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2023年02月18日19:54:11 熱門 1248

我們常把得不到的想像得很好,所以痛下決心一定要得到,這是人的本性;但是在付出很大代價、短暫的虛榮煙消雲散後,往往覺得所謂的光榮不過如此。可是孩子失去的童年及破裂的親子關係已補不回來,只能後悔莫及了。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晚上10點半,我在地鐵站看到了同事的女兒。我很驚訝她這麼晚了還在外面,因為她母親對她管教很嚴(她說不希望太早做外婆),這個時間不太可能允許女兒出來。女孩看到我立即跑過來抱着我哭,原來是和母親吵架了,一氣之下才離家出走,但是忘了帶錢,口袋裡只有一張交通卡,來到車站後不知去哪裡好,正在徘徊,看到我好高興,這樣就有台階下,可以回家了。

我知道她母親以她為生活重心,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問她為什麼會和母親吵架,她說媽媽對她照顧得太周到,連呼吸的空間都沒有給她,她要窒息了。媽媽一直說是為她犧牲,一旦達不到母親的期望時,會覺得自己對不起母親。

她說她活得非常不快樂,也害得母親不快樂,她感覺壓力非常大。

她的話令我沉思。每個孩子都需要適度的個人空間,父母愛孩子愛得緊迫盯人,反而讓孩子覺得不被信任、不被尊重,想盡辦法要脫離父母的掌控。這對母女都活得好累。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取悅別人,忘了讓自己快樂。孩子要取悅父母,拿出好成績;父母又要取悅孩子,累死累活。

長期取悅別人會失去自我,一個失去自我的人是不會快樂的。這個道理對父母來說也一樣。天下的父母都是為孩子好,但是只有自己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因為孩子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多,母親的情緒會嚴重影響家庭的氣氛,影響孩子的心情。父母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照顧好,然後孩子才會生活得好。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維尼中學」這個名字,在亞裔圈中非常有名,等於是台灣的建中、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是台灣最有名的中學),家長擠破頭地想把他們的孩子送進去就讀。在美國也有名牌、重點學校,相信很多人很好奇。

而《明星高中Live Show》(School of Dreams)這本書的作者,便是實際到這個學校去駐校觀察,將校長、老師、學生的心路歷程,毫無保留地寫出來供我們參考。

這本書一個可以引起讀者共鳴的地方在於它摘錄了一些學生的作文,而從書中所引用文章的作者姓氏可以看出,該校大部分是亞裔學生,尤其是華裔,如洪、崔、沈等姓。

這些生長在美國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照說是我們孩子羨慕的對象,因為沒有高考、聯考的壓力,但是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並沒有改變,因此他們所感受到的壓力並不比我們的孩子小。

我們看到他們也會在汽車上假裝睡覺,逃避跟父母講話;

他們對父母要求一定要進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也會反抗(為什麼我不進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這輩子就完了?你為什麼會沒有臉去見你的親戚朋友?我有作姦犯科嗎?);

我們也看到他們被逼着上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名校學習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補習班的無奈。

他們的焦慮、抑鬱、沒有安全感和親子關係的緊張,跟我們這邊是不相上下的。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看到這些孩子,我終於了解,如果問題出在我們父母身上,不是給孩子換地方上學就可以解決的。假若換地方可以解決,為何過了一個太平洋,到了彼岸,那些華裔孩子仍然如此不快樂?

很多人把壓力怪罪到環境上,因為環境的確會造成壓力,但是最大的壓力來源其實是自己的心態。如果自己有這個看法,環境沒有給你壓力,你也會去想像個壓力出來;但是假如自己心中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時,環境是莫奈你何的,只可惜能做到這點的父母很少。

當年我在美國教書時,常看到華人朋友忙得團團轉,成天接送他們的孩子去做志願服務,甚至有人叫孩子去非洲、中南美洲服務,因為這種資歷容易進醫學院、法學院。結果孩子申請上大學,就好像父母去打一場社會地位的肯定戰一樣,難怪孩子們會在作文中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分鐘他們都替我安排好了」。這些話聽起來這麼熟悉,這不就是我們的孩子所說的話嗎?所以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如何深深根植在每一代的父母心中,漂洋過海後仍是一樣。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們越來越痛苦,不知有沒有人靜下來想一想,這些痛苦其實是我們大人為了自己的顏面所添加上去的負擔。「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強。」這句話絕對沒錯,因為人類的演化就是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強,「青出於藍」要「更勝於藍」。但是「強」的定義卻要因時代、因孩子的天性而有所不同。

在封建制度之下,「強」當然是指科舉功名,就像王允對薛平貴說的「吾家三代將相,不招白丁」,就是繡球打中了你,也不認賬。我們知道古代商人的地位不高,某些顏色和某些布料是不准他們用的;但現在任何領域只要混出名堂,都會受社會的尊敬,現在是科技整合的時代,每個領域都可以出人頭地。

這點我們一定要提醒父母。讓孩子進入名校只是提供給他一個較易成功的環境,如何利用這環境或要不要利用這環境,還是在孩子個人的意願。也就是說,假如我們不能激發起孩子求知向上的動機,名校或一般學校都沒有什麼差別。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學習不像政治,政治是時勢造英雄,但學習是動機創造環境,就像那句名言:「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因此教育者的任務其實是啟蒙,引發動機,提供機會而已。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認清自己的角色、權利和義務時,社會必然平和很多,人也會快樂很多。

現在的青少年不快樂,有一個原因正如書中所說的:「不管我多努力我媽都不滿意,我在他們眼中永遠是個失敗者。」這種話是個警訊,是青少年死亡率中自殺占首位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最大的成因。

曾經有位高中的輔導老師把正向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的憂鬱量表給全校學生做,結果發現有70%的學生處在憂鬱症邊緣。憂鬱症的特徵之一是沮喪,對困境無能為力時,自信心會崩潰。「有夢最美」固然很好,但是要誠實檢視自己的能力,當目標定得太高時,美夢變成噩夢,會賠上自己的性命。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兔子、鳥、老鼠決定辦個學校,而它們都覺得自己的長處很重要,一定要列入課程。於是小兔子被訓練去學飛,結果跌斷了腿,使它原來可以拿A的跑,因而得了C;小鳥本來飛得很好,但是為了學打洞,折斷了翅膀,使原來可以拿A的飛翔,現在只有拿F了。

強迫孩子為我們的虛榮去做他不擅長的事,強迫孩子去成為他成不了的人,只會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使他喪失自信心。每個父母都認為他這樣做是愛孩子,但是,當我們愛孩子愛到只想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榮耀與光環時,他們本身的榮耀與光環反而會在我們的企盼中流失。因為我們做父母的讓孩子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是不對的態度。

因此請不要讓孩子覺得SAT、常春藤名校和成績是人生唯一的大事,是生命的分水嶺;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世界不會因為大學聯考而改變,人生比這個重要的事不知有多少。

明天,才是成功的真諦。當你考上了大學,沒有人管你中學是念哪個學校;拿到了博士,沒有人管你大學是念哪個學校。人生是看終點,而不是看起點,請父母們把眼光放遠,看他30年以後的成就吧!

恭喜以下5位粉絲

城兄

小魚兒的大兔子

本寶寶

毛毛嫣

小萍

在《我「無條件養育」的孩子,怎麼瞅着不對勁?》

文末的留言點贊數進入前5名

同事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她說她要窒息了 - 天天要聞

請這5位粉絲,

在該文底部留言收貨地址和聯繫電話,

我們將為您寄去安心的著作《在遠遠的背後帶領》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