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無緣2022年世界盃,這對中國足球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來自中超的「富豪國腳」,沒有拼搏精神、玩命態度,更讓球迷憤怒。在中超進入寒冬的大背景下,降薪潮不可避免。2月10日,《足球報》消息指出,2022年中超很可能會再次降薪!
中國足球只能算亞洲二三流,但中超國腳的收入,曾經與國際接軌,年薪動輒數千萬元。金元足球橫行的同時,卻是國足折戟世預賽,如此鮮明對比,實在刺眼。所以從2018年開始,中國足協推動「限薪令」:
2018年年底,中國足協出台政策,嚴厲縮減俱樂部的投入、球員薪資。按照當時的要求,中超本土球員的年薪最高不能超過(稅前)1000萬元,國腳可以上浮20%;
2020年11月,中國足協再次推動限薪,中超本土球員的(稅前)年薪最高為500萬元,等於是說,足協直接將中超國內球員的最高薪水砍了一半!
然而,中國男足在世預賽12強賽低迷、拙劣的表現,再次引發公眾的不滿,「就這水平,憑什麼年薪百萬」?4年之內的第3次降薪,也隨之而來。《足球報》透露,中超可能再次降薪,本土球員的頂薪從(稅前)500萬砍到300萬,打了6折!從稅後來看,球員到手的年薪不足200萬。
從1000萬到300萬,暴跌70%,中超國腳級球員的收入,即將經歷斷崖式下跌。一旦實施起來,中超本土球員的收入,幾乎是退回到20年前——2003年左右,最頂級的國腳能拿500萬年薪,像知名國腳馬明宇、于根偉、祁宏、李瑋峰等人,稅後年薪也有200萬。
如果中超本土球員的稅後年薪封頂是200萬元,這在國際上是什麼水平?200萬元摺合27.5萬歐元——100名中超本土球員,薪水加起來不如一個梅西。熱刺的孫興慜,續約之後稅前年薪為1000萬英鎊,稅後年薪摺合人民幣4300萬元,抵得上22名中超本土球員。
對於中超本土球員來說,以後的日子沒那麼舒服了——過去的年收入可以輕鬆買豪車、豪宅,但經歷3次降薪之後,作為國內的「精英足球運動員」,也不再像當年那麼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