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什麼值得買用戶原創:Cici_whatever
前言
投影機正在迅速蠶食原本屬於電視機的市場,以至於如今不少電視廠商不僅需要提防同行之間的競爭,微投的茁壯成長也逐漸從另一個維度吞噬過來 —— 有點像十多年前手機逐步取代MP3的地位,把當年稱之為潮流的迷你播放器轟成如今的小眾文化。
MP3功能相對簡單,判定優劣非常容易,手機功能相對複雜,在網絡上形成諸多討論,甚至有些商家避重就輕讓消費者蒙冤。與上述例子類似,微投在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同時,要判定它的優劣並不能簡單地判定「優劣」,而是在對應價位上堆料、應用技術、耐用度上進行分析。
隨着618消費節臨近,不少朋友開始諮詢筆者微投相關問題,其中就有問到「投影技術」相關,在此就是為了讓各位「避開雷區」,下文主要會從「投影技術」方面進行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投影技術
目前市面上所具備的投影技術無非這幾種:LCD投影技術、DLP投影技術、LCoS投影技術。
其中,LCD投影技術包含「單片式LCD」和「三片式LCD」投影技術;DLP投影技術包含「單片式DMD」和「三片式DMD」投影技術;LCoS則因為沒辦法做大規模量產各位可以忽略。
簡單提一下上述領域中有兩個技術分別被兩家巨頭給承包,其一是「三片式LCD」投影技術,它廣泛應用於愛普生投影機中,因愛普生擁有大量相關專利以至於其他廠商基本不會應用。其二是「LCoS」投影技術,索尼、JVC在該技術的探索上最為深入,目前採用該技術的投影機絕大多數都來自索尼、JVC(並且是高端產品)。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廠商都是採用來自德州儀器的TI DLP技術,由於德州儀器作為成熟的上游半導體供應鏈廠商一直對外銷售自己的芯片,也給市面上滿目琳琅的產品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核心元器件。
「單片式LCD」因為成本低而被低端市場看中,某寶中千元以下的機器百分之九十九都會採用該技術,缺點是亮度低、色域低、耐高溫性低等,基本已經被主流市場拋棄;「三片式LCD」相對高端,但因為其佔用空間較大,一般會出現在愛普生商用投影機;「單片式DMD」的優勢在於相對於「單片式LCD」而言,它對光源亮度損耗較少,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飽和度和色域;「三片式DMD」應用範圍目前還無法在普通家庭用戶中普及,各位只需要知道目前大多數電影院投影機都採用該技術,這裡不展開說明了。
經過上文的鋪墊,相信各位已經對投影技術的梗概有了基本認知。那麼,下文主要講目前主流的DLP投影技術中可能存在的「坑」。
目前市面上不少中高端投影機都採用了DLP投影技術,相較於單片LCD投影技術,它在多方面取得了碾壓性優勢,隨着DLP技術的成熟也從曾經影院級投影機逐漸普及到家庭娛樂用的微投上。但,普通消費者連DLP本身都很難去理解,更別提其中還可能出現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等來「坑」消費者的案例了。
DLP和DMD有何關係?
DLP是投影技術名,全稱Digital Light Processor,即數字光學處理。採用該投影技術的投影機必然內置微型數位反射鏡對光源進行反射和控制,這個微型數位反射鏡名字叫「Digital Micromirror Divice」,也就是我們說的DMD了。
小結一下,DLP是投影技術名,DMD是DLP裏面的核心元器件名,不要混淆了。
順便提一提下文會講到的DLP相關黑科技:DLP XPR。
2017年美國德州儀器推出了XPR像素位移技術,可以讓DMD芯片在物理小鏡片固定的情況下實現越級挑戰 —— 靠對角線高速來回抖動可以讓原本480P、720P分辨率的DMD芯片上升到1080P,或者讓原本1080P的DMD芯片上升到2K甚至4K。
注意,這裡依靠高頻率抖動出來的分辨率並非虛的,而是依靠人眼的「視覺停留」效果達到了真正提升分辨率的方式。上圖為德州儀器官網截圖,在微鏡列陣尺寸(Micromirror array size)標明1080P的情況下,這枚DLP470TE芯片的實際顯示分辨率可達4K。其該技術的出現大大降低了相關產業的成本,家用投影就是其中深受影響的產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XPR技術雖然美好,但拉升分辨率後還是會有一些小小的「後遺症」,用控制變量法舉個例子,在其他配置都相同的情況下「抖動1080P」相較於「原生1080P」畫面對比度會會下降
DMD對觀影的影響在哪裡?
不同尺寸的DMD芯片上密密麻麻地排列了80萬至800+萬面小鏡子(每個小鏡子就是一個像素點),而且每個小鏡子都可以獨立向正負方向翻轉不同的角度度,並可以每秒鐘翻轉幾萬次 ,而這些也直接影響着投影的原生分辨率、透光率、刷新率等等,DMD芯片尺寸越大,成本也就相對越高。
DMD芯片與相機中的傳感器CMOS類似,從目前來看屬於「面積越大越好」,目前市面上常見的DMD面積為0.33英寸、0.47英寸和0.65英寸,它們分別提供不同的原始分辨率、刷新率和亮度典型值,兩者之間的成本價格最高可達2倍!各位應該清楚分辨率、刷新率和亮度對於我們觀影體驗是有直接影響的,這也是為什麼DMD之所以在投影中如此關鍵。
相信看到這裡各位也能猜測出問題所在,有一些商家很可能會用0.33英寸DMD芯片的產品通過XPR技術將「分辨率」提升,賣到0.47英寸的主流價格,從中利用信息不對等謀取暴利。
堅果J7S虛假「升級」
目前不少電子消費品的命名喜歡跟隨iPhone的方式,在外觀改動不大的產品後綴名中加入「S」,以表達產品的確還是有升級之處的。但堅果J7S相較於上一代產品堅果J7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倒退 —— 尤其是在DMD方面。
在上一代產品堅果J7當中,我們看到了其官方宣傳頁上直接註明了0.47DMD芯片,表明它確實採用了高規格的DMD,原生物理分辨率的確可以達到1080P。
但在堅果J7S的頁面當中,你會發現在DMD之前並沒有標註對應的數字,但從某東電商平台的「規格與包裝」頁面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堅果J7S的顯示芯片描述:
如果真的採用0.33DMD,這就不僅僅是避重就輕,而上升到了虛假宣傳!因為堅果J7S商品詳情頁中明確寫道「207萬真實微型鏡片」,這在0.33DMD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要知道,目前J7S和J7的售價幾乎持平,甚至J7S的價格還高出幾百元。而0.33英寸DMD與0.47英寸DMD價格相差40餘美元,光是單一電子元器件就導致產品單價相差接近300元人民幣。
堅果J7S在關鍵技術上倒退但價格反而提升,0.33DMD在成像上相較於0.47DMD有很多的短板,通過上文提到的XPR驅動器進行抖動實現1080P顯示,雖然確實提高了物理分辨率,但在物理特性上的其他功能點會隨之下降: 例如對比度降低、光照均勻度下降、色准色域不穩定等等。
4000價位選擇
該價位上已經可以選擇不少採用DLP投影技術的微投了,其中不乏松下、LG等日韓品牌,國內極米、宏碁等同樣有不少選擇。
LG-PF50KG
先說說LG-PF50KG,這是一款定位「便攜」的投影機,這裡普及一個小知識點:一旦定位便攜,微投需要妥協的地方就非常之多了,也包括了LG-PF50KG。它採用了LED光源,擁有1080P的物理分辨率以及2.5小時續航的能力。
LG-PF50KG難得之處在於在該價位段上的便攜式投影儀依然提供了1080P的分辨率,這是在同類一線品牌中非常少見的。當然,LG-PF50KG雖然採用DLP投影技術但DMD面積並沒有被列舉出來,不知道是依靠0.33DMD「抖動」生成還是0.47DMD原生。
極米H2
極米H2在4000價位內同類定位產品中幾乎難有對手,1350ANSI流明、0.47DMD原生1080P分辨率、全局運動補償MEMC、哈曼卡頓音箱支持、智能輔助矯正、自動對焦等等。
宏碁(acer) H6517ABD
acer在這款產品中採用了0.65DMD,這是在別人家萬元旗艦才會看到的DMD尺寸。也得益於這枚超大芯片和採用UHP燈泡,H6517提供3400ANSI流明的優秀成績。但類似於愛普生、索尼燈品牌,acer這款投影機依舊偏向於商務風格一些 —— 它沒有內置系統,必須要連接主機或者電腦使用,另外雖然支持3D影視功能但需另購3D眼鏡。與此同時,雖然宣傳中有「自動梯形校正」,但只支持自動垂直梯形校正,左右無法校正,這意味着它能且只能正投,但這往往是普通家庭用戶的痛點。
如果你對於商務風格的投影機並不排斥,那麼acer在這個價位中就並非最優選擇了。
總結
相信各位看到這裡已經明白在採用DLP技術的微投中,DMD尺寸對於人們觀影體驗有着怎樣的影響了吧?各位在購買之前一定要擦亮自己的雙眼看清楚DMD尺寸大小,防止不良商家或者導購趁虛而入。
在購買家用微投之前,各位需要特別注意「光源種類」 「投影技術種類」以及「ANSI流明數值」這幾個關鍵參數,其次就是觀察解決一些痛點的技術是否搭載在內,類似有「自動對焦」 「自動梯形校正」 「運動補償」以及解碼器是否採用新版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