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卡容易退卡難,預付卡消費糾紛年年有,這次的商家是曾經的「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01210.HK)。
最近,多位消費者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克莉絲汀門店關停,幾百元預付卡券無法消費。根據3月10日克莉絲汀發佈的公告,截至2023年2月28日,集團各項欠款約5700萬元。再加上若干供應商已展開法律程序,克莉絲汀集團銀行賬戶被凍結,被凍結金額為350萬~400萬元;所有零售門店自2022年12月已暫時關閉,目前公司正在想辦法融資,計劃於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手裡的蛋糕卡和蛋糕券到底該怎麼辦?律師表示,可以藉助網絡的方式,通過公益訴訟或集體訴訟維權。此外,由於克莉絲汀部分供應商已展開法律程序,消費者向相關法院主張自己的權利,刻不容緩。
實探杭州兩家門店:去年已關店
3月13日下午,銀柿財經首先來到杭州湖畔大廈,克莉絲汀文一西路店就位於一樓,周邊大多是6層樓以下的老房子。據銀柿財經觀察,以湖畔大廈為圓心的半徑一公里內,大小各類學校及培訓機構至少20家,蛋糕店至少10家。
克莉絲汀文一西路店大約有幾十平方米,門店招牌還未撤去,店內僅剩下幾個貨架和收銀台,門上還貼着出租廣告。

「租金物業費加起來,還欠我們將近20萬!」物業人員老柯(化名)聊起克莉絲汀就聲音就大了一些。據老柯回憶,這家店開了10多年,「以前生意很好,附近小區來買的人也比較多,甚至有人大老遠開車過來買,但在去年七八月份,這家店就關門了」。
當天下午5點左右,銀柿財經又來到克莉絲汀在和睦路上的分店,這家店位於兩條馬路的交匯的路口,周邊老小區林立。
克莉絲汀和睦路店同樣是大門緊閉,店門口停着幾輛單車和電動車。通過玻璃門可以看到,店內裏面地上有一些垃圾,除了收銀台以及嵌入牆內的柜子,基本沒有其他東西。

「這家店生意一般,去年就關店了。」附近一水產攤的攤主老齊(化名)向銀柿財經回憶道。他說,這附近的老人比較多,有時候老人不想做飯,就會買個麵包。不過他認為克莉絲汀蛋糕的價格偏貴,很多來買蛋糕的人,都是因為公司發了卡。
現在店關門了,那些沒消費完的卡該怎麼辦?
銀柿財經撥打杭州各家克莉絲汀店在大眾點評頁面顯示的商家電話,要麼無人接聽,要麼提示「該號碼是空號」。撥打克莉絲汀官方網址顯示的客服電話,也同樣無法接通。
門店關停,客服又聯繫不上,銀柿財經發現很多克莉絲汀的預付卡券消費者在網上求助,「克莉絲汀跑了,手上還有很多票」「卡里還有500塊怎麼辦」「時代的眼淚,怎麼又是我當韭菜」……
已有供應商展開法律程序

2022年7月,克莉絲汀創始人兼股東羅田安曾對媒體表示,克莉絲汀待兌付的預付消費券規模約在2.5億元,憑藉工廠、設備和部分門店不動產,「理論上可以兌付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並繼續經營」。但由於資金已被挪用,復工希望比較渺茫。
銀柿財經查閱克莉絲汀2022年中報了解到,截至2022年6月30日,克莉絲汀的合約負債2.66億元,而合約負債主要是對客戶收取的預付卡券價款。

根據3月10日克莉絲汀公告,截至2023年2月28日,集團在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方面拖欠約5700萬人民幣,由於若干供應商已展開法律程序,克莉絲汀集團銀行賬戶被凍結,被凍結金額為350萬元至400萬元,集團目前依賴股東貸款維持運營。此外,集團自2022年12月已暫時關閉旗下所有零售門店,目前公司正在想辦法融資,計劃於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
此外,克莉絲汀擬向認購人(中國智雅財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增發1.8億股,預計獲得資金凈額約1087.8萬港元。按2023年3月15日最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計算,籌集資金約953萬元人民幣。該募集資金加上銀行凍結資金合計不到1400萬元。截至3月14日收盤,克莉絲汀股價0.066港元,市值約0.8億港元。
最理想的狀況是克莉絲汀解決資金問題,順利開工復產,繼續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倘若企業陷入困境,若干供應商已開展法律程序,消費者手裡的預付卡券要怎麼辦?
消費者維權刻不容緩,可採取集體訴訟方式維權
著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專家胡鋼告訴銀柿財經,根據克莉絲汀目前的情況,不排除經營者資不抵債而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可能,而依據《企業破產法》之規定,破產財產清償順序主要是職工薪酬、社保及稅款、普通債權。本案中,所欠房租、貨款和消費者預付款一般列為普通債權,同一順序。
「為避免廣大消費者預付款無法追回,消費者需要立即起訴經營者。目前若干供應商展開法律程序,已佔先機,消費者向相關法院主張自己的權利,刻不容緩。」胡鋼說。
同時,胡鋼建議,由於克莉絲汀的總部在上海,消費者可以首先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向上海市的經營者所在地的市場監管機關進行投訴,如果找不到經營者所在地,消費者可以以合同詐騙罪向上海市的公安機關進行控告,消費者自己或者讓相關部門去聯繫受理供應商訴訟的法院,要求共同參加相關訴訟。
「藉助網絡的方式反映情況、組織起來,然後一起等待後續的公益訴訟或集體訴訟,這樣可以降低法律成本。」胡鋼如是說。
實際上,預付卡模式引發的消費者維權事件,屢見不鮮。預付卡式消費在餐飲、美容美髮、洗浴、健身等多種服務行業廣泛使用,也因此引發諸多消費風險,甚至會涉及眾多消費者的大規模的系統性消費風險。
近幾年,我國有省市已經在預付款消費(即預收款經營)方面制定專門的地方性法規或者地方性政府規章,對此作出專門的規範。2022年12月發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促進消費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也明確規定,經營者收取預付款後,終止營業卻不通知消費者退款,導致消費者既無法繼續獲得商品或者服務也無法申請退款,構成欺詐的,對消費者請求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支持。經營者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針對預付卡經營模式引起的消費風險,我國法規已經完善了許多,但胡鋼認為,這些還不夠,《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保法」)也應該重新修訂。「前段時間,中消協發報告提出要修訂消保法。我們現行的2013年消保法和1993年消保法,在預付卡方面的規定,內容是一樣的。從2013年至今,10年又過去了,我們的消保法也該進行重新修訂。」胡鋼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