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籃球划出漂亮的弧線、在空中旋轉,所有人屏住呼吸時,此刻是美妙的。
體育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它的未知和不可預測性——這就是我為何痴迷於那些正在成長中的新星的原因。
你看得到他們身上那些驚人的天賦、你看得到那些無限的可能性,但任何人也無法確定未來會如何發展。
故事才剛剛開篇,勇者才踏上無盡征途的第一步。這是最美好的時刻。
接下來,筆者想要開啟一個新系列,一是分析,二也是記錄一下聯盟中超新星們的成長曆程,為他們剛剛結束的賽季做一個儘可能準確、全面、詳細的賽季總結,同時展望一下未來。
第二篇,我們將為大家帶來2020年探花秀拉梅洛-鮑爾的賽季總結。
「你認為休賽期自己哪一方面需要提升?」
「每一方面。投籃能力、防守、控球、所有事情,我要在所有方面都做得更好。」
這是上賽季黃蜂附加賽出局後,記者與拉梅洛-鮑爾的對話。讓我們記住它。
2021-22賽季的拉梅洛鮑爾是如何打球的?
這是一篇寫在新賽季伊始的前賽季總結——所以,讓我們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吧。
我們直接跳過賽季回顧和高階數據分析的常規套路——作為魔術師、科比、詹姆斯後,歷史第四年輕的全明星球員,拉梅洛是如何的才華橫溢、他的傳球是如何的天馬行空、他的未來是如何引人遐想......這些我覺得已經無需贅述。(或者我們把這部分留在最後說)
拉梅洛-鮑爾已經是個紅人了,他的優點人盡皆知。
我們來說說拉梅洛-鮑爾的問題。
個人進攻
顯而易見的,拉梅洛-鮑爾的問題並不在傳球上——而是在個人進攻上。
三球有讓身邊所有人變得更好的能力,在他的帶領下,上賽季的夏洛特黃蜂場均得分聯盟第四(115.3分)、場均助攻聯盟第一(28.1)、7人場均得分上雙,拉梅洛-鮑爾本人的助攻率(34.2%)也排到了聯盟第8。
作為一個球場指揮官,三球是合格的——但問題是,夏洛特黃蜂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球場指揮官。
除了戈登-海沃德和普拉姆利,這支黃蜂隊剩餘的球員全都是25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人人都能攻,但是缺少一個主心骨,三球常規賽如風的反擊和策動,能讓體系里的每個人都發光發熱,但到了生死戰,當對面針對性布防、降下速度、不給黃蜂反擊機會,逼迫黃蜂隊見招拆招的時候——鮑爾的局限性顯現了出來,而整個黃蜂隊也顯得群龍無首。
於是,進攻火力如此強大的夏洛特黃蜂,連續兩年折戟附加賽——21年輸了步行者27分、22年輸了老鷹29分。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鮑爾個人進攻的各個方面。
籃下進攻
拉梅洛-鮑爾是現役全聯盟最高的控球後衛。他的註冊身高是201cm,而且據說在進入聯盟後已經長高到了203cm以上,這是一種天然的優勢,也是拉梅洛-鮑爾如此特別的原因之一——但目前為止,拉梅洛鮑爾並沒有完全地利用這種優勢。
上賽季,拉梅洛-鮑爾在禁區(4英尺內)的投籃命中率是54%——在所有控球後衛中,只能超過20%的人。這顯然是不夠好的。
目前為止,他並沒有開發出背身的技能,也很少有接隊友傳球的切入得分,他的籃下出手,大部分來源於突破後的上籃或者拋投。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以GIF的形式解析一下三球突破和終結,有哪些優勢和需要提升的方面:
運球
還記得幾年以前,許多人熱衷於討論保羅-喬治、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杜蘭特誰是兩米以上運球最好的球員嗎?
現在,拉梅洛-鮑爾應該加入這個討論。作為一個2米以上的球員,鮑爾可以做出所有你能想像到的運球過人動作,他運球的速率、人球結合之完美,完全不像是一個擁有這樣身高的球員:
流暢的胯下運球、體前變向,托尼-帕克式炸球轉身過人。
凱里-歐文式假背後運球真轉身過人。
賈馬爾-克勞福德式快速兩次背後運球過人。
背運後撤拜佛,點起對手重心後變相甩開。
德維恩-韋德式人球分過,蝴蝶穿花般穿過兩人助攻隊友。
nba本土的解說員經常將拉梅洛鮑爾形容成「職業賽場上的街球手」,足以見得三球的運控有多麼的嫻熟,不止是現役,就算是歷史上同樣身高下能像他一樣運球的控球後衛,大概也只有便士哈達威和魔術師約翰遜了。
運球過人這一點對於三球而言從來不是問題,更別提他有着出色的第一步爆發力和35.7%的擋拆持球佔比——無論是一對一還是利用擋拆,拉梅洛總是能夠甩開他的對手,殺入內線......
問題出在過掉第一個人之後的事情。
終結
2021-22賽季,拉梅洛-鮑爾場均持球突破13.8次,黃蜂隊內最多,全聯盟第18位——這足以證明拉梅洛殺入內線的能力。
但是,在殺入禁區之後,拉梅洛鮑爾的命中率只有44%。這個命中率在全聯盟場均突破超過10次的球員中排倒數第六。
在殺入籃下後,卻無法終結,這是目前拉梅洛鮑爾最大的短板。
看一些例子:
拉梅洛-鮑爾用一個漂亮的大幅度體前變向甩開對手,但是在面對籃下補防上來的防守人時,他試圖以一個空中換手的上籃終結,但最終沒有完成。
三球目前的籃下終結較差,筆者認為是兩個原因組成的:
一是體重太輕。
201cm的身高,註冊體重卻只有81kg,竟然和185cm的特雷楊一樣,要知道,和鮑爾差不多身高的麥迪、喬治、坎寧安,體重都在100kg以上,過於單薄的身體,造成了三球的籃下對抗能力很弱;
二是迴避對抗。
這一點可能是由第一點導致的——當殺入籃下之後,比起尋求身體接觸製造犯規,拉梅洛鮑爾更喜歡在空中用拉杆、換手等一系列操作把自己擰成麻花,去躲避對手的封蓋。在場均13.8次突破的情況下,他突破造成的罰球場均只有1.1次,這在聯盟突破超過10次的球員中排名倒數第8。
此外,筆者還在復盤拉梅洛鮑爾的比賽過程中觀察到了他的一些突破以及終結的習慣:
儘管三球是一個左手右手都能上籃的球員,但是他在左側和右側突破時,有着比較明顯的終結習慣,並且在左右手上籃時的命中率有着比較明顯的差別。
比如當他從弧頂運球,向右側突破的時候,他比起上籃更喜歡使用拋投:
即便得到了上籃的機會,他也更喜歡從右側起跳,空中換左手終結:
而當對手封住了他的拋投,也沒有給他中路的空間,他無法換左手終結時,他用右手上籃(有時候會用勾手)的命中率通常比較低(可惜沒有數據可以顯示這一點):
反之,假如他是從弧頂突左側,他通常都會選擇左手上籃為終結方式,而且終結的命中率較高:
由於沒有數據支持,筆者不敢斷言拉梅洛鮑爾的右手突破終結不如左手,但是這種趨勢確實是存在的——無論是弧頂突右側,還是左側突中路,這些需要用右手上籃終結的進攻方式,拉梅洛鮑爾都更喜歡用拋投終結。
儘管拉梅洛鮑爾確實是一個拋投高手,但是拋投這種終結方式比起直接上籃還是不可避免的缺乏一些穩定性——尤其是在對抗加強、壓力增大的時候。
而上賽季已經有一些球隊嘗試着抓住這一特質針對三球:
對陣籃網第四節,三球的拋投被德拉季奇完美預判封蓋。
緊接着,歐文防守鮑爾時,也選擇了放右路給他(注意歐文的滑步方向),然後等待鮑爾回到左側,干擾掉鮑爾的上籃。
還有對陣馬刺的時候:
玻爾特爾,滑步跟在拉梅洛身後,等着他右路換左手這一下,送上封蓋。
這一球注意玻爾特爾的站位,作為一個沉退式防守的中鋒,他守掩護的位置原本應該更靠下,但也許是因為了解鮑爾的進攻習慣,他選擇了將防守位置上提一些,在拋投的區域阻攔鮑爾,最終成功搶斷。
還有對陣雄鹿的時候:
注意這一球馬修斯的補防位置。在賽季初被鮑爾砍下36分之後,雄鹿隊顯然是研究過鮑爾的進攻習慣的,這球馬修斯的補位完全預判了三球的拋投,導致三球拋投三不沾。
這一球本布里同樣完美預判了鮑爾的出手方式和出手時機,本場比賽雄鹿包括朱霍樂迪、本布里在內,還有很多次這樣預判三球拋投干擾的例子,篇幅原因就不全展示了。
總而言之,拉梅洛鮑爾在終結方面的進攻手段還是有些單調,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配合三球舉世無雙級別的出球能力(左右手單手秒出球,傳球沒有任何死角,可謂是「見縫插針」,視野、準確度都是頂級),也能形成比較優秀的擋拆效果。
但是現如今聯盟「擋拆」這個戰術最大的作用——製造後衛對內線的錯位,然後輕鬆得分,這一點上拉梅洛是不夠出色的。
上賽季,三球場均發起7.6次擋拆持球,但是當自己出手時命中率只有40%,這在聯盟所有擋拆持球人中是倒數的。下一個賽季我們急需看到三球在這方面的提高。
投籃
比起突破終結的不穩定,拉梅洛鮑爾的投籃其實相當的出色。
他具有在任何區域開火的能力與自信,他的接球投籃有效命中率是驚人的63%,其中三分命中率42%,接球投籃得分全隊第一,有效命中率全隊第二——是黃蜂隊當之無愧最出色的射手。
他的持球投籃相對弱一些,45%的有效命中率排在隊內第五,場均通過持球投籃得到5.6分全隊第一,但這個產量和效率放在全聯盟只能排在30名開外。
造成鮑爾持球投籃效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的出手選擇。
上個賽季,只有三名球員在30英尺以上的三分球出手次數比鮑爾多——拉梅洛-鮑爾在這個距離總共出手了53次——當然,從中學到澳洲聯賽,他一直在出手這些超遠三分球,他有這樣的自信,但是有些時候,作為黃蜂隊唯一的球場大腦,球隊可能需要他再斟酌一下這些出手:
儘管總體而言,無論是持球遠射還是接球遠射,拉梅洛鮑爾都是非常出色的射手,根據nba.com的數據,他在25-29英尺的「遠距離」三分命中率達到38.4%,排名全聯盟第8——但我們依然不建議他以這種方式作為主要進攻手段。
超遠三分、持球三分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穩定。看看聯盟那些以此為招牌的巨星,他們無一不是有着一項其他的高效進攻手段做保底,才敢出手大量的超遠三分:
火箭時期的哈登以此為主要進攻手段,因為他有超高的造犯規率做保底;
庫里能把超遠三分投到正常三分的穩定性、同時其他進攻手段也很高效;
東契奇、特雷楊敢出手大量超遠,是因為他們有超高的擋拆成功率做保底;
這些都是目前拉梅洛所不具備的。
中距離投籃
年輕一代的球員在中距離投籃技能上的匱乏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生涯前兩年的拉梅洛-鮑爾是個出手分佈極其「魔球化」的球員,他在三分線外和內線的出手加起來達到71%,而還有20%的出手來自中近距離的拋投——在10-16英尺,他僅僅有10%的出手。
雖然直觀上來看,拉梅洛鮑爾的投籃機制並不適合開發中距離投籃(比較偏一段式,沉球位置比較靠下,出手點也不高),但是放着這201cm的身高,卻在面對中鋒沉退時只能選擇185cm小後衛式的拋投,在觀感上確實有些暴殄天物:
約基奇沉退,放給鮑爾中距離大片的空間,但鮑爾缺乏中距離能力,只能選擇再往裡運一步,一個較遠的小拋投不中。
面對戈貝爾極其保守的蹲坑式方式,鮑爾的面前一片開闊,卻因為缺乏中距離能力無法懲罰戈貝爾,只能剎車來一個急停大拋投,換回一聲清脆打鐵。
偶爾忍受不了被放兩米,來一個中距離投籃,但動作卻十分彆扭。
進攻總結
拉梅洛鮑爾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傳球大師,他擁有着聯盟頂級的抓機會能力,在他的傳球上你可以看到賈森基德、史蒂夫納什、白巧克力、魔術師、手槍馬拉維奇等多位歷史巨星的影子,但是目前限制他更上一個台階的就是他終結和中距離手段的欠缺。
在這支夏洛特黃蜂隊,拉梅洛鮑爾自身沒有穩定的懲罰大個子能力是走不遠的,未來他的前進方向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路是開發自身技能,完善像上述的終結、中距離,成為一個史蒂夫-納什式自帶體系的控球後衛;
另一條路是黃蜂在拉梅洛鮑爾的身邊配置上一圈強力的幫手,打造一支真正的勁旅——就像是新澤西籃網為賈森基德做的、或是湖人為魔術師約翰遜做的一樣。而拉梅洛只負責把自己目前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就夠了。(比如控制失誤率、完善出手選擇之類的)
但考慮到夏洛特是個小球市,你很難想像會有安東尼戴維斯、喬爾恩比德這種級別的球星來投靠拉梅洛,所以還是第一條路更符合實際一點。
還記得我們文章開頭拉梅洛的那段採訪嗎?
「你認為休賽期自己哪一方面需要提升?」
「每一方面。投籃能力、防守、控球、所有事情,我要在所有方面都做得更好。」
比起二年級數據從新秀賽季的15+6+6,提升到20+7+8,我對於拉梅洛-鮑爾效率的提升更感興趣。
自從2000年以來,獲得最佳新秀的控球後衛們幾乎都有一個難以擺脫的魔咒:就是在第二年使用率提升的同時,效率出現下降。包括保羅、歐文、邁卡威、莫蘭特在內,都難逃這個魔咒。
而能夠做到產量和效率都上升的只有兩人——德里克-羅斯、達米安-利拉德——還有現在的拉梅洛鮑爾。
上賽季,在場均得分上升了4.4分的同時,鮑爾的有效命中率從50.9%(超過聯盟50%球員),上升到了52.4%(超過聯盟75%的球員);而且,在使用率從26%漲到28%,場均多了1.5個助攻的情況下,鮑爾的失誤率並沒有增多。
這一切都反映了鮑爾的學習能力——這才是我最關注的。
有很多人說拉梅洛鮑爾只想着帥、只想着秀操作,這點我不敢苟同——在選中拉梅洛鮑爾以後,黃蜂以每年增加10個勝場的速度穩步提升着——三球能贏得最佳新秀最大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他是個能贏球的球員嗎?
附加賽的失利固然難堪,可是那些詆毀拉梅洛鮑爾沒進季後賽的人有沒有想過——假如不是傷病,黃蜂根本不需要打附加賽?
感恩節那天,夏洛特在聯盟中排名第五。拉梅洛·鮑爾和邁爾斯·布里奇斯領銜的進攻狂潮,贏得了聯盟中最令人興奮的球隊的讚譽。
直到1月下旬,黃蜂隊一直在為東部六號種子而戰。就在那時,戈登海沃德腳傷,夏洛特在艱難的賽程中輸掉了10場比賽中的9場。
然後他們在交易截止日前火速弄來了蒙特雷茲·哈雷爾加強前場,夏洛特在常規賽結束時贏得了15場比賽中的11場......
也許這就叫做成王敗寇吧。
這個時代球迷遺忘的速度快得驚人,又或者有些人根本未曾關注過程。人們對於一個球員從吹捧到貶低(或者反過來)只需要一場比賽,這是多麼荒謬的事實。
而對於那些關注、並且喜愛拉梅洛鮑爾和黃蜂隊的球迷們,我想讓大家明白一件事:控球後衛,在這個聯盟中成長到最佳形態就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對於那些傳球之上的控球後衛尤其如此。
享受這支美妙的華爾茲吧,別嫌舞曲太長,也別在乎旁人的議論紛紛——他們只是聽不見音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