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報道包括:
一、日經復蘇指數新加坡從第5名狂跌至100名
二、新加坡七天平均社區病例比例升至0.83
三、昨夜通報12起死亡病例,介於60歲至98歲
四、總體病死率升至0.222%,社區病死率升至0.357%
五、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升至總人口的86%
六、未接種疫苗年長者病死率是完成接種同齡人的28.3倍
七、ICU和輸氧病例升至438人,ICU佔用率72.8%
八、普通住院病患人數降至1228人,佔用率74.4%
九、社區護理中心(方艙)住院降至2萬4511人

日經復蘇指數新加坡從第5名狂跌至100名與蒙古國同列,比阿富汗靠前1位
11月5日,最新日經新冠復蘇指數顯示,列全球第100,與西非的貝寧共和國、亞洲的蒙古國同列,排在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之後,排在阿富汗、菲律賓之前。
而在今年7月7日公布的新冠復蘇指數中,新加坡位列全球第5名。這四個月以來,新加坡逐步推進「與冠病共存」策略,新冠復蘇指數排名卻一落千丈。

我們來看一下最新的排名:

日經亞洲特別對日本、新加坡兩地做了比較。
八月份,日本每日新增2萬5000多起病例,後來大降至300起以下;在日經冠病復蘇指數排名上,日本從上個月的第14位上升至本期的第6位,而新加坡由於本波疫情,新增病例不斷,因此大跌30位,下降至第100位。
日經亞洲分析認為,日本之所以日增病例大降,是因為先前一波疫情在人口中形成了更大範圍的自然免疫。

圖源:unsplash
日經亞洲引述香港大學Benjamin Cowling教授說,由於日本社區存在大量自然免疫人群,加上疫苗接種率已達到總人口的72%,因此現在新增確診病例很少。
但是,他說,到了今冬,由於存在於人口當中的抗體下降,可能會出現新的一波疫情。
反觀新加坡,從去年疫情爆發,直到一兩個月之前,社區病例並不多。Benjamin Cowling說,由於新加坡是在疫苗接種率達到總人口八成以上才開始逐步放寬限制,因此,接下來不太可能見到新加坡出現病例井噴。
在本期日經冠病復蘇指數排名上,排名靠前的不少是中東國家,包括阿聯酋排第一,沙特阿拉伯第四,巴林第五;其他包括以色列和卡塔爾同列第30、約旦第41,伊拉克第80等等。

圖源:pixabay
東亞國家與地區當中,日本第六,中國大陸第八,台灣地區第11,韓國第18,香港特區第25。
南亞國家當中,印度、巴基斯坦同列第22,尼泊爾、斯里蘭卡同列第53。
東南亞國家當中,印尼第41,柬埔寨第47,馬來西亞第50,越南、泰國同列第95,新加坡第100,菲律賓第103,緬甸第108,老撾第121
歐美國家當中,西班牙第9,葡萄牙第10,意大利第19,法國第28,加拿大第32,丹麥第32,瑞士、美國、挪威同列第59,英國、希臘同列第69,愛爾蘭第73,德國第80,荷蘭第86。
大洋洲的澳洲排第54,新西蘭第74,巴布亞新幾內亞第116。
日經冠病復蘇指數由日本經濟新聞匯總,用以顯示各國/地區擺脫冠病疫情的社會復蘇程度和經濟復蘇程度。
日經新冠復蘇指數根據專家的意見製作而成。對象是世界約120個國家和地區,評分範圍涵蓋三個部分:一、疫情抑制情況,二、疫苗接種的進展,三、出行限制的放寬。
在上述三個部分當中,採用單位人口的感染人數、接種率、人員出行數據等總計9個指標。總分90,得分越高越接近復蘇。
在東南亞,新加坡得分42.0,印尼得分56.0,柬埔寨得分55.0,馬來西亞得分54.5,越南得分43.5,泰國得分43.5,菲律賓得分41.5,緬甸得分39.5,老撾得分24.0。
在全球其他地區,阿聯酋得分74.0,日本得分69.0,中國大陸得分68.5,台灣地區得分67.0,孟加拉得分65.5,韓國得分63.5,印度得分62.5,香港特區得分62.0,以色列得分59.0,澳洲得分54.0,美國得分53.0,英國得分51.5,新西蘭得分49.5,德國得分47.0,俄羅斯得分43.5,委內瑞拉得分35.5,海地得分28.0等等。
什麼是「疫情復蘇指數」?
這套指數的評分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用來評價各國從疫情中恢復的程度:
1)冠病感染管理(每起病例檢測量、人均病例數、疫情走勢)
2)疫苗接種率(人均接種量、接種至少一劑的人口比例、人均新增接種量)
3)行動限制(社區人員流動度、防疫政策嚴格度、航空活躍度)
新加坡11月6日疫情回顧
現在回顧新加坡11月6日疫情數據。

根據衛生部11月6日通報,新加坡社區病例的前七天確診人數比例,相對再前七天是0.83,意即前一階段每出現100起,現階段就出現83起,感染圈看似在縮小。

《新加坡眼》判斷,目前比例降低是因為出現了兩個異常數據,一個是10月27日(4651起)出現單日基數異常高,另一個是11月4日是屠妖節假日,檢測少,出現11月5日(1639起)的單日基數異常低。
接下來幾天的比例都會被這兩個單日基數影響,大概率會出現偏低狀態。過了這幾天,到了11月10日左右,如果出現大幅反彈,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要判斷新增病例的增長率,必須較長時間觀察。
以上數據皆出於衛生部10月11日調整模式之後。
通報12起死亡病例年齡介於60歲至98歲
新加坡衛生部昨天通報12起死亡病例,年齡介於60歲至98歲,皆有基礎病病史。
這12起死亡病例,9起發生在11月6日,3起發生在5日。
死亡病例的通報之所以出現滯後現象,是因為法醫需要進行屍檢以確定死因。
新加坡已連續47天不間斷通報死亡病例。

以下為過去14天的死亡病例情況,按死亡發生的日期統計:

總體病死率升至0.222%社區病死率升至0.357%
從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至11月6日,新加坡一共出現21萬5780起確診病例,其中480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20%升至0.222%。

分解到社區病例層級,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56%升至0.357%(見上圖),社區病例絕大多數在60歲以上有基礎病人員。

本波疫情的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88%升至0.290%;相比之下,本波之前的病死率為0.058%。
本波疫情的社區病例至今出現443起死亡病例,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41%升至0.343%,是本波之前社區病例病死率(0.932%)的37%。
本波社區病例的病死率比本波之前低,一個原因是疫苗的保護作用,另一個原因是病程未完全發展。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維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發展,目前言之尚早。
《新加坡眼》盤點自8月18日以來的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我們密切關注接下來幾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勢。
過去28天新增病例輕重症情況
在過去28天內,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9萬零274起(98.7%)為無癥狀或輕症,692起(0.7%)曾為/現為普通輸氧重症,193起(0.2%)曾為/現為ICU觀察輸氧重症,129起(0.1%)曾為/現為ICU病危插管重症,累計188人(0.2%)死亡。百分比數據四捨五入。

接種至少一劑人口升至86%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11月5日,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升至總人口的86%;85%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17%已接種加強針。這裡指的是全人口比例,包括未滿12歲兒童。
未接種疫苗年長者病死率是完成接種同齡人的27.7倍
從數據看來,絕大部分死亡病例屬於這三種情況:有基礎病病史、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六旬以上年長者。
11月6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每10萬人口當中出現ICU病危插管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七天移動平均數據如下:

ICU插管病危病例當中,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六旬以上年長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同齡人的24.3倍。
死亡病例當中,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六旬以上年長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同齡人的27.7倍。
ICU和輸氧病例合計438人
據衛生部通報,截至11月6日中午1200時,新加坡ICU病危插管有74人,比前一天增4人,按年齡分佈如下:

過去14天的ICU重症病例變化情況如下:

ICU重症和輸氧重症住院人數合計438人,比前一天增16人。

輸氧重症合計364人;其中包括ICU輸氧觀察65人,比前一天少5人;這些病患雖非病危,無須插管,但需要密切觀察,因此仍住進ICU病房。
一般輸氧重症病人有299人,比前一天增17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根據衛生部信息,大多數輸氧病例在輸氧二天至五天之後,病情轉輕,不再需要氧氣支持。
ICU病床佔用率為72.8%
新加坡目前有408個ICU重症病床,74個提供給冠病插管病危病人使用;另有65個提供給非病危但須密切監護的冠病輸氧病人使用;非冠病的病危病人使用158個;未用病床111個。ICU病床佔用率為72.8%。

昨增3035起確診病例
截至11月6日中午1200時,新加坡新增確診3035起,累計21萬5780起。

在昨天的新增病例當中,境外輸入5起,本土病例3030起,其中包括客工宿舍病例102起。

昨天新增社區病例按年齡分佈如下:

普通住院病患人數降至1228人
普通隔離病房的非輸氧病例比前一天少19人,為1228人。普通隔離病房佔用率為74.4%。
社區護理中心(方艙醫院)在治/隔離2萬4511人

昨天,中症以上病患從醫院出院193人,累計1萬1509人;死亡病例新增12起,累計480起。
至於輕症和無癥狀病患,在社區護理中心(類似方艙醫院)接受治療/隔離的,昨有2萬4511起,比前一天少845人;在社區護理中心隔離之後病癒3678人,累計17萬76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