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2023年03月26日21:19:04 熱門 1564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2021年10月14日凌晨,台灣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發生火災。高雄消防局下午3時許的統計數據顯示,共計87人已被送醫救治,46人死亡。


報道稱,死者大都集中在7樓至10樓(其中7樓5人死亡、8樓5人死亡、9樓9人死亡、10樓6人死亡,11樓2人死亡),這四層共27人被救援人員發現時已死亡。當地相關部門稱,不排除人為縱火,警方已帶回4名嫌疑犯。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事故發生後,我們在為這些生命的逝去感嘆惋惜時,也應該思考,如果自己所在的一棟30多層的大廈里突然發生火災,怎麼辦?
記住這些東西!關鍵時刻可以救你一命!

在公司
假設你在一棟33層大廈的27層工作,在這棟大廈突然發生火災,這時你......

1應當怎麼辦?


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判斷火勢,再迅速找到消防通道,往遠離火源方向逃生(電梯此時是不可以用的),如果已經有煙在蔓延,應當放低體位迅速疏散。
盡量不要向樓上移動,因為大部分高樓的樓頂露台是鎖死的,因此不要幻想可以在露台上得救。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下到10樓的時候,發現起火點在9樓,你怎麼辦?


首先不要幻想可以突破火點,因為火場中心溫度達1000度以上,有去無回,也不要在臨近樓層停留,溫度也在幾百度左右(此外,如果你沒有浸濕的毛巾,你最多在滾滾濃煙中堅持3分鐘,如果有,你最多多堅持15分鐘)。
這時你要做的應當是迅速轉身上到12或者13層以上後找一個合適的房間。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什麼樣的房間是合適的?


首先不是洗手間,因為火災中大部分人不是被燒死的,而是窒息而死,大廈的洗手間大多是在每一層的中間沒有窗戶。
因此你必須找一間最靠主幹道的房間(這樣你將成為消防員們最先施救的對象)。
這個房間必須有窗戶,並且沒有防盜網(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所有的火災中,由於消防員們繁忙異常,為了有效的在短時間內救助最多的人,那些在防盜窗里的人永遠是最後被拯救的人)。
進入這個房間之後,首先要做第一個動作是關閉房門;第二個動作是封閉你能看見的所有空調出風口,用毛毯棉被浸濕後附在門上,並不斷澆水冷卻;第三個動作是打爛房間的所有窗戶,當然如果人多,這些動作可以同時做。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如果大廈的窗戶是鋼化玻璃,不要去擊打玻璃的中間部位,鋼化玻璃的四個角是最薄弱的地方,用尖銳的器皿可以很容易被鑿破。
並且,不論你在家裡還是辦公室,只要是在三樓以上,就不要隨便選擇 "跳樓逃生"!無數因此喪命的人早就說明大家都不是蜘蛛俠或者superman
如果所處樓層較低,正確的做法是用被褥、衣服、床單等撕成條,擰好成繩拴在牢固的窗檯、床架、室內牢固物上,按繩索逃生的方式沿外牆爬下,但要切實將床單等紮緊、紮實,避免其斷裂或結頭脫落。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在房間里待着應當幹什麼?


(1)首先肯定的是不要大聲呼叫"救命",因為你會因此消耗更多的氧氣並吸入過多的一氧化碳氮氣,從而比你的同事更先去見上帝。
(2)如果是在白天,應當尋找色彩亮麗的衣服或者布條,從窗戶里向外大幅度晃動,引人注意;如果是在晚上,應當使用手電筒引人注意,但是在火場中,如果沒有手電筒,打火機絕對不是好選擇,因為在火場中,打火機並不明顯,並且會導致可燃氣體的爆炸。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3)在任何火場中浸濕的毛巾都是受歡迎的東西,捂住你的眼鼻,會讓你堅持的久一些,從而給消防員們爭取更多的時間來救你。
(4)學會使用滅火器,"一提二拔三對準四噴",注意區分乾粉和乾冰滅火器,當你的同事或者家人身上着火的時候,只能使用乾粉滅火器對他們的身體進行噴射,否則乾冰滅火器噴出的零下70度的乾冰,會讓他們着火的身體肌肉發生爆炸!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在家裡
家裡會着火原因雖然比辦公室複雜,但也無外乎兩個:廚房和家用電器。


廚房


(1)如果你在炒菜的時候,鍋中起火怎麼辦?
一定要迅速的,非常迅速的,拿起鍋蓋從你身前的方向,延着鍋的水平線蓋過去,並且關火。
迅速的程度——就是在這團火點燃你的油煙機之前。
如果你的油煙機被點燃,請迅速離開火場,並報警,由於那裏面藏污納垢充滿了油,這樣的火勢已經不是你能夠控制的了。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2)如果你的衣物或身體上由於飛濺的油花而被火點燃,你應當:
迅速脫下着火的衣物,並且告誡你的所有家人,不要用水撲滅你衣服和身體上的火!
曾經有位年輕的丈夫,在這種情況下,將一盆水潑在了他心愛的妻子身上,火勢沿着水油混合物在她身上蔓延,原本她可能只會燒傷手上的皮膚,但是由於丈夫的行為,她交代了性命。
如果你的衣服脫掉,但是沒用,身上的真皮開始燃燒了,(哪怕這火不是油花引發的),請告誡自己和你的家人,也不要用水撲滅你身上的火!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因為,你真皮里的每一粒脂肪分子都是一粒油,臨頭潑下的水分子也會讓你的肌肉和真皮爆裂。
也請不要用手!曾經有另外一個年輕的丈夫,情急之下,用手去拍打他妻子身上的火焰,他每拍打一次,都伴隨着妻子的一聲慘叫,他每一次抬起的手上,都連帶着從妻子身上粘下的血和肉。
這時候除非你有乾粉滅火器,或者一大堆黃沙,而這兩種是家裡最不可能有的東西。
除此之外,最靠譜的辦法,就是用一床厚重的棉花被(不是超市裡的賣的九孔或者七孔被)將你整個人蓋住,採用隔絕空氣的辦法滅火。由於那些九孔被不夠厚重,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此外,不要幻想使用大米、鹽這些看上去與黃沙相似的東西,他們都會在你心愛的人的傷口裡爆炸。
如果你燒傷的傷口與這些被子粘在了一起,請告訴那些在你昏迷不醒送你去醫院的家人,一定要將你和那團不可分割的被子一起送去醫院,由醫生來進行分割。否則,你身體上每一個和被子粘合的部位,都將成為巨大的傷口。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3)如果你聞到了家裡煤氣的泄漏的味道,你應當做什麼?
首先,首先要打開窗戶,打開窗戶不是為了讓煤氣散出,而是讓煤氣中的你,不會因為缺氧而暈倒;其次你要關掉煤氣總閥;其三你要拿起手機到樓下去打電話報警。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乾燥的冬季,請步伐平穩的、慢慢的、移動出你的家,否則你毛衣上攜帶的靜電會成為爆炸的起火點。
(4)家用煤氣是有味道的,而天然氣是沒有味道的,光靠味覺來分辨是多麼不可靠!因此必須安裝氣體泄漏報警器,它們大聲的蜂鳴,足夠將你和你的家人叫醒。
(5)無論是在夜間或是你下班剛剛回到家,如果你聽見蜂鳴器響,請千萬不要開燈,它會讓你在爆炸中送命!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2電器


(1)完全關掉你家的電視機和電腦
在某小區一家人的家裡,主人習慣性地在臨睡前用遙控器關閉電視,由於他們家的電視在長時間的待機中已經過度疲勞,燃起了火種,這個習慣性的動作,讓他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和自己的右手。
家裡的所有電器,除了電冰箱外,都不能夠並且不應當在你睡覺的時候徹夜工作,其中尤以充電器和電視機為甚。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2)一個插線板上的電器不要超過三個
曾經有過一篇報道:陸家嘴環球金融大廈頂樓上翻滾出巨大濃煙,而這次火宅的起因,正是三個工人將三台切割機插在同一個插線板上。
如果你發現家裡某個接線板上有發黃、發黑的痕迹,或者拔插某樣電器時火花四濺,這說明小規模的短路已經發生過,請馬上更換接線板。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3)不要把手機的充電器留在插座上過夜,不要在你睡覺的時候充任何電,不要在睡覺時將手機放在你枕邊充電。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關於滅火器


乾粉滅火器的使用


(一)提,拿着把手將滅火器提起,使用前先將瓶身顛倒幾次,使瓶內乾粉鬆動,拿掉鉛封;
(二)拔,拔去保險,不要壓住把手,否則保險不易拔出;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三)瞄,在離起火點一點五米以上(如是電器起火,應更遠)的側後方瞄準起火點;
(四)按,左手握噴管,右手按住噴射裝置,對準起火點噴射,且水平橫向移動,將乾粉包圍覆蓋起火點,直至火勢全部撲滅。

2滅火器使用注意事項


鋁罐乾粉滅火器使用年限為三十年,每三年需換粉一次(用過後需立即換粉);鐵罐乾粉滅火器使用年限為五年,每一年需換粉一次。
尤其注意的是,使用鐵罐時,不能托底部,應托側面,因為在受潮時,鐵罐容易生鏽且乾粉容易結塊,一旦結塊,乾粉無法從噴出口噴出,巨大的壓強會轉而從底部焊接處(特別是生鏽處)釋放,手托底部必然導致手指被炸飛。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逃離火災現場時,需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是一種誤導?近日,一則講解消防安全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近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時談到:

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濕毛巾捂口鼻逃生存在誤區?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

濕毛巾捂口鼻的做法是大約100年前從美國傳來的,當時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煙氣少,如有輕微煙氣,用濕毛巾捂口鼻可以通過。現在建築材料發生變化,逃生方式也應改變。正確做法是盡量不穿過濃煙,尋找能夠安全逃生或等待救援的地方。



這個視頻一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有網友表示,濕毛巾不是萬能的,大火中的濃煙真的非常可怕;也有網友表示,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用濕毛巾做一些防護總比沒有防護的好。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消防員實測有局限性


北京通州消防支隊消防員祁興龍曾三次採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方法在充滿濃煙的場景進行試驗,他發現該方法雖然有局限性,但可以讓置身火場的人保持鎮定,也能抵擋一定的刺鼻氣味。
「一般來講,如果人在火場內聞到這些刺鼻的氣味,就會打噴嚏或者咳嗽。這種情況下,人的呼吸頻率就會變快,短時間內吸入有毒氣體的幾率也會更高,便形成了一個死循環。如果此時有一條濕毛巾捂住口鼻,在煙量不濃的情況下,可以起到鎮定頭腦和抵擋刺激性氣味的作用,也能讓人的呼吸頻率更加平穩。」
「火災現場產生的幾種致命氣體中,一氧化碳是無法溶於水的,這就是濕毛巾捂口鼻這一方法的局限性。」祁興龍建議,逃生方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關鍵是防患於未然。從專業消防的角度來說,建議市民家中準備一些滅火器和逃生面罩等專業器材。
最後,咱們總結一下:其實就是,千萬不要以為有濕毛巾就可以無所顧忌的穿越濃煙!濕毛巾是否有效得看具體情形,但有勝於無。


在高溫和濃煙條件下,濕毛巾確實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在火災初始階段或者等待救援時,濕毛巾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火災逃生,這5種錯誤千萬別犯!


火災發生難免着急,很容易出現錯誤的逃生行為。以下火災中五種常見的錯誤行為,千萬別犯:
1.習慣心理,即原路逃生(×)
公共場所的旅客、顧客、遊客對環境不熟,對避難路線不了解,當發生火災的時候,絕大多數是奔向來時的路線,倘若該通道被煙火封鎖,就再去尋找其他入口。殊不知,此時已失去最佳逃生時間。
因此,進入公共場所時,一定要對周圍環境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進行必要的了解與熟悉,確保一旦發生火災可以快速自救逃生。
2. 向光心理,向亮的地方跑(×)
在緊急危險情況,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決定,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但這些地方可能是危險之地。因為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閘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處。

正確方法是,沿着「安全出口」發光指示標誌的指引下向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
3. 從眾心理,危機時刻沒有自己的判斷(×)
當人的生命突然面臨危險狀態時,極易因驚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盲目地緊緊追隨其後。
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模式有:跳窗、跳樓,逃進廁所、浴室、門角等。
4. 自高而下,習慣往下跑(×)
當高樓大廈發生火災,特別是高層建築一旦失火,人們總習慣性認為,火是從下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險,越下越安全,只有儘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

殊不知,這時的下層可能是一片火海。特別是只有一條疏散樓梯、不具備防火防煙功能的老舊民房,是非常危險的。
不要盲目沿樓梯逃生,可在房間內採取濕毛巾捂口鼻、往門上澆水冷卻、往有新鮮空氣的陽台躲避等方法,告知119你的具體位置,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5. 冒險跳樓(×)
當選擇的路線逃生失敗、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人們很容易失去理智,有些人會選擇冒險跳樓。
即使樓下有救援氣墊,一般的氣墊也只能承受6層及以下高度,從6層以上高度往救援氣墊上跳,相當於沒有安全保護,後果和樓下沒有救援氣墊就跳樓相差無幾。

濃煙是火災中的「奪命惡魔」


很多人以為,發生火災時,對人傷害最大的是燒傷,其實濃煙才是火災中致人死亡的最大危險因素。
濃煙致人死亡的元兇是一氧化碳。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鐘就會死亡。常用的建築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2.5%。此外,火災中的煙氣里還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還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龍、羊毛、絲綢等纖維類物品燃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對人的危害更大。
同時,火場中的濃煙和氣體還會造成吸入性損傷。吸入性損傷,就是指熱空氣、蒸汽、煙霧、有害氣體、揮發性化學物質中某些化學成分被人體吸入後,造成呼吸道、肺實質的損傷,以及毒性氣體和物質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學中毒。輕度吸入性損傷多限於口鼻腔和咽部,臨床可見含炭粒的痰液,口腔紅腫、時有水泡,喉部常有輕微疼痛和乾燥感。中度吸入性損傷主要侵及咽、喉和氣管,常伴有聲音嘶啞,上呼吸道發紅、水腫。重度吸入性損傷往往傷及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造成氣道黏膜脫落、肺水腫肺不張等,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

謹記燒傷急救「四字訣」


一旦遇到燒傷的情況,大家一定要及時就醫,不過,在就醫之前,大家應該採取哪些急救措施來減輕傷害呢?下面我們為大家科普燒傷急救的幾點原則。
燒傷請謹記急救「四字訣」:「脫」「沖」「裹」「送」。
「脫」指的是燒傷後第一時間脫離致傷物,立即撲滅火焰、脫去燃燒衣物。
「沖」指的是用自來水沖洗傷口,並持續用冷水沖,這樣能使局部快速散熱,降低創面殘餘熱量對皮下深部組織的傷害,減輕疼痛。
「裹」指的是用潔凈毛巾濕敷並包裹創面,預防創面污染及再次傷害。
「送」是指及時送至醫院,切記燒傷面積較大或病情較重的,可能會引起休克,一定要保持輸液狀態轉移,以防休克後無法輸液。
若是被爆竹燒傷,那麼,急救措施則需要在「沖」和「裹」中間加上一個「泡」字。
「泡」指的是在被煙花或爆竹燒傷或燙傷後,應儘快用大量自來水或乾淨冷水沖洗浸泡至少半個小時。這一步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可以減少燒傷者的灼痛感,減少皮膚表面殘餘的熱量;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消除致傷因素,緩解創傷疼痛。
燒傷事故時有發生,我們不僅要學習燒傷的急救措施,更要提前預防此類事故,降低燒傷發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五種人群的預防措施:
第一,嬰幼兒。嬰幼兒需要細心照顧,應將熱源移至嬰幼兒不易碰到的地方。
第二,學齡前兒童。預防學齡前兒童燒傷應該將火柴、化學物品等放在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教育孩子認識關於火、熱液、電的危險性。
第三,青少年。需要指導青少年正確用電,積极參加學校組織的救火演習等。
第四,成年人。成年人在使用酒精、安裝電氣線纜、使用煤氣時,應時刻提高警惕。
第五,老年人。老年人要多參加社區教育活動,兒女應當多加關愛,經常提醒老人要預防火災。
關於燒傷發生時的急救措施,很多人迷信「土方兒」和「偏方兒」,遇到燒燙傷的第一反應是自行塗抹牙膏、碘酒、紫藥水等,並且認為這樣的「土辦法」更加有效。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若是燒傷後在創面上擅自塗抹藥物,不僅不會起到治療燒燙傷的作用,有時還會掩蓋創面,使醫生無法立刻確定創面大小和傷口深度,甚至導致細菌滋生和創面感染,讓病情更加嚴重。


消防安全提醒您:大火無情!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消防安全意識!
這篇文章把各種常見起火的應對方式都說全了,非常難得!看到之後千萬不要獨享,轉到朋友圈,或許能救命!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台灣凌晨大樓火災致46死:失火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