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今年3月底,也就是俄烏最後一輪談判之際,是雙方達成停火的最佳時機。
當時俄烏幾乎已經達成「臨時和解」,澤連斯基表示願意答應普京提出的烏克蘭中立化、承諾不加入北約等條件,並就頓巴斯地區兩地的地位問題作出妥協。
然而,美英不斷「拱火」和對澤連斯基的極力慫恿,最終導致俄烏談判破裂,讓烏克蘭錯過了一次最有希望恢復和平的機會。
2022年即將結束之際,俄烏衝突再次迎來新的變數,普京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這場「俄羅斯絕不能輸」的戰爭中。
12月13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今年普京將不會舉行年度記者會,但他會在「合適的機會」同媒體進行交流。同時,今年克里姆林宮也不會舉行新年招待會。
年度記者會是俄羅斯重要的政治活動,也是克里姆林宮舉行的最大規模媒體招待會。普京自2001年便開始主持召開年度記者會,除了他擔任俄總理期間(2008-2012),從未中斷過。
即便是在去年俄羅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普京也依然主持召開了年度記者會,當時有超過500名國內外記者會參會。2021年的年度記者會持續了近4個小時,普京回答了多達55個問題,其中包括俄內政、經濟、俄烏關係等問題。
至於今年的年度記者會為何打破傳統,宣布取消,克里姆林宮方面沒有給出答案,但所有人都明白,自然與俄烏衝突有關。
個人認為,普京決定今年不舉行年度記者會,主要是因為其實他沒有什麼可以談的。
有句話說得好,「朋友不需要你的解釋,敵人不聽你的解釋。」對於俄羅斯記者和「對俄友好國家」的記者,普京沒什麼說的。而對於那些西方記者,普京就更沒什麼和他們談的了,因為他們一定會提出非常尖銳的問題。
戰場上的得不到的東西,不要指望在其他地方能夠得到。
普京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儘快讓俄軍在烏克蘭戰場取得決定性戰果,並以一個「俄羅斯可以接受的談判條件」結束這場拉鋸戰。屆時,再補辦年度記者會也不遲。
從缺席G20峰會,到取消今年的年度記者會,這些事件都說明,俄烏衝突對俄羅斯造成的影響,遠比世人想像的要大。普京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作為俄烏衝突始作俑者的美國,則依然極力避免直接介入俄烏衝突。
當地時間12月12日,拜登在參加一場活動時被隨行記者追問,美國是否會出兵烏克蘭,拜登的回答非常乾脆,只有兩個字「不會」。
但拜登隨後補充說,美國將繼續像之前一樣,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援助。
在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上,美國出手越來越闊綽,也越來越慷慨。俄烏衝突爆發初期,華盛頓只是將一些淘汰武器送給烏克蘭,但隨着戰事的持續,美國的援烏武器清單中不乏M777榴彈炮、「海馬斯」多管火箭炮這樣的先進武器裝備。
時至今日,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總額,已直逼200億美元。
但是,在「是否會派美軍士兵去烏克蘭」的問題上,美國的態度從未變過。原因再簡單不過,俄烏衝突就是美國一手策劃的「單邊代理人戰爭」,目的就是為了利用烏克蘭消耗和削弱俄羅斯,美軍怎會親自下場?
但美國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俄烏衝突拖得越久,外溢的風險就會越大,誰也不敢保證,哪一天戰火會蔓延至北約成員國的身上。屆時,美軍想不下場「救火」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