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拔牙方式
2018年8月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短短几年的時間傳播到中國的33個省份,幾乎是每個角落,非洲豬瘟已成為了常態化,給養豬朋友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隨着國家對非洲豬瘟防控策略進行調整,允許豬場自救,而非洲豬瘟又是高度接觸性疾病,不接觸就不會發病,這也為豬場「拔牙」的處理方式提供了可行性,那麼什麼叫拔牙呢?就是把感染的病豬,一頭或幾頭清除出豬群。因為這些豬都是帶毒的必須要清除傳播源。
這幾年,我在豬場服務過程中發現,很多豬場談「非」色變。事實上非洲豬瘟是可防可控的,通過有效的生物安全是可以將非洲豬瘟阻擋在豬體之外的,通過「快、狠、准、靜、控」,將感染的豬只清除,保留更多的未感染的豬只,為豬場減少損失,也為豬場以後復養提供保障。
快:就是立馬「拔牙」這是個最關鍵的因素,豬場感染非洲豬瘟後,越早發現,越快處理越好。在豬只感染早期進行「拔牙」處理,成功的幾率將極大地提高。因此需要豬場所有員工了解豬只患非洲豬瘟早期臨床的幾大癥狀,如目光獃滯、精神沉鬱、突然減料等。
狠:在「拔牙」清除的時候一定要徹底,只要出現早期的臨床癥狀必須狠心地拔掉,不要捨不得。
准:判斷準確,一旦發病第一時間通過實驗室的病原檢測確診是不是非洲豬瘟病毒,才能對症防控。任何的臨床表現都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靜:豬場發生非洲豬瘟後,豬場保持在「靜默狀態」,以防病毒的擴散。做到:不斷奶、不轉群、不免疫、不配種、不搞衛生、特別是不能在豬場解剖病豬。
控:控制病毒數量至豬群的最低感染值,利用物理方法阻擋病毒擴散到豬群,利用消毒減少病毒的載量,利用組方有效的藥物提高豬群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非洲豬瘟再可怕也是一個病毒,以控制傳染病流行的3大環節:消滅傳染源、截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為原則,一方面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的管理,另一方面添加有效的藥物為保護易感動物提供保障,從而科學的讓非洲豬瘟可防可控。
有很多的養豬朋友也嘗試過很多的方法,使用過不少的藥物,最終還是勞命傷財,雪上加霜。
非洲豬瘟的防控
任何的防控都必須有醫學理論為基礎的,病急亂投醫,以葯試病最後以失敗告終。下一個話題我們來談談如何合理地用藥及用藥上的幾個誤區。讓你防非控非路上少走彎路,如果你覺得有用 請點贊 關注肖老師 下一期你就能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