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鄭州富士康員工徒步返鄉一事,引發多方關注,背後折射出人們對新冠的恐慌。新冠疫情一直都在可控範圍內,重新普及新冠疫情的常識,減少不必要的恐慌,非常關鍵。今年,醫學專家或權威部門多次回應了關於新冠被誇大的不實傳聞。比如2月份,鍾南山院士鼓勵香港各界齊心抗疫,說明了奧密克戎癥狀較輕,市民無需擔心。
2. 據相關數據,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地區的奧密克戎感染者中,有99%以上是輕症和無癥狀。現在感染奧密克戎後,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很少有重症和危重症。所謂的新冠感染後200多種後遺症,大多數並未得到證實。
3. 對於大多數已經完成疫苗加強針接種的人群,新冠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已經非常小。如果不慎中招,可以使用一些非處方葯進行控制。但最關鍵的還是要加強個人防護措施,這種物理防護是始終有效的。
作者|庄時利和
鳳凰網《腫瘤情報局》特約撰稿員
鄭州衛健委:新冠肺炎不可怕,可防可治
這幾天,富士康員工徒步返鄉的消息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在幾大視頻網站上都有許多徒步返鄉的直播,這些年輕人為了「逃離」富士康也引起了眾多討論。
據官方公布的信息,富士康園區並未發生重症感染,疫情也一直在可控範圍內,是什麼導致了他們「恐慌性」的逃離?看工人發的視頻以及媒體披露的原因,許多員工認為「被感染的機率很大,也不完全了解病毒的情況,以為感染了之後會像2020年年初武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一樣,不僅很難受、留下後遺症,尤其是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可能死亡。」
這讓他們陷入恐慌,以至於官方都緊急出來安撫說病症很輕。
10月31日,鄭州衛健委在「健康鄭州」(鄭州衛健委公眾號)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新冠肺炎不可怕,可防可治。鄭州權威專家來解答!」,而《大河報》《河南日報》等河南媒體,也發表了多篇文章,解釋為什麼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而這些文章,都在強調一點——大家不要過於驚慌。
重新普及對於新冠的常識,減輕富士康員工與民眾的恐慌,鄭州衛健委的科普文章也在大範圍內引發了高度關注。
疫情爆發三年來,從德爾塔到奧密克戎,病毒也由以前的侵肺(下呼吸道感染)進化為上呼吸道感染,疫情與病毒的傳播方式,死亡與重症相比兩年前,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家衛健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也已更新公布了第九版。海外回國隔離也縮短至七天、三天居家。香港特區甚至都施行了「3+4」隔離政策。
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重症致死已連續六個月為0。
為何民眾仍然活在對於新冠的恐懼中?
此時普及「新冠肺炎不可怕,可防可治」
意味着什麼?
鄭州衛健委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給大家普及「新冠肺炎不可怕」的理念?
實際上作為醫學專家或者權威部門,是有責任在民眾恐慌時予以正確的科普及安慰的,這些在國內都有過先例。
就以今年為例,今年2月,香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鍾南山院士用粵語鼓勵香港各界齊心抗疫,告知大家奧密克戎的癥狀相對較輕,市民不必過於擔心。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今年4月上海疫情時復旦大學中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胡必傑、7月西藏疫情時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花德米都出來解釋過,大部分感染者無需臨床干預。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當某地有專家出來安撫大家時,可能說明此時面臨的防疫形勢是比較嚴峻的。
客觀上,鄭州衛健委的文章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並有極強的針對性,回答了民眾關心的新冠疫情所謂的「感染上就會死,有200多種後遺症,影響生育等」誇大性的關於新冠的不實信息與謠言。
據了解,富士康員工大多是青壯年,且幾乎百分之百接種了兩針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為何是自限性疾病?
奧密克戎感染者中,99%以上是輕症和無癥狀
首先在傳染病學上,「健康鄭州」這篇文章說的大部分都沒問題,關於病毒傳播、如何防護、如何使用口罩、常見癥狀等說的都比較科學,也確實「可防可治」、「是自限性疾病」(註: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發生髮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調節能夠控制病情發展並逐漸恢復痊癒。一般來說,在沒有嚴重其他併發症的情況下,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如一些特殊的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常見的自限性疾病有:玫瑰糠疹、水痘、病毒性感冒、亞急性甲狀腺炎 、輪狀病毒腸炎等),這些都是客觀的醫學事實。
當然「自限性疾病」可輕可重,許多病毒急性感染都是「自限性」的,也不代表着發病後完全不需要臨床干預。而「不可怕」這種則屬於比較主觀的評價,到底可不可怕取決於每個人的自身感受。
但整體上來說,現在感染奧密克戎後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了,一方面是由於疫苗的廣泛接種,大家身體里有了免疫力,相當於有了防彈衣和頭盔,而不是像2020年時那樣裸身上戰場;另外一方面是奧密克戎的「內生致病力「下降,對於肺部的侵犯程度顯著低於原始毒株和德爾塔等變異體。
因此目前各地的絕大多數感染都是輕症和無癥狀感染,少有重症和危重症。這一點跟港台地區以及國外是類似的,據相關數據,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地區的奧密克戎感染者中,有99%以上是輕症和無癥狀。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就「新冠肺炎屬於自限性疾病」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釋。
各國新冠後遺症研究可能誇大了危害?
無癥狀感染者的長新冠風險很低
除了新冠的致病力以外,還有很多人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後遺症(或者叫長新冠、Long COVID等)」。實際上這個問題仍在研究當中,但是目前各國不同的研究都在指向一點:新冠後遺症與感染時的癥狀嚴重程度相關,如果我們降低了感染時重症的風險,我們也在降低新冠後後遺症的風險。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以下幾點:
1. 不僅僅是新冠,急性感染後的慢性癥狀同樣存在於其他許多病原體,包括流感、RSV等;
2. 奧密克戎的新冠後遺症顯著輕於原始毒株和德爾塔毒株;
3. 無癥狀(或者輕微癥狀)感染者的新冠後遺症風險很低;
4. 接種疫苗可以進一步降低長新冠風險;
5. 兒童的長新冠顯著低於中老年人;
6. 各國新冠後遺症研究,可能誇大了其危害程度。所謂的200多種後遺症,大多並沒有得到證實。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胡必傑教授在回答奧密克戎新冠病毒變異株是否有200種後遺症的問題
奧密克戎無癥狀患者可自愈,輕症可治療
最重要的藥物仍然是科學防疫
因此,就目前奧密克戎各種變異體的毒力而言,對於大多數已經完成加強針接種的人來說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已經非常小了,但由於其極強的傳染性,奧密克戎毒株的威脅主要是在公共衛生層面。
當疫情爆發時,雖然大多數感染者的重症和死亡風險較低,但是仍然會有一部分人出現比較明顯的癥狀,比如發熱、咳嗽、喉嚨痛等,這種情況下通常用一些非處方葯(OTC)就可以控制,比如解熱鎮痛的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另外快速抗原檢測也很方便在家裡進行,避免人員聚集。
對於大多數接種過加強針的朋友而言,即便感染,基本也是無癥狀和輕症為主。一般病程在一周以內,用藥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癥狀,另外多休息、補充足夠的水和電解質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還有一些非藥物也可以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比如蜂蜜。
蜂蜜可有效緩解(1歲以上)兒童急性咳嗽,甚至效果不亞於右美沙芬。其止咳原理是蜂蜜的成分中有一大半都是糖,高濃度的糖水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及呼吸道粘液分泌,提高氣道的感覺閾值,從而減緩咳嗽的頻率和程度。
再比如不同國家的老百姓生病時也有些常用做法,像用淡鹽水或者稀釋的蘋果醋漱口緩解喉嚨痛。這些做法並沒有很嚴格的對照研究證實其效果,但是對有些人確實有效,並且由於沒有什麼明顯的副作用,因此是可以嘗試的。
鄭州航空港區方艙內張貼的告示
而在社會層面,除了繼續推動加強針接種以外,鼓勵大家戴口罩、做好手衛生、保持室內通風等,也是很多傳染病專家呼籲的個人防護措施。無論面對哪種新冠變異體,這些物理防護措施是始終有效的。
最後,鄭州衛健委這時候會出來安撫大家,這些讓我想起我們在醫學院學到的最重要幾句話之一是——偶爾治癒,時常幫助,總是安慰(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於安穩中發出預警,於恐慌中撫慰人心,這是我們需要堅持做的事情。而很多時候實事求是,就是最有用的安慰。