起去的高管,都搖搖頭。
只有張祥青決定收購這個頹敗的冶金廠。
他就像以前撿破爛一樣,發現了這個別人眼裡的破工廠的內在價值:
他覺得設備雖舊了一點,但種類很全,大部分經過修理還可以用,
其次,工廠的地址位置很好,緊靠高速公路、國道、鐵路,交通便利,出貨很方便;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當地政府明確要拯救這家大型企業。在政策上可以獲得政府的一些支持。
張祥青出價2.8億,拿下了這個工廠。
當時他手頭沒有這麼多資金,但經過協商,可以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
這次收購,僅僅用了14天,簡直神速。
背後反映的是張祥青的果斷,以及目光的敏銳。
看好了,就立即出手,不給其他競爭對手任何機會,以免節外生枝。
完成收購後,工廠改名為:天津榮程聯合鋼鐵公司。
張祥青還立即着手對企業進行重整、恢復生產。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5月28日,第一台高爐流出沸騰的鐵水。
昔日頹敗不堪的破落工廠,又恢復了生機。
張祥青的做事方式非常果敢,雷厲風行。
有公司高層評價他:「我們董事長雷厲風行,舉槍就打,決斷果敢。」
之後,張祥青又將自己名下的多家鋼鐵廠,整合成榮程集團。
經過6年的勵精圖治,榮城集團的業務蒸蒸日上,年營收不斷增長。
到了2007年,榮程集團的年營業額達到285億元,在天津市百強企業中位於第一名。
《2007年胡潤鋼鐵財富榜》上,張祥青以130億元身家,排在第2位。
此時,他年僅38歲。
15歲進入鋼鐵廠工作,20歲開豆腐店,22歲拿着2.8萬元作為初始資本,倒騰廢鋼。
38歲他就積累了130億的身家。
這種財富增長的速度,太令人震驚了!
到了2010年,張祥青夫婦成為天津首富。
一對白手起家的夫婦,婚後開豆腐店為生,21年後,竟然成為天津首富!
在發家後,張祥青沒有忘記做慈善,幫助他人。
2002年,他為家鄉治理煤河工程捐230萬元。
2003年非典期間,張祥青的企業捐款100多萬元。
當員工有重病,無錢醫治時,他經常自己帶頭給員工捐款。有一次,他給一個患了嚴重腎病的員工捐了15萬。
2008年汶川地震,他又豪氣的捐出1.1億。(他的父母就死於唐山大地震,特殊的經歷,讓他看到汶川大地震後,特別的有感觸。)
據統計,他累計捐獻了4個億。
2008年,參加完央視的慈善晚會後,張祥青和妻子避開了聞風趕來的記者,悄悄地離開了。他們來到了母親的墓前。
他給母親上了一柱香,輕聲對母親說:
「媽,我沒有白活,我能回報社會了!」
2014年8月9日,張祥青早上起床突然感覺心臟不舒服。
一開始他並在意,覺得可能過一會就好了。
但情況越來越嚴重,他被送往醫院,但已經回天乏力。
45歲的他,就英年早逝。
原來,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身體早就有各種毛病,他患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還有心臟病。
多種疾病混合,此前他也沒太在意,以為是慢性病,不礙事。
有時忙起來,忘記吃藥是常有的事情。
張祥青去世時,妻子簡直不敢相信,因為頭一天晚上,兩人還一起聊天,想不到短短一天後,相濡以沫的夫妻,就陰陽兩隔。
張祥青和妻子是白手起家。他發家後,對妻子也很專情。
當公司的管理層與員工聽到董事長張祥青突然離世,也是悲痛萬分。
張祥青是企業家,經營企業是為了賺錢,但是他在員工福利待遇方面從不苛刻。
他總是儘力的改善員工的生活條件和待遇。
張祥青去世後,妻子張榮發接手了企業。
她此前也一直在企業里任職,幫助丈夫經營。所以,她對企業的各方面也很了解。
張榮發接手後,保持了企業平穩過渡,帶領着榮程集團繼續向前奔跑。
張榮華剛掌管企業不久,她就遇到了棘手的問題。
張祥青去世後的第二年,鋼鐵市場就陷入低迷,
當時,鋼鐵市場的需求量持續走低,國內不少大型鋼鐵企業陷入了虧損狀態,
榮程集團也沒有倖免。當時整個行業都籠罩上了一層寒意。
需求量走低,導致開工不足,但工廠運作的固定費用不會少。
而且,由於鋼鐵市場低迷,天津的一些銀行也收緊了對鋼鐵企業的放貸。這對鋼鐵企業可謂是雪上加霜。
榮程集團可以像一些企業一樣,裁掉一部分員工,來度過這個難關。
但張榮發沒有選擇裁員,而是和員工一起扛過這個困難時期。
後來,鋼鐵市場的需求慢慢復蘇,榮程也走出了低谷,2015年盈利達到了1.8億元。
據統計,榮程集團創立以來,累計向國家繳納稅款64億元,是當地的納稅大戶。
在解決就業方面,也是成績斐然,尤其是解決下崗工人的就業方面。榮程一共吸納了3500名下崗工人。
張祥青離世後,張榮發繼續延續丈夫生前熱衷做慈善的習慣。
張榮發成立了慈善基金會,每年捐款,用於資助貧困兒童,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她捐款1億元,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如今的張榮華,已將榮程集團,交由女兒張君婷打理。
張祥香還有一個兒子,叫張錫堯,他管理着父親生前投資的CBA天津隊,為人比較低調。
【結語】
張祥青的人生不幸中有幸運,7歲失去父母,是人生的不幸。
但他後來在做生意的道路上,財運一路亨通,做什麼生意都很順,迅速累積了巨額財富。
但他很善於從身邊發現商機,看準了就立即行動,然後找方法做大做強。
他的財運非常火。
而張榮發是一個幸運的女人,當初如不是父親和她做思想工作,她可能還看不上張祥青。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張祥青是一個非常靠譜的人,能吃苦,也很有生意頭腦。
張榮發從一個豆腐坊的老闆娘,到成為天津首富,中間也就20年的時間。
這種財富增長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這種人生經歷,少有,少見,丈夫發家後,也不花心,更是稀有。
丈夫英年早逝,這是她人生的一大遺憾。
不過好在一雙兒女都長大,如今女兒也掌管了企業,她只需要在背後指導。
張祥青7歲時候,父母在地震中喪生。
當時的他,成了孤兒,幸好大哥將他接到家裡照顧。
誰也沒想到,這個唐山地震的孤兒,後來竟然成為天津首富!
他並沒有讀多少書,只上到初一,然後就不得不工作養活自己。
但他很有商業眼光,每次看到一個機會,他都大膽的嘗試。
他的工作經歷,除了有兩年做豆腐生意外,其他的時間都是與鋼鐵打交道。
張祥青發家後,一直記得小時候腳被河邊鐵片割破的情景。當時,流了很多血,還被縫了7針。
小小年紀的他,見識了小鐵片的厲害。
而他此時還不知道,鋼鐵這東西,日後會把他推向天津首富的寶座。
人的命運有時難以琢磨,難以預料。
有的人,從低微處慢慢升起,成為行業的翹楚,同時也累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財富。
有時,命運會讓你感到殘酷,比如張祥青7歲父母就雙亡,當時的他,真的很可憐。
但他後來的人生,又走出了一條讓許多人羨慕的路,在做生意方面,他很有頭腦。
最終,這個地震孤兒,白手起家,在41歲時成了天津首富。
成為一個傳奇。
張祥青45歲早逝,給世人提了一個醒:
努力經營事業的同時,要注意身體健康,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