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出為期一年、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的體育賽事。但場外上演的一出出大戲以及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會不會蒙蔽了人們對球員們場上表現的認識。我們該不該責怪年復一年、曠日持久而又大戲頻出的季後賽呢?
雖然聽起來你可能不信,但尼克-納斯每天都如履薄冰、膽戰心驚。當然這也怪不得他。他不是唯一一個在東部總決賽雄鹿大戰猛龍G1戰過後備受困擾的人。在這輪本應該是東部第一和東部第二之間火星撞地球般激烈碰撞的激烈的系列賽中,猛龍卻在前兩場遭遇慘敗。
在慘遭雄鹿蹂躪之後,納斯被問道該如何讓猛龍在休賽季重新休整以期來年再戰之,他對ESPN記者Tim Bontemps說道,「我根本不在乎這個。我只是想讓我的隊員們現在去拼了老命拿下一場比賽,而這場勝利將會改變本輪系列賽的走勢。」他終於得償所願,而這都歸功於「超級英雄」科懷-倫納德的英武表現,他拖着一條傷腿在場上拼了接近一個小時,最終雙加時戰勝了雄鹿。但即使猛龍贏下了G3,他們拿下這輪系列賽的幾率依然十分渺茫。歷史上所有先取兩場勝利的球隊拿下這輪系列賽的幾率為287勝20負。換言之,猛龍只有6.5%的機會戰勝雄鹿拿下這輪系列賽。如果我們只是把視野稍稍往前推,只看前幾年的東、西部總決賽情況的話,可能猛龍的幾率還要更高一些。但他們獲勝的幾率還是不到10%。
納斯提出了一個令大家信服(或許只是讓他自己信服)的猛龍仍能戰勝雄鹿的論據,那就是雷霆和馬刺的系列賽:雷霆曾在開局時勢若猛虎,先下兩城,但馬刺後程發力,連贏4場拿下系列賽。可他卻忽略了這是一場時隔7年之久的系列賽。而這種大逆轉的結局也只不過是大規則下的一個小小意外。猛龍的主教練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也許我們現在很需要他這樣的「漢-索羅」式人物的出現。(電影《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中的主要角色,有着自高自大的個性,他的幽默是帶有嘲諷意味的,而他的態度則是無畏的)他可是現如今已經支離破碎的季後賽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要是讓我寫寫周天(美國當地時間)晚上技驚四座的猛龍苦戰雙加時最終拿下勝利,我就必須得提一提猛龍和76人的G7戰。東部半決賽的G7戰,我就在現場,但我還是得說倫納德那記匪夷所思、難以置信的絕殺球毫無疑問是我所親眼見證過的最棒的絕殺。籃球在籃筐上足足彈了四下,時間長的簡直讓我想對坐在我身邊的記者朋友大膽預測道比賽即將走進加時。而就在幾個小時之前,我們還在Scotiabank Arena的演播室里一起見證了落後17分的開拓者在與掘金的G7戰中力挽狂瀾,踏着掘金的屍體在近20年來第一次闖入西部總決賽。這兩場比賽都充滿了戲劇性和觀賞體驗,那一天可能是我一生中所經歷過的最棒的一天。而今年的其他季後賽與這兩場比賽相比都會顯得暗淡無光,這也提醒了我們今年季後賽是有多麼平淡,簡直就像是在走過場。
西部季後賽首輪戰,快船從勇士手上奪得了兩場勝利,快船是拼盡全力之後站着倒在了勇士面前。馬刺在首輪就把掘金逼進了搶七大戰,但G7戰中馬刺卻迷失了自己。當西部半決賽中杜蘭特在勇火大戰G5戰因傷離場,我們以為火箭終於迎來了自己讓勇士分崩離析的機會,然而不出所料,原裝勇士重出江湖,直接把火箭打去度假。這就是迄今為止今年季後賽的所有看點了。周一(美國當地時間)晚上,勇士言出必行,以橫掃之勢證明了開拓者只是西部第三名,今年季後賽中第二支被橫掃球隊也隨之出爐。其他的季後賽都上演着一支球隊以毫無懸念的壓倒性優勢戰勝另一支球隊的戲碼,而失敗的球隊僅僅才能拿下一場勝利。而且除了開拓者在西部半決賽中出人意料地戰勝了掘金之外,其他的季後賽都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常規賽排名靠前的隊伍勝。這當然不是火箭想看到的結局,正是因為他們常規賽排名第四的尷尬位置才讓他們在西部半決賽就提前與勇士相遇。而對其他排名靠後的球隊而言,他們的痛苦難以避免卻又容易讓人理解,那就是森嚴的實力排名讓他們無法再像以前那樣上演「黑八奇蹟」了,但誰又不希望在漫長的季後賽進程里多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驚喜呢?
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上賽季的季後賽有三支球隊都慘遭橫掃(甚至包括虎頭蛇尾結束了總決賽的騎士)。而有6支球隊只贏一場就被淘汰。讓我們先不算勒布朗所率領的那支東部排名第四的騎士,只有兩支球隊在上賽季完成了以下克上的壯舉:西部排名第5的爵士戰勝排名第4的雷霆、西部排名第6的鵜鶘戰勝位居第3的開拓者。兩場「下克上」都是在季後賽首輪發生的。在2017年的季後賽中,甚至有5支球隊都慘遭橫掃。3支球隊只贏1場就被淘汰出局。而也有兩支球隊完成了「以下克上」的壯舉,雖然這兩支球隊的勝利都有些運氣的成分在裏面,他們分別是:那年在西部依舊排名第5的爵士戰勝了位列第4的快船,而那支快船的大將布萊克-格里芬卻在大部分時間裏都缺席了這輪系列賽。另一位是東部總決賽中位列東部第2的騎士擊敗了東部第1凱爾特人挺進總決賽。那年的騎士可是擁有勒布朗的騎士,這也讓我們很難把他看成是排名靠後的無名小卒。更不用說那年的騎士在常規賽末段就開始讓詹姆斯、凱文-樂福和凱里-歐文輪休,把東部第1的位置拱手相讓給凱爾特人。
通常情況下,在系列賽尚未開打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了結果。2016年手握3-1領先優勢的金州勇士卻連戰7場,勒布朗和他率領的騎士在總決賽上完成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上演了一出驚天大逆轉。而這輪系列賽中德雷蒙德-格林也因為G5戰中跨過詹姆斯而被禁賽。這也讓那年的總決賽懸念頻出,氣氛緊張的令人窒息。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拼的難分難解直至第7場才分出勝負的比賽中,常規賽中排名靠前的球隊有着80%的贏球幾率,輸球看起來是必然的。然而,在五局三勝制的比賽中,排名相對靠後的球隊卻有了25%的贏球幾率。所以,這可能不是NBA的魔咒,而是NBA自己出了問題。
現在NBA最大的王牌就是,它擁有着NBA開辦以來最高的流量和最大的利潤。即便如此,現在的NBA好像越來越變得讓人們一眼就能看穿最後的總冠軍歸屬。自古以來,NBA都是王朝誕生之地,上世紀80年代的凱爾特人和湖人、90年代的公牛、本世紀初的馬刺以及我不敢確定,步行者或者爵士打出的以下克上的精彩表現還會不會再吸引人們的眼球。但是現在的NBA已經拉長了自己的賽程,要經過接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分出最後的勝負。現在的我們也從場上表現、場下數據甚至是無窮無盡花邊新聞里不斷吸收着聯盟的文化。史蒂夫-科爾曾敏銳地指出,現在的他們越來越像一群「生活在肥皂劇裏面的演員」。問題在於現在的NBA已經變了質,比起總冠軍歸屬我們更願意關心聯盟中的其他內容,相比而言總冠軍最終花落誰家卻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季後賽足足有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而去年僅用了55天的時間就結束了季後賽,而這也要歸功於勇士在總決賽橫掃了騎士。NBA季後賽的持續時間比MLB的季後賽的兩倍都要長,相當於NFL的常規賽和季後賽加起來的總時長的三分之一。時間的延長卻沒招來群眾的好評,因為不論季後賽時間多長,它的結果我們早在開賽前就能夠預料出來。這現在就像是NBA的標誌。
季後賽開打的前兩周,收視率就慘遭下滑,比去年整整下滑了18個百分點。東、西部總決賽中,就連網絡上的點擊量也慘遭下跌。當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勒布朗和他的湖人缺席了季後賽,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比賽結果已經失去了以前那種不可預測的樂趣。球員們也越來越疲勞,而這也直接在場上表現了出來。雖然倫納德大殺四方,甚至在周日晚上導演了一場球迷們喜聞樂見的雙加時大戰(雖然雄鹿、76人的球迷們可不這樣想),但這也是對一直關注比賽的球迷們的一點點回饋,因為他們已經厭倦了早已經交待好的結局。或許如果凱文-杜蘭特前往尼克斯會讓局面變得好看些。或許隨着今年休賽季,包括杜蘭特、歐文、倫納德、吉米-巴特勒和肯巴-沃克在內的各路球星的紛紛出走會重新點燃我們的觀賽熱情。我希望這能成為現實。如果這樣的話NBA或許真的能煥然一新,就算到最後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但現在的球迷們已經厭倦了曠日持久的比賽中卻沒有任何驚喜可言。
「我們的球員都是大英雄!」在勇士戰勝火箭後史蒂夫-科爾瘋狂誇獎自己的球員。他是對的,即使杜蘭特缺陣,他們依然無可匹敵。你不能因為他們實力強勁,在季後賽中所向披靡就責怪他們。這就是他們存在的意義——來徹底粉碎掉這個已經接近支離破碎的季後賽。
喜歡籃球的朋友,想看NBA直播、錄像、球星INS動態、及時的籃球新聞、球星壁紙等,歡迎體驗同名App,點擊下方鏈接~
http://service.qiuzhang.com/home/AdTafficRecord?sourcetag=ad_qzsq_toutiao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