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12月1日訊(本網記者 靳佩佩 通訊員 趙婧婷 文/圖)「草莓特別新鮮,周末帶孩子來採摘,既滿足了視覺享受,又是一次味覺體驗。」日前,10多名遊客在渭源縣路園鎮東灣村採摘草莓,歡快的親子體驗令遊客讚不絕口。

2016年,在福州市晉安區牽線搭橋下,渭源縣台辦積極配合引進台商劉兆翔幫助路園鎮東灣村成立富民草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農民土地20畝,建成標準化草莓種植鋼架大棚36座,分別種植夏草莓和冬草莓,並簽訂了包銷合同。依託「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種植模式,台商負責種植技術、防疫和成品銷售,渭源富民草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其指導下種植和管理,草莓種植規模逐年擴大。
據渭源縣路園鎮東灣村富民草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耿彥軍介紹,目前,標準化草莓種植鋼架大棚已增加到100座50畝,每座大棚給農戶帶來的毛收入已達7000多元,並帶動周邊貧困戶婦女到草莓大棚務工,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鼓起了當地群眾的「錢袋子」,為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感謝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搬進了鎮區的新房,這裡距離縣城不足5公里,孩子上學方便,還可以隨時出去打工,現在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渭源縣路園鎮移民新村村民董尕調說。
近年來,在省、市台辦的指導和協調推動下,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愛心援助1130萬元,在路園鎮建成移民新村。像董尕調一樣,搬進鎮區新房的路園鎮村民共有40戶,現在他們家家住在裝修精美的小洋樓里,不僅交通便利了,周邊的基礎設施也齊全了,新成立的種養殖合作社、高原夏菜種植企業等更是讓他們有了賺錢的新途徑,從根本上解決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問題。
2017年,台盟福建省委會為渭源縣田家河鄉的學校和學生捐贈了價值10萬多元的羽絨服及籃球、足球、跳繩等體育用品。近三年,省台辦發動台胞為全縣貧困學生和貧困群眾捐助了價值400多萬元的棉衣、棉被等冬令物資,解決了貧困群眾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增強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